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浅析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
在此笔者谈谈在讲授新知识教学中的教学结构设计思路的体会。
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
在此笔者谈谈在讲授新知识教学中的教学结构设计思路的体会。
一、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刊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
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识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和解决他们在独立自学时无法明确
的问题。
问题必须有助于对全课问题情境的解决,有助于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2、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
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境界。
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3、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初中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是动态思维、是否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讲授《人的发育》一节中,创设青春期的男、女同学的生理现象上有何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5、向学生提出学习和认识任务,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知道知识的重点、难点和预习的指向性,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预
习时的积极思维。
二、体验问题,独立自学,寻找解题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
对照问题的学习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要深刻。
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学习的乐趣性。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就记忆强度而言,这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原因的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