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 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43-45。

内容简介:
《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对边分别平行和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进里“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课件;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生:学具盒(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小棒,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长方形,谈话:老师手里问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长方形
教师移动成平行四边形,谈话: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平行四边形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揭题)
[从学生熟悉的长方形渐变成平行四边形,既关注学生的原认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后面发现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和比较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提供了铺垫]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谈话:其实生活中就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从校园里拍的四幅照片,找找看有平行四边形吗?学生上台指。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吗?(电动移门、楼梯扶栏、篱笆)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既然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一起来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平行四边形,比划出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挖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潜在表象认识,建立初步的感性表象。

]
1.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

2.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定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1)方法一:用小棒摆。

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方法四: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在各自的层次上思考,然后再在组内交流,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互助,这样可以使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和互补性。

]
4.根据你们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的体会,你们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5.学生小组讨论后提问并板书猜想:
对边可能平行;
对边可能相等;
对角可能相等;
不稳定易变形;
……
6.你们真行,有了这么多的猜想,那我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请每个小组先认领一条,时间有多余可以再研究其他的猜想。

学生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学生分组验证猜想。

7.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猜想,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
8.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验证方法,其他小组在其完成后进行评价。

(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介绍可以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

(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图片的时候如果不一定很完整,教师用课件展示: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进行验证。

(3)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学生介绍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角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

(4) 不稳定易变形:学生汇报后用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演示
……
最后,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引导高层次的学生提供论点,再放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三、认识高、底。

1.谈话: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对边是一组平行线,你能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教师指导明确“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垂直线段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老师示范画一组的垂直线段,说明:在平行四边形里,一组对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而对边就是底。

3.学生自主看书上P44页,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底?
[由复习平行线之间距离入手,让学生动手量、画,然后明确平形四边形高、底的含义,注重链接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师出示实物“平行四边形”,指一指两组底边上的高。

5.找出底边上的高:(图略)
6.做书上试一试,量出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7.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

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行四边形的“高、底”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量平行线间的距离,使学生逐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在扎实认识了高和底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指高、找高、量高、画高的过程,并通过变式,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
四、练习提高。

1.谈话:课一开始,老师将长方形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现在老师再轻轻一移又变成了长方形,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里变了,哪里没变,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生1:相同点是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且相等;
生2 :不同点是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生3: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变形后产生的;
2.教师:平行四边形不改变边长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请同学看书上P45页“你知道吗?”
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这种特点在哪些地方有应用?
生1:有种可以弹的那种拳击套;
生2:晒衣服的衣架;
生3:捕鱼的网;
五、实践游戏: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设计意图设计有情趣的练习,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所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的价值,再次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