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毫米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测量—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毫米的概念,了解毫米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卷尺和尺子进行测量和刻度,并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结果。

二、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2. 学生准备笔、纸等书写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概念讲解:毫米
a) 在板书或白板上画出一个尺子,介绍它的刻度和单位。

b) 引入毫米的概念,指出它们是最常见的长度单位之一。

c) 介绍一下毫米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让学生了解毫米的由来。

d) 强调毫米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包括建筑设计、医学、物
理学等。

2. 衡量长度,读取和记录尺寸
a) 给出几个长度的实际例子,鼓励学生测量这些长度并记录
它们的结果。

b) 强调使用测量工具时的注意事项,如要保持手稳定、准确
放置尺子、尺子的正确读数方式以及正确读数值等。

c) 通过实际操作来教学,比如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
长度、课桌长度等。

d) 通过实践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尺寸结果。

3. 练习题和巩固
a) 让学生自己尝试测量一些长度和尺寸,然后与同伴一起确
认结果,比较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率。

b) 给学生提供一些长度或尺寸的练习题,让他们在限定的的
时间内进行测量和记录,然后让他们相互检查和交流测量结果。

c) 教师在教学结束前进行小结并强调重要概念和重点细节,
最后给学生一个简短的作业。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己体验操作,创造一些真实的测量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毫米的应用和重要性,并锻炼他们的测量技能。

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差和不规范的测量行为。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图表、实验或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测量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