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活中的法律》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法。 6.宪法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 权利 和必须履行的 义务 。 7.宪法是治国安邦的 总章程 ,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8.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 宪法 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 宪 法 相抵触。 9.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 宪法 知识。了解宪法如何 规定国家的 根本制度 、公民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 以及 国家 机构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学生上学受( A )的保护。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下列选项不是违法行为的是( A )。 A.随地吐痰 B.酒后开车 C.拖欠工资
3.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哪些内容? 合同主要条款包括:买方和卖方的名称,买卖商品的数量、质
量,商品的价款,交货的日期,支付货款的方式,违反合同的责任, 争议的解决方式等。 4.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 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如盲、聋、 哑及未成年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10.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 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宪法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 越 宪法 的特权,一切违反 宪法 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追究。
学习目标
1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夯实基础
一、填空题。 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 行为 ,保护着我们的 权利 ,协调着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2.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人身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 刑法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4. 民法 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5.行政法约束 行政机关 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 公共 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3.延伸思考:在生活中,法律要求我们怎样做事情? 生活中,我们要按照规则、规矩做事,更应该按照法律做事,
完成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我们自身的责任,不做违反道德、法律 的事情。
(√)
7.无论是红灯还是绿灯,只要凑够一群人,就可以通过马路。 (✕ )
8.接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 √ ) 9.法律只需要大人遵守,我们小孩子和法律无关。 ( ✕ ) 10.合法的行为应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应受到制裁。 ( √ )
能力提升
四、连线题。 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
6.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 权利 ,依法履 行自己的 义务 。 7.人人依法享有 权利 ,人人依法履行 义务 。在 法律 的 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8.玲玲在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她有 著作 权。 9.过马路,要遵守 交通法规 ;在公共场所,要爱护 公物 、 保护 环境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 归还(及时归还)。 10. 道德 与 法律 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 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5.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 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 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4)如果拖欠工资数额比较大,可以直接请律师到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打官司要回被拖欠的工资。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刑法?它有什么作用?
(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 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2)刑罚惩罚犯罪,保 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2.什么是民法?它有什么作用?
(1)民法是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我们 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2)民法指 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六、拓展延伸题。 小明和妈妈逛公园,发现有几个人在标有“爱护花草树木”标
志的场地里攀爬树木、践踏草地。 请思考回答: 1.这几个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他们没有爱护花草树木,没有尽到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2.发挥想象:在公共场所不应该做哪些事情?
在公共场所不能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大声喧哗、 破坏公物、随意插队、随意吸烟等。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概要
单元知识归纳
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 行为 ,保护着我们的 权利 ,协调着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2.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 权利 ,依法履 行自己的 义务 。 3.人人依法享有 权利 ,人人依法履行 义务 。在 法律 的 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4. 道德 与 法律 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 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A.人身权
B.财产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7.“呦,胖子又来啦!”这句话损害了别人的C.名誉权
D.人身权
8.在校园里打架,欺负弱小是侵犯了他人的( D )。
A.生命权
B.财产权
C.名誉权
D.人身权
9.如果有未成年人偷摘我家果园的葡萄,我就去( D )。
A.摘他家的
B.找人教训他
C.公安局报案
D.告诉他的家长
10.当( B )时,才可以过马路。
A.信号灯是红灯
B.信号灯是绿灯
C.无论是红灯还是绿灯 D.凑够一群人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 √ ) 2.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去告诉他的父母,让他的父母严加管 教他。 ( √ ) 3.如果有人偷摘我家果园的苹果,我就去摘他家的。 ( ✕ ) 4.尊老敬老是道德问题,不涉及法律。 ( ✕ ) 5.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 √ ) 6.爸爸酒后开车,我告诉他法律禁止酒后驾车,应找代驾开车。
D.不赡养父母
3.下列选项违背了道德原则的是( D )。
A.孝顺父母
B.爱护子女
C.尊敬师长
D.乱丢垃圾
4.以下不是行政机关的是( A )。
A.学校
B.市场监督管理局 C.税务局
D.公安局
5.人们签订合同是依照( A )制定的。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国际法
6.平时说某件东西是我的,从法律角度看属于(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