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李霞老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总结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 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 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写作目标
1、可以写调查了解的情况、几年后家乡的环 境、发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趣事。
2、根据所写内容自拟题目。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4、写完之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
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
的有害气体、废水、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
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
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
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
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
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
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 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物种的 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 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 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 甚至会引起瘟疫。

26)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27)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28)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29)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30)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31)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变木屑

32)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33)交流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34)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 35)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36)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 37)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 38)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
转的污染。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
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
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
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3)一水多用——不浪费资源,让水重复使用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6)关心大气指数——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

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8)少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17)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18)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19)控制噪音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

20)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21)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22)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23)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24)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25)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李霞老师 2012年3月13日
大象母子俩
森林面积的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 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 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 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 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滥砍滥伐
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 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 法保护、珍惜水。
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 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 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 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 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 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等。
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 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 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和可吸入颗粒 。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 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 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 鱼肉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 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 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 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 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
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
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
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
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
任务之一。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
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
的贯彻执行。

环保小标语
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不要旁观,请加入行 动者的行列,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
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蓝天碧水。 不要沙粒拂面,勿让酸雨绵绵。
影响
土壤遭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
亚洲和拉丁美洲,由 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
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
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
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
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
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
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
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
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 的
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
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
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 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
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
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
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
39)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40)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41)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有脆弱的生物链
42)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 43)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44)不买珍稀木材用具——别摧毁热带雨林 45)植树护林——与荒漠作斗争 46)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47)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环境保护
讨论交流:
1、什么是环境保护? 2、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3、哪些行为是环保?哪些行为不是环保?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 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 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 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 宣传教育的等。
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 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 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 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 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 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主要职责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

9)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11)利用可再生资源—别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12)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14)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

16)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
4.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全国土地日,是每年6月25日。
பைடு நூலகம்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 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 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 节日。
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 粮食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 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 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