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0/31
寒热夹杂
畏寒、发烧、清涕 咽红肿痛、黄痰 表里双解 荆芥、防风 薄荷、连翘、石膏 咳嗽不爽+杏仁、前胡、浙贝 高热不退+柴胡、板蓝根、蒲公英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1/31
暑邪感冒
定义: 暑邪感冒是发生在暑季,感 受暑邪而引发,临床以身热不扬, 头重如裹,胸闷纳呆或呕吐、腹 泻为特征。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5/31
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 水,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 等证。此亦因暑受寒,寒邪在内,治以 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理中汤 。
加味五苓散: 治暑证之要药也。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6/31
阳暑
藜藿之儿有之。常在烈日之中, 坐于热地 之上, 澡浴寒涧之内。其证发烧头痛, 烦 躁, 大渴大汗, 脉洪滑, 大便干结, 小便赤 痛者, 白虎汤;脉虚, 烦渴而少气者, 人参 白虎汤;若眩晕者, 生脉散;兼吐泻者, 薷苓汤。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4/31
诊疗
l.以发烧, 恶寒, 鼻塞流涕, 喷嚏, 咽痒 为主要症状, 多有咳嗽。如有兼证, 可 伴呕吐、腹泻、腹胀、或高热惊厥、咳 嗽、痰鸣。
2.四时均可发病, 多见于冬春, 常因气候 骤变, 寒热失调而发病。
3.全身症状较重, 呈流行趋势者为流行性 感冒。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7/31
凡治暑证, 最当辨其阴阳寒实。若外中热 邪, 内亦烦躁而热者, 此表里俱热, 方是阳 证, 治宜清补如前。
若脉虚无力, 或为恶寒背寒, 或为呕恶, 或 为腹痛泄泻, 或四肢鼻尖微冷, 或不喜凉 茶冷水, 或息促气短, 无力以动之类, 皆阳 中之阴证也。凡见这类, 但当专顾元气, 四君子为主治, 或理中汤加芍药。若虚寒 甚者, 则舍时令而从证, 附桂在所必用, 切 不可因暑热之名, 而执用寒凉解暑, 则祸 不可胜言矣。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8/31
时行感冒
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伴头 痛,全身肌肉酸痛,或伴恶心呕吐,舌 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关键点: 有显著季节性,见于流行期 间,壮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较重,甚至 嗜睡。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9/31
时行感冒
时行感冒发烧较高,有流行趋势者: 加 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解毒清热;或 选取柴葛解肌汤,重用柴胡、葛根和解 清热。
如大热大渴自汗, 此表里实热, 宜和解, 柴胡白虎 汤清之。
《幼幼集成》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9/31
桂枝防风汤
治半周一岁以至三五岁幼儿, 伤寒初起, 恶寒发烧, 体重面黄, 或面白喘急, 口中气 热, 呵欠顿闷, 速以此方解散肌肉之邪。
此方有汗能止, 无汗能发, 不致过汗亡阳, 为幼科解表之第一方。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7/31
银翘散: 连翘、银花、苦桔梗、 薄荷、竹叶、 生
甘草、 芥穗、 淡豆豉、牛蒡子。
咳嗽+桑叶、杏仁 咽红肿痛+玄参、蝉蜕、公英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8/31
其证初起, 男体重, 面黄而带惨色, 女面赤而带惨 色, 喘急恶寒, 口中气热, 呵欠顿闷, 项急者是也。
兼风寒咳嗽重者: 可选取杏苏散(苏叶 、前胡、杏仁、桔梗、枳壳、茯苓、半 夏、橘红、甘草)。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30/31
预防与调护
1.经常户外活动, 加强锻炼; 2.及时增减衣服; 3.防止与感冒病人接触; 4.接种疫苗。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31/31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概述
定义: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由外邪侵 入肌表造成肺气不宣而引发疾病,临床以发烧、 恶寒、鼻塞、流涕为特征。 伤风、伤寒、伤暑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31
病因病机
病因:
《幼科释谜》: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 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
1、外感:风邪(常兼寒、热、暑、湿、燥 )
感冒治疗总标准是: 疏风解表。 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治以辛温、辛凉解表; 感受暑邪,治以清暑解肌; 虚证感冒,治以扶正解肌; 时行感冒,应参以解毒方药; 出现兼证,则随证论治。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1/31
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2、风热感冒 3、时行感冒 4、暑邪感冒 5.兼证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2/31
