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广东省惠阳区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 地球的运动(课时4)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4)
●【学习目标】
1.记住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2.知记住四季五带的划分
●【重点难点】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自主预习】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 夏半年: 长短,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四周出现现象。
夏至日: 最长,最短,出现极昼。
冬半年: 长短,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附近出现现象。
冬至日: 最长,最短,出现极夜。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均为小时。
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则长短;
赤道上全年平分,春秋分日的全球平分。
(2)太阳直射点的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变化趋势。
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逐渐,夜逐渐,南半球反之;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逐渐,夜逐渐,南半球反之;
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变长变短。
(3)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 = 夜长= —昼长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①夏至日: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的各纬度
达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日: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的各纬度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春秋分日: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3)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差)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C点(40°S)正
午太阳高度是 。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
①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
春秋季是冬、夏两季过渡季节。
②气候四季:春季 月,夏季 月,秋季 月,冬季 月。
(2)五带划分 在下图中注出五带名称,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度数。
【合作探究】
探究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在图1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1)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
(2)该图的节气是 ,日期是
(3)全球昼夜 ; (4)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 递减。
2、在图2中注出南北极点、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1) 图中晨昏线为 线(晨或者昏)。
(2)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
(3)该图的节气是 ,日期是
(4)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 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5)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纬线度数是 。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 递减。
3、在图3中注出南北极点、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1)图中晨昏线为线(晨或者昏)。
(2)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
(3)该图的节气是,日期是。
(4)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5)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纬线度数是。
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4、判断下列图的节气:
探究二:
1、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为什么一般选择在我国的冬半年前往南极考察?
2、一般来说,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这是什么原因?
3、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的楼间距较近,高纬度地区的楼间距较远,这是什么原因?
【课堂检测】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读图1,回答第1题。
1、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2、当中国公民在欢度“十·一”国庆节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B.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C.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D.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3、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C.南京 D.海口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4~5题
4、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5、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当堂训练】
据《信息时报》报道,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
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A.太阳直射赤道 B.太阳直射在广州
C.观察角度不同 D.太阳斜射广州
2、此日杭州的昼长为:()
A.一年中最短 B.12小时C.一年中最长 D.无法判断
题。
3、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
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此回答4~5题。
4、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
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26′
B.35°
C.66°34′
D.55°
5、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6、读图“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3)此日上海最有可能的日出时间是()
A.5时B.6时C.7时 D.8时
(4)此日A点日出的地方时为时,B点昼
长小时,
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度。
(4)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应
为。
(6)该日(选择填空)。
A.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课后拓展】
读图判断1—2题
1.当北京时间为星期三6点时,以上四图所示区域处于同一日期的是
A.甲和乙
B. 乙和丁
C. 乙和丙
D.丙和丁
2.当甲和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地的白昼正逐渐变长B.甲地的昼长大于丁地
C.丙地昼短夜长 D.丁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逐渐变大
3.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A.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区时正好是正午12点
B.该日是全年中的白昼最长,气温最高的一天
C.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等于70°的地点有两个
D.地球表面太阳高度等于60°的地点只有一个
4.6月22日至9月23日: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长→短
B.汕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
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
D.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5.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成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
B.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方向偏转现象
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D.地球上任何地方四季变化都明显
6.读右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________(节气)日的
情况,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_____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___________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________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________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
考察站的黑夜长_____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A.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
答案
【预习答案】
1、(1)昼夜长短极昼
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夜昼短长极夜
夜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昼夜平分 12
昼夜昼夜昼夜
(2)移动变长变短变短变长昼夜
(3)(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24
2、正午太阳高度角
(1)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赤道
太阳直射点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半球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北半球赤道
(3)60° 40°
3、(1)最长最高最多最短最低最少
3、4、5 6、7、8 9、10、11 12、1、2
(2)见课本P20
【预习检测】CCAAC
【课内探究】探究一:
1、赤道
春分或秋分 3月21日或9月23日
平分赤道南北两侧
2、晨北回归线夏至 6月22日
长短长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3°26′N 北回归线南北
3、昏南回归线冬至 12月22日
短长短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23°26′S 南回归线南北
4、①冬至②夏至③夏至④冬至
探究二:
1、因为此时是南半球夏季,南极会出现极昼现象,没有黑夜,所以昼夜温差相对而言没有
那么大,整体的气候环境是其一年中最适合在南极大陆进行科考工作的。
2、这些地区阳光终年都是由偏南方向照射,因此民居坐北朝南是为有利于采光。
3、由于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故低纬地区楼间距小也能有较好的光源。
而中高纬地
区,太阳无法直射。
尤其是冬季的时候,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因而需要较宽的间距来接收阳光。
【课堂检测】
1~5 BCBBC
7.(1)略(2)23°26'N,45°W (3)A
(4)6时,24小时,90°(5)CAB (6)BC
【课后拓展】
1-5BBCDC
6、(1)夏至,23°26′N
(2)晨,4 (3)8,24
(4)广州(5)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