以人生礼仪为例,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生育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生礼仪为例,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生育观念人生仪礼习俗是社会民俗的重要部分。

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有关仪礼之事,无论上层下层、知识或非知识阶层,都颇以为重,世代相因,成为一种社会礼俗。

仪礼,我国古代有许多专书,《仪礼》即为一主要者,后世对之多有注疏、阐述,如宋代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等等。

宋代理学在程、朱的倡导与鼓吹下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而这些仪礼,一经理学家的整理定制,便成为封建规条,虽然它们来自民间,或是在民间礼俗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但与官仪结合,成为宫廷仪礼,便和民间仪礼相去甚远了。

民间仪礼,有一般社会交往之礼,即所谓燕酬常仪。

如清代凡有喜庆之事,贺客来者必衣长衫加马褂,坐席也要分左右,按一定次序。

平辈相见必拱手作揖,见长辈必躬腿打千。

早晚子媳必向翁姑请安。

还有为客人装烟倒茶、送往迎来等等。

时至当代,平时交往仍有欢迎欢送、握手、接待、设宴接风、小酌洗尘等等,这些大多是一般社会交往的常规仪礼,它们往往因人因地而有所异。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的一些礼仪也渐渐地渗透病融入到中国传统社会礼仪习俗之中,成为一股新鲜的清风。

在我国人生仪礼习俗中,围绕人生的生死婚丧过程德民俗异常丰富和完善。

例如产育方面的生子、由少年转入成年的冠礼、婚嫁迎娶、生日祝寿、死丧殡葬、祭祀祖先等,无不是围绕人生大事而展开进行的。

它们在我国仪礼习俗中占有重要位置,反映出我国民俗中最有规
律的惯制。

由于婚、丧民俗游专门的讲座,这里主要围绕人生习俗中的生育习俗及其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而展开,具体包括诞生礼(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与抓周)、生日礼、成人礼(古代称冠礼)等。

生育时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对家庭而言,还是对宗族乃至社会都是如此。

过去生子增丁,添人进口,人人为喜,但在医药卫生不发达的情况下,又令人多有担心。

围绕生子之俗,一为贺,二为忌,三为寿。

所以有贺的仪礼、忌的陋俗,以及求祝长命百岁的举动。

保护产妇和幼婴没有什么仪礼,主要是各种传统经验和习俗惯例,如供产妇以红糖、鸡蛋、酒酿、小米粥、姜茶、鲫鱼汤、白煮蹄膀等。

既有对产妇的补养,又有对乳汁的调剂,以立母婴。

在一些地方,也有许多规定性的惯俗,如在妇女怀孕七八个月间,由娘家赠饺饵百枚、红糖十斤,为催生礼。

孩子生下,赠红蛋于邻好。

邻好相见,总要道贺祝喜等等。

比较隆重的是孩子过满月、百日及周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