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范锡林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节人-范锡林》导学案
一、导言
本导学案以范锡林的小说《竹节人》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范锡林及其创作背景;
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4. 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对小说进行深入解读。

三、教学重点
1. 小说《竹节人》的主题和结构;
2. 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3.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四、教学内容
1. 作者简介:范锡林是中国闻名作家,擅长描写人物心里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哲思,引人深思。

2. 小说梗概:《竹节人》讲述了一位失意的作家在寻找灵感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竹节人的故事。

竹节人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色,他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3. 主要人物:作家、竹节人、其他配角。

4. 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竹节人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淡漠,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
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互相交流观点。

2.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文学理论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对小说进行解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作者范锡林和小说《竹节人》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做汇报。

3.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对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4. 文学理论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对小说进行深入解读,如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

5. 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总结,强调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七、教学评判
1.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阅读分析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定:安置相关作业,如写读后感、撰写小论文等,评定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八、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范锡林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2. 组织文学沙龙或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见解。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范锡林的小说《竹节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愿学生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文字的力量,启迪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