伤寒(风热、风寒感冒)
小儿伤寒, 贵于急治, 但不宜发表, 由其肌 肤薄, 腠理疏, 恐致汗多亡阳。若能于初 起之时, 即为解肌, 祛其表邪从外而出, 则 必无变痉之虞矣。
乳子伤寒贵于急治, 故辨证不繁, 用方宜 简, 若迁延时日, 则无力耐之矣。
《幼幼集成》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3/31
风寒感冒
症状: 发烧,恶寒,无汗,头痛——寒束肌
表, 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肺气失
宣, 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
方药: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散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4/31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 苓、 防风、 荆芥、 桔梗、 川芎、甘草
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参(去 芦)、川芎、茯苓(去皮)、枳壳(去 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 苗)、独活(去苗)
5/31
诊疗
4.每个月重复感冒2次以上者,多见于虚证 感冒。
5.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中 性粒细胞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 核细胞增加。
6.对呼吸道分泌物作直接荧光抗体检验, 可快速诊疗。(病毒分离阳性)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6/31
辩证论治
1、辨证关键点 2、治疗标准 3.分证论治
无汗或少汗,口渴烦躁引饮; 暑湿较盛者,胸闷泛恶,体倦神疲,
身热不甚,小便混浊,食少,舌苔腻。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9/31
辩证关键点
3.辨虚实 : 风寒证、风热证感冒均为实证; 若重复感冒,每个月最少2次以上,
平时体质较差,轻易出汗,畏寒,则为 虚证。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0/31
治疗标准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7/31
辨证关键点
l.辨风寒、风热 凡咽红、喉蛾肿大、舌红、苔白而干、多
为风热证候, (虽见恶寒, 鼻塞, 流清涕, 也为 寒包热郁或寒热挟杂证候); 若咽不红(病初, 短期, 较少)、流清涕、舌淡 红、苔薄白为风寒证候。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8/31
辩证关键点
2.辨暑热、暑湿: 暑邪感冒,暑热偏盛者,发烧较高,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4/31
五积散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 )、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 芍药、半夏(汤洗七次), 各三两。陈皮 (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 去根、节), 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 皮)二十四两, 干姜四两, 桔梗(去芦头 )十二两, 厚朴(去粗皮)四两。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2/31
暑邪感冒
分类 学
冒)
感受寒湿邪气 感受暑湿邪气
感受暑热邪气
所引发感冒 (相当于当代医
所说胃肠型感
高热无汗、头痛、身倦体重、胸闷泛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苔白或腻,脉
中医对于数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23/31
阴暑
阴暑者, 因暑而受寒也。凡膏粱之儿, 畏 暑贪凉, 不避寒气, 又或居深堂广厦, 或乍 热乍寒之时, 不谨衣被, 以致寒邪袭于肌 表。其证头痛无汗恶寒, 身体拘急, 四肢 酸疼。此以暑月受寒, 虽名阴暑, 即伤寒 也。治宜温散, 五积散、清暑益气汤。不 恶寒而发烧者, 人参白虎汤, 热退后, 用调 元生脉散补之。
时行疫疠
2.正虚:肺卫调整失司
外邪侵袭
卫表不固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3/31
病因病机
口鼻
卫表郁遏——恶寒、发烧、头痛、身痛
外邪
肺卫
(风寒、风热、暑湿、风燥等表证 )
皮毛
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热郁化火, 内扰神明, 引动肝风——挟惊 肺脾不足, 聚津为痰, 痰阻肺络——挟痰 脾常不足, 脾失健运, 食滞内停——挟滞
如恶风寒, 心偎藏其身于母怀者, 是藏头伏面, 此 谓表证。可与解肌, 桂枝防风汤。
如恶热, 出头露面, 扬手掷足, 烦渴便秘, 掀衣气粗 , 是为里证, 略疏通之, 小柴胡汤加大黄, 中病即止 。
如头额冷, 手足冷, 口中气冷, 面色暗淡, 大便泻青 , 此为阴证里虚。当救其里, 宜理中汤。
中医对于儿童的感冒的见解
15/31
头痛+葛根、白芷 呕吐+半夏、紫苏 热甚+大见解
16/31
风热感冒
症状: 1、发烧较重,恶风,有汗热不解,头痛
— 风热邪在卫表; 2、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 或稠黄—肺气失宣; 3.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红,苔薄白 或薄黄而干,脉浮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