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曰君与家君期日中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这句话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后友人还没有来,太丘就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
元方这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等了你很久没到,已经走了。
”
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
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的手。
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
扩展资料:
启示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其中,陈太丘之友的性格是急躁,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元方性格表现为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
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粗鲁无礼的性格。
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