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市莱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市莱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1.(单选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眼睑.(jiǎn)惆怅.(chàng)白驹过隙.(xī)
B.窥.视(kuī)犀.利(xī)蝉蜕.(tuèi)养精蓄.锐(xù)
C.喑.哑(yīn)坍.塌(tān)羸.弱(léi)满目疮.痍(chuāng)
D.湮.没(yān)嗥.叫(áo)泯.灭(mǐn)猝.然长逝(cù)
2.(单选题,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狂澜碌碌终生祈祷险象叠生
B.玷污获益匪浅炽痛迫不急待
C.骊歌多姿多菜禁锢诗意盎然
D.眺望郑重其事菜畦更胜一筹
3.(单选题,2分)下面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理想开花夜幕降临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B.独立思考慷慨的决定性情温和完成作业
C.机灵得很放下包袱漂亮极了轻声叹息
D.不折不扣用心学习改善生活伟大坚强
4.(单选题,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与杜甫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中的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5.(单选题,2分)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这首诗题目“春夜洛城闻笛”,题目“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的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C.第三句的“折柳”是指《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及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
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
6.(填空题,5分)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唐朝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四大家。

其中“颜筋柳骨”指___ 的书
多筋骨,柳公权的书多骨力。

(2)夜暮降临时分。

我不得不为睡觉做打算了。

大多数野兽都是在夜间觅食的,我不能断定
自己身边有没有潜藏的野兽,一旦有野兽,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这一段文字中的“我”是指___ ,说选段中的“我?是何解决睡觉问题的?___
(3)根据你的阅读积累。

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

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着抗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
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继父恶毒殴打母亲,___ 。

7.(填空题,4分)综合性学习。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

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慘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司》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识国学
按要求填写书名。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 》《___ 》等。

(2)荐国学
暑假即将来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激励同学们多读些国学经典。

___
8.(填空题,6分)填空
(1)江山代有才人出,___ 。

(赵翼《论诗》)
(2)___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苍苍竹林寺,___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 ,___ 。

(5)乐天者保天下,___ 。

(《梁惠王章句下》)
(6)___ ,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尽心章句上》)
9.(问答题,15分)文言文阅读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部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

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合问,其奚① 决焉?
(节选自清刘升《问》)注:① 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贫者语.于富者___ 子何恃.而往___ 吾欲之.南海___ 而或.不达于事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越明.年理明.矣
B、孔子不能决.也其奚决.焉
C、未尝识.书具非问无以广识.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好学而.不勤问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
②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何做学问,甲文侧重于阐明___ 对于为学的重要性;乙文侧重于阐明___
与___ 的关系
(5)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的中心论点。

___
10.(问答题,14分)
外婆的温度
杜若冰
① 小时候,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分别是我喜欢吃,外婆喜欢种。

② 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地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

如果土是透明的,外婆恐怕就天天趴在那儿看了吧。

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婆身后,痴痴地笑她。

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的旋律轻轻摇摆。

③ 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

掏累了,外婆
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

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外婆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

我蹲下身,拿着一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那浅黄色的薄皮了,我便开心的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猛地向上一拔。

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螣,手中还死死的捏着一片大大的叶子。

④ 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

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落了下来。

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

⑤ 风有点凉,但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

我低着头想,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着,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
⑥ 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

我趴在桌子上,晃着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来出的香气,外婆只吃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土豆消灭干净。

⑦ 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找着话题。

⑧ “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长出来的豆子”,外婆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
孩子。

”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

⑨ 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为养成结结实实的人,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
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大地就是我的外婆。

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的都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与痛苦。

⑩ 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坚持给我送土豆。

她说,外面的土豆都
是人给催产出来的,不好吃。

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依旧透着几分暖意。

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来的温度。

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

(1)根据文章内容,参照提示,填充下列内容。

看土豆----___ -----___ 议土豆---___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 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
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
② “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

”(这句话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
(3)找出与第⑩ 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___
(4)你认为文中的外婆是个什么人?
___
11.(问答题,16分)
十一号楼的猫
① 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

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

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

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

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 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

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
一样,乖乖等着。

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

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

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

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
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 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
南区的家。

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

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

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

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

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

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 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

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

三楼住着的刘奶
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

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

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

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
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

⑤ 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
安静蹲在那里等着。

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

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 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

我经
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

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

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

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 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

这‘远亲不
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

”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

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
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

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

”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
三层?它几岁了?……
⑧ 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

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

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

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

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 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

人们喂饱它,还喂饱
自己的心。

(选自《智慧少年》2016年第8期,有删改)(1)通览全文,请简要概括猫的特点。

___
(2)阅读② - ⑤ 段,说说十一号楼的人们是如何关照猫的。

___
(3)文章第⑥ 段续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___
(4)结合⑦ ⑧ 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___
12.(问答题,50分)请以“你的样子,真美”为题作文。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2)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抄袭和袭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