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阶段性知识测试[原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检测题
一、选择题:(25×2 = 50分)
1.儒家思想体系的内涵很丰富,但不包括:
A、反对掠夺战争
B、反对苛政刑杀
C、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
D、天是万物主宰
2.在公元二世纪和三世纪中期,有过两次北方政权南下统一全国失败的行动,学术界在分析
其失败的相同原因时说是由于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

你认为这里所指的“条件”是指:
A、民族矛盾尚未缓和
B、均势格局尚未打破
C、英雄人物尚未产生
D、国内市场尚未统一
3.以下措施中,对于“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有:
①下令禁止残害奴婢②注意减轻赋税③整顿吏治
④提倡节俭⑤王景治理黄河⑥杜诗发明“水排”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我国最早的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产生于:
A、西汉初年
B、东汉中期
C、隋唐之交
D、东汉末年
5.佛教传入中原的时间不会晚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初年
C、隋朝初年
D、唐朝初年
6.以下是唐朝对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从长安出发经陆路和从广州出发经海路都能到达天竺
②晁衡和鉴真是唐朝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两位值得纪念的人物
③波斯即汉朝时的安息,仍是唐朝丝绸销往欧洲的中转站
④唐政府尊重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唐朝与日本、天竺、大食往来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有政府使节往来②都吸收了唐朝技术
③都有商人定居中国④都曾使用中国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8.唐代出现传奇小说的根本原因是:
A、市民生活的需要
B、城市经济的发展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统治阶级的提倡
9.关于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下分析错误的是:
A、实际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
B、实际上是唐末农民战争的产物
C、实际上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D、实际上是封建社会衰落的必然
10.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有:
①地方行政、财政、军政三权收归中央②使北宋军事力量大大加强
③为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④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④
1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加速了北宋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有利于民族交流
12.“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材料告诉我们:
A、北宋时已开始用煤作燃料
B、用煤治铁的作坊增多
C、煤已用于东京市民的生活
D、煤资源已得普遍开采
13.北宋、南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相似表现是:
A、割地求和,划界对峙
B、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C、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D、都曾和辽、夏、金政权并立
14.明代科举与唐代科举的最大区别在于:
A、考试的目的
B、考试的内容
C、考试的方式
D、考试的对象
15.清朝前期手工业的发展比前代更加发达,表现在:
①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②丝织业从业者增多,地区扩大
③制瓷变形规模扩大④矿冶业人员增多,生产能力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6.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清军攻入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置④册封五世达赖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7.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在于:
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18.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
A、他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C、他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D、他修筑了长城
19.①草木皆兵②闻鸡起舞③三顾茅庐④房谋杜断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上成语
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顺序是:
A、②③④①⑤
B、⑤③②①④
C、③①⑤④②
D、④①③⑤②
20.前秦和北魏政权的共同点是:
A、都曾定都洛阳
B、都统一过黄河流域
C、都为鲜卑族所建
D、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21.下列发明创造中,使用自然力的生产工具是:
①翻车②筒车③耧车④水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丝绸之路”的西端点是:
A、和田
B、安息
C、西亚
D、大秦
23.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扬州
B、泉州
C、明州
D、广州
24.对我国古代货币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开始出现的圆形方孔钱成为以后历代仿制的样式
②王莽改制时以大钱取代五铢钱
③北宋时期的货币形式多样,有铸币,也有纸币
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先后出现过的民族应是:
①匈奴②蒙古③突阙④回纥⑤契丹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②
C、①④③⑤②
D、①⑤④③②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带给契丹人农工业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级的国家管理技术。

契丹人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后来兀术到中国,掠得中国士大夫,教之立制度,定分陛,普金人草居野处,今者城廓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宋史·陈亮传》
材料三:金帝国汉化太深的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帝国为蓝国,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

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

……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亡征,一一俱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
回答:
(1)材料一中,汉人的迁入给契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一和二中,两个民族的汉化政策都有什么相同之处?两则材料表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呈现什么趋势?有什么意义?(6分)
(3)材料三表明了怎样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农逐末业者不得纵。

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与行在户都诸上书》
材料二: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少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而不困,则莫若轻关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
材料三:黄宗羲在论述经济政策时说:“(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科救弊之一端也。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四: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也,典与辅又次之。

——[清]《履园丛话·产业》
回答:
(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其历史渊源何在?结合材料分析其实施的目的。

(3分)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6分)
(3)导致材料四所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三、问答题:
28.长江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和繁荣地区之一。

请你结合中国古代史唐以前的知识,在今
湖南、湖北范围内任选一个值得开发或加强建设的人文景观,并简要说明理由(应包括该人文景观的时代、内容和价值等要点)(12分)。

29.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远古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就是我国先民聚族而居、
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和舟楫航运的进步与创新,也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请按前述四个方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

(1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答:
①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促进了契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契丹的势力。

(2分)②任用汉人,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少数民族纷纷接受了汉族的文化。

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分)③金朝汉化太深导致金的灭亡。

不正确。

金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金灭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统治阶级腐朽造成的。

(4分)
27、答:
①重农抑商,商鞅变法的有关规定,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增强国力。

(3分)②材料二主张以农业推动商业,以商业促进农业。

材料三主张农工商都是“本”,都应该重视和发展,只是工商业中不切民用的有害因素应“痛绝之”。

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分)③原因是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封建地租重。

影响是妨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分)
二、问答题(28题12分,29题14分,共26分)
28、答: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历史知识应用能力,得分原则如下:选点、时代、内容、价值(意义)等均正确有效的,各得3分,共计12分。

如:屈原故居,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和大诗人屈原居址,可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他如随州编钟、长沙马王堆汉墓、赤壁之战遗址、诸葛亮故居等等(类推)
29、答:
①先民聚居: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文化等(3分)②防洪治水:都江堰、东汉(或王景)治黄河、元朝修治黄河等(3分)③农田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吴国、唐朝、吴越、南宋、明朝等兴修水利工程,三国时期的翻车、唐朝的筒车等灌溉工具等。

(4分)④舟楫航运:秦朝的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建运河(或漕运),造船业、指南针的使用等(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