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9: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矿产资源枯竭的原因。
2.理解耕地日渐减少的原因及我国的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淡水资源短缺
(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1.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
(1)自然原因⎩
⎪⎨
⎪⎧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
淡水资源在陆地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2)人为原因⎩⎪⎨⎪
⎧
水资源利用中采取了不合理的开发 与管理措施
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2.水资源短缺的危害:制约经济发展、__________、影响生态环境、损害身体健康、引发国际冲突
(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由 向 递减。
(2)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 ,年内分配 。
(3)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3.危害: 已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其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的问题。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一些矿产濒临枯竭的原因
1.世界:消费量,消费不平衡。
2.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①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②富矿少,贫矿多;③地区分布。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课后练习: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所占比重是( )
A.19% B.20%
C.21% D.22%
2.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180 m3(2002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图乙)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
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参考答案
1-2解析:1.A 2.C 第1题,由土地利用结构图中未利用地的比例减去土地资源构成图中的不适宜地的比例得出答案。
第2题,结合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自然特点知,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解析:第(1)题,结合图甲,联系生活实际作答。
第(2)题,A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的多,加上陆地面积狭小,污染相对较重。
答案:(1)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
(2)A河段。
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