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第四节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了解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危害,认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3.了解我国为保护环境所制定的法律和采取的措施,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参加保护环境的各种活动。
重点、难点分析
1.了解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各种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学生或多或少地对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状况以及保护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较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特别要帮助学生认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与人类目前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还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野生动植物不仅可以丰富美化我们的环境,它们还是人类的朋友。
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应该有它们的生存空间和位置。
人类应该与野主动植物共同生存。
面对目前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数量不断减少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的意识。
2.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还是一个难点。
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了解的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与学生共同分析造成污染原因以及目前环
境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的自然情况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认识国家大力宣传并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教学过程设计
本小结教学可以结合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挂图、图片或录像,教师组织学生分几个问题讨论进行。
引言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环境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或者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生物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成为其中两项及其重要的任务,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1.看挂图和图片,观看录像,介绍我国珍稀动植物。
观看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思考。
(1)我国有哪些动植物是珍稀动植物?
(2)为什么人类这样重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2.结合所看的挂图和图片、录像,讨论以上问题。
小结: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这种环境条件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我国的生物种类多,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
表:我国某些生物物种的拥有量以及在世界上的排名(1991年)
物种数世界排名
哺乳动物394 5
鸟类1195 10
两栖动物265 6
种子植物39000 3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丰富动植物资源中,有许多是我国珍稀特有的动植物。
这些生物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可食用、药用或作为工业原料,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这些野生动植物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它们是巨大的基因库,这些基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汇,是未来农业、医学和工业发展的生命资源基础。
但是,当前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十分严重。
人类是生产活动的不合理以及环境污染,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造成许多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
一个物种一旦从自然界中消失就无法再生,这个物种携带的基因也随之消失。
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
1992年在巴西里约环发大会上,世界上153个国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让地球上的资源不仅服务于这一代人,而且也要服务于下一代人。
二、环境污染:
提问:环境污染包括什么?
1、观看图片、挂图和录像,了解有关污染的现象。
2.讨论:(1)我们目前可以感觉到的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是什么?
(2)这些污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4)怎样才能解决这些污染问题?
(5)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并关注本地区的环境问题。
如“白色污染”、北京地区的大气污染、淮河流域的水污染、
一些地区的垃圾污染等等。
)
3.小结: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合理造成的。
环境污染影响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也影响人类的生活,造成人类的疾病,甚至死亡。
我们国家对治理环境污染很重视,因为不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无法继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们国家正逐渐成为一个法制的国家,为此,国家要通过立法来保护环境。
到1997年底,国家已经颁布了28个环境法规和70余件环境规章。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动植物资源,国家以及各省、市划出了一定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
到1997年底,国家级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已有926处,占国土面积的7.64%。
保护区不仅保护野生动植物,也是研究生物的重要基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方式。
讨论:(1)你知道哪些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
(2)目前,有些自然保护区对游人开放,可供人游览。
若进入自然保护区,应该注意什么?
(3)对于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小结: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保护环境,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青少平时期开始要树立环境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美化环境的活动。
小资料
1. 地球的“疾病”: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注重保护环境,地球环境日益恶化。
根据专家会诊地球已患以下十种“疾病”。
(1)土壤遭到破坏。
110个国家的可耕地肥沃程度在降低。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在威胁着整个人类。
(3)生物多样性在减少。
预计到21世纪100万物种将消失,其中一些物种人类还未发现或进行研究(地球上大约1 000万~3000万种物种,其中只有140万物种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
(4)森林面积日益减少。
(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发展中国家80%到90%的疾病和1/3的死亡者其死因与水污染有关。
(6)化学污染日益严重。
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7)混乱的城市化。
(8)海洋环境危机加重。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出现臭氧空洞。
地球两极的臭氧空洞在扩大,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在50%以上。
2.全世民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
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每年损失2100公顷。
森林:每分钟有21公顷消失,每年损失1100公顷。
沙漠化:每分钟有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年沙漠化土地为600万公顷。
泥沙: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为250亿吨。
污水: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
人: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丧命。
3.世界九大林业生态工程:
工程名称建设时间面积规划造林(万
公顷)
已造林(万公
顷)
中国三北防护
林体系建设工程1978-2050年
406.91平
方千米占
国土面积
42.4%
3508 1333.3
原苏联斯大林
改造大自然计划1949-1965年
各种防护林
570
国防林带7
用材林40
350
美国罗斯福工程1935-1942年
约1851.5
公顷
30 65
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1970-1990年300
人工林60,森
林总面积达
1034
中国沿海防护
林体系建设工程1988-2010年
2510万公
顷
356 200
中国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一期:
1989-2000年
二期:
2001-2015年
一期工程
为4690万
公顷
667 467
中国农田防护
林体系建设工程1988-2000
1.46亿公
顷
933.2
671个县实现
平原绿化,
3200农田实
现林网化
中国治沙工程 1991-2000年153.3万平治理开发已治理开发
方千米709.38 153.33
中国太行山绿化工程1986-2000年
约为1200
多万公顷
395.7 109
4.怎样读“空气质量报告”:
“空气质量报告”是我们国家的环境监测部门对全国数十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情况报告,一般每周发布一次。
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可以初步了解所处的环境的空气质量情况,有助于领导层的决策,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
目前,我国将空气质量的等级分为五级,等级的划分是依据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具体划分方法为: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
指数
特点
一级0-50 空气质量最为理想,对人的健康较为有利二级51-99 空气质量良好,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三级100-199 空气质量轻度污染,长期在此环境中生活,体质较差者会出现刺激反应
四级200-299 空气中度污染,在这种环境中,有心脏和肺部疾病患者症状会明显加剧,健康人群也会普遍出现不适症状
五级》300 空气重度污染,健康人群会出现较明显的诸多不适症状,同时还会诱发某些疾病提早发生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同。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它谋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彻底摆脱贫穷。
人口、资源和环境困难的唯一选择。
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国务院组织编制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并已经开始了具体的行动,这表现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