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来,方能清如许——浅析小学作文引导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July 2021
2021年7月
第18卷第07期Vol.18No.07
读与写杂志
源头活水来,
方能清如许——
—浅析小学作文引导教学策略胡宗圣
(安徽省巢湖市第七中学小学部
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发扬借鉴精神,让它山之石来帮助我们琢成玉石。
很多老师反映小学作文难教,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了,还是可以让孩子们的作文亮起来的。
法国教育家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借鉴它山之石是孩子作文走向成功的前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7-0140-01
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在作文的时候才教授写作方
法,要将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上新课的时候利用课堂教学把写作方法融于其中,
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1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写作也是要有技巧的,技巧从何而来?课文时最好的范文,把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作文中,自然能让作文更加吸引人。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
文,文中将“儿童多”与春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景。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将作文教学贯穿进来。
师:请同学们认真多课文,用笔出文中表现儿童多的句子,然后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1:“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
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
叽叽喳喳的,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儿,
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这处写出了人多。
生2:“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
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
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浩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
这处也写出了儿童多。
生3:我觉得“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去,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
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
这里也写出了儿童的多。
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因为有了老师在课堂上对原文的讲解,学生可以很好地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
比单纯讲解写作技巧更有效果,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这
也就是叶圣陶所说的“凡为教,
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避免作文课的时候学生手忙脚乱了。
2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很喜欢对照课文仿写,
这对刚学写作的同学来说未尝不可,但是若不能把握住要领很容易让作文流
于形式。
课堂教学新课的时候,
要充分把作者的写作目的讲解透彻,就必须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将写作目的与技巧的运用相互结合起来。
得其志方能得其精髓,
写出来的作文才能血肉丰满。
在教学《黄果树瀑布》
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作者首先写瀑布哪方面的?
生1:写声音的。
“我们便听到‘哗哗’
的声音从远方飘来”这句话就是写声音的。
师:这声音有什么特点呢?文中有没有细说?
生2: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先是小然后是大。
从“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师:作者为什么要首先写声音呢?
生3:……
师:我们的作文中要在动笔前有明确的写作目的,
就像这篇课文一样借声音表现出瀑布的宏大。
写作目的明确了就不会偏
离主题,也不会出现凑字数的现象。
切不可再写作的时候完全凭借感觉,“跟着感觉走”是不会有好作文的。
“得其志”是对作文写作的进一步要求,
学习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还要明白在什么时候使用这样的技巧,以及为什么使用这
样的技巧,才能让作文写的出彩。
小学生作文也常有无话可说的现象,造成字数严重不够,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写作目的不明确导致的。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把作者的写作技巧与写作目的结合
起来讲解,学生就会在个人的习作中进行尝试,
长期的训练必然会让学生爱上作文的。
3紧随时代的脚步
小学语文课上老师都会让学生归纳本人的中心思想,有的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很容易就归纳出来的,有的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体会出来的。
撇开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
主题思想,是难以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的。
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要考虑到时代因素的,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写出符合大
众口味的文章。
常见到有些学生的文章与身份不符,
也是这方面出现了原因,他们在审题的时候没有能把握中小学生的身份,
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自然是与身份不符的。
在布置学生写作命题作文《春天的美景》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
师:通学生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题目是《春天的美景》,大家想想看春天有哪些美景?
生1:春天百花盛开,我觉得各种各样的花就是美景。
生2:春天万物复苏,柳枝抽芽,我觉得早春的柳芽是美景。
生3: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我觉着这些小燕子是美景。
师:大家说的真好!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美景呀!不过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美景,春天除了这些自然的美景还有其他的吗?(学生在班级议论开了)
生:……
师:对的。
春天的美景不仅可以是真实的景色,
也可以是好人好事,优秀的品质像春天的美景一样呀。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赞可夫这句话就形象地告诉我教育的本真,教师要能让学
生学会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这才体现了老师的真正价值。
在这趟作文课上经过我的点拨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更多地关注与人的良好精神品质的书写,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它山之石不是只能远观的景物,而是可以帮我们琢玉的利器,
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提高。
把别人的写作方法牢记心中,理解、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必然会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