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文化》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
课程编号:19031035
课程名称:《饮食文化》
学时/学分:28/2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全国导游基础、中国历史文化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概述
(一)课程性质:
《饮食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选修课,属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拓展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礼、食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饮食文化》突出了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

即以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学生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日后从事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相关岗位提供必备的知识积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显白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又兼顾整个内容的完整性和各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同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注意从“文化”角度进行阐述,增强“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点。

其次,注意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饮食文化、饮食民俗、饮食礼仪、茶文化、酒文化等相关知识,
并对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中外交流、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三个层次)问题有所认知。

(二)分目标
1、知识水平: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2、能力目标:通过介绍中外饮食的起源与发展,饮食品制作过程中的一般技术、科学、艺术,以及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念、制度、习俗、礼仪、规范等内容,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了解中外悠久的饮食历史、民俗以及包括饮食哲学、美学、养生学在内的科学思想,掌握中外饮食文化的的特点及其内涵,接受中外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 形成宣传和推销旅游商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接受中外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形成宣传和推销旅游商品的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章节教学内容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态度目教学建议学
重点难点
1第一章
导言1.1饮食文化的概念
1. 2饮食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和
方法
1. 3饮食文化研究状况
对饮食文化的概念有基本了解V V2
2第二章
饮食文
化的理
论探讨2. 1饮食方式
2.2饮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理论
探讨
掌握饮食文化理论的一般知
识。

V V2
3第三章
饮食文
化的区
域性3. 1世界饮食的区域性
3. 2屮国饮食的区域性
3.3通过观看有关影像资料,增进
对饮食文化的理解
掌握世界饮食文化区域和中国
饮食文化区域的划分。

V V4
4第四章
中外饮
食民俗4. 1中国饮食民俗
4.2外国饮食民俗
认识饮食及其民俗在生活中的
重要;了解我国的饮食习俗以
及外国的饮食习惯;学习饮食
民俗的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
掌握旅游者的饮食习俗。

V
V
4
5第五章
饮食礼
仪5.1中国饮食礼仪
5.2外国饮食礼仪
了解饮食消费行为特点,掌握
饮食消费者个性特征与饮食消
费行为。

V V6
6第六章
茶文化6. 1中国茶文化
6. 2外国饮文化
掌握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历史、
传播和茶道等,对国外茶文化
和咖啡文化有基本了解。

V V4
7第七
章酒
文化7. 1屮国酒文化
7. 2外国酒文化
7.3通过观看有关影像资料,增进
对中国酒具与酒文化的了解
掌握酒的起源和发展,了解酒
德、酒礼、酒俗。

V
V4
8第八章
饮食文
化的交
流8. 1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
& 2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8.3世界饮食文化交流
了解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
径,掌握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
的交流,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
状况。

V V2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开设《饮食文化》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酒店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因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部分重点知识精讲、部分内容课下自我学习、部分内容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方法。

教师改变满堂灌输理论的做法,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真正起到引导、指导、评价和监督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百分制。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饮食文化》课程的部分教学活动应该在校外实习基地展开,比如在酒店、旅行社中开展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教学活动等,使学生亲身感受酒店管理行业的最新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四)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本课程标准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修订、改编,尽量向酒店行业挂靠。

五、参考文献
1.赵连友.中国饮食文化.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赵荣光.饮食文化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维冰.国外饮食文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5.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瞿明安.隐藏民族灵魂的符号—中国饮食象征文化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7 •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徐海荣主编.中国饮食史.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9.【美】马文•哈里斯.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10.【美】阿莫斯图.食物的历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编写人:郭苏星
审核人:
编写日期:2010年10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