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
1.以下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签订(qiān) 惦记(diàn) 交卸(xiè) 脖颈(jìng)
B.提防(dī) 败退(kuì) 取缔(tì) 阻遏(è)
C.歼灭(jiān) 差使(chāi) 琐屑(xiè) 寒噤(jìn)
D.憎恶(zēng) 诘问(jié) 震悚(sǒng) 憧憬(chóng)
2.以下加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阻遏〔è〕维幕〔wéi〕眼花缭乱(liáo)巧妙绝伦(lún)
B.瞥见(piē)迫击炮(pǎi)因地制宜(zhì)张皇失措(huáng)
C.强劲(jìn)荒唐(miù)重峦叠障〔zhàng〕独占鳌头(áo)
D.瓦砾(lì)脏物(zāng)锐不可当(dāng)高屋建瓴〔líng〕3.以下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多么令人心醉呀!那一片秀丽恬淡的自然风光。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D.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疑心的目光,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我们班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有作为的人。

C.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父母的心?的作者是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二、默写〔共1小题〕
1.将以下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石壕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6〕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一〕阅读文章,答复以下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给以下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
2.解释以下加横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翻译以下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那么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③矣。

迨④至菡萏〔hàn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①芙蕖:荷花。

②荷钱:指初生的荷叶。

③逸致:情趣。

④迨:及,等到。

6.解释以下加线的词语。

〔1〕不蔓不枝〔〕〔2〕陶后鲜有闻〔〕
〔3〕及花之既谢〔〕〔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7.以下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
B.①陶后鲜有闻②一老河兵闻之
C.①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②高可二黍许
D.①香远益清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茎叶既生,那么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下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一样: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那么是为莲花的欣赏价值。

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格上;乙文那么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

C.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那么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那么主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小题〕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人的一生是不断雕琢的一生。

雕琢自己,使生命更富有意义;雕琢自己,使人生更灿烂辉煌。

青松雕琢自己,从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扎根岩石与青天白云游戏;小草雕琢自己,、,;大海雕琢自己,从而浩淼无边、博大深沉,敞开胸怀拥抱大山和小川;小溪雕琢自己,从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朝着远方的江河和大海奔去。

雕琢自己并不那么容易,它需要胆识和勇气,听惯了赞誉的华美之辞,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因而批评对我们总抱有敌意。

所以雕琢自己还需要认识自己——你的优势,你的缺乏,你的志向,你的毅力,你的个性,你的脾气。

认识了自己,才知道哪些该凿去,哪些该保存,哪些又该mí补。

玉经雕琢才成器,剑不沉埋便倚天。

雕琢的目的远胜于雕琢的技巧,用心雕琢自己,终会雕出一个yì立大地笑傲苍穹的“人〞字来。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补yì〔〕立
②修改画线处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小草〞为对象,根据上文空白语境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一〕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挑灯〞点出时间,“吹角连营〞描述了拂晓时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用得好。

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

C.下阕主要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哀之情。

D.“可怜白发生〞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成为梦想,全部落空。

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一样,都是写想象。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一〕阅读下面小小说,完成1-4题。

飘舞的碎布
宁瓦
他是一名货运司机,年前的一个月,准备跑完这最后一趟就回家过年。

6岁的儿子闹着要和他一起去南方,他容许了。

他开了三天两夜的车,终于到了南方的城市。

带着儿子买了一身衣服和一些年货,然后驱车往家走。

新闻播送不停地说,南方的很多城市遭遇了罕见的暴雪。

他的心担忧起来。

他的车刚入安徽,就被从高速公路上赶了下来。

安徽下起暴雪,暴雪和冻雨封住了高速路。

他连忙拐进国道,但国道也被积雪封住了。

他在国道上堵了一夜后,清晨的积雪更多了。

他开场懊悔带儿子出来,儿子也哭闹起来:“爸爸,我要回家!这里太冷了!〞儿子的脸被冻得有些发白,车上空调早就坏了。

他用大棉袄裹住儿子,心想必须离开这里,不能把儿子冻坏。

他问了好多路上的司机,终于打听到附近的深山有一条老山路,可以走出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

于是,他出发了,开车沿着一条颠簸的小路往深山走。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雪越来越大,他完全是凭着多年的驾驶经历往前开,开得极慢极慢……
“砰……〞车猛地一震,陷入了一个塌方的深坑里。

他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看,天啊,居然没有信号!他想,这里的电网一定也断了。

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

整整一夜,他在车前的道路上徘徊着。

天亮后,他到周围去探路,希望能看到一个村庄或者一户人家。

可是,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山,他踩着厚厚的雪,精神恍惚,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脚扭伤了。

他回到车里,忍着疼抚慰恐慌的儿子,然后默默地祈祷。

整整一天,都没有一辆车从这里经过。

又是一个无眠夜,他决定走出去,找到人来救自己和儿子。

干粮被儿子吃得只剩一点点,而他,已经一天多没有吃东西了。

早上,他决定单独上路,他要儿子待在车里,乖乖地等他回来。

他沿着一条岔路一瘸一拐地往外走,才走了两步,便回头去看,儿子正趴在车窗前张望。

他扭头继续前行,再也没有回头,他怕自己涌出的眼泪被儿子看见。

他走过一个弯道,开场脱下自己的外套,拿出刀子,将一只袖子割下,撕成几条碎布,然后抽出一条挂在路旁大树的枝头。

他深深地明白,自己不知道走到哪里才能找得到人,而那时,自己是否还有力气回去救儿子就说不定了。

他必须留下标记,哪怕自己倒下了,或许还能给别人指明一条寻找儿子的路。

每走过一段路,他便将一条碎布挂在枝头做标记。

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被他脱下,然后一刀一刀划开,一条一条被撕下来。

先是外套的另一只袖子,之后从夹层剖开,一条条撕下来。

再后来,就是羊毛衫。

他拖着受伤的脚,不知道走了多远,越往前走越绝望,绝望到连眼泪都没有了。

他穿着最后一件贴身的内衣,冻得浑身发麻;他饥肠辘辘,头昏眼花,脑子里一片空白。

但是,当他再走了一段路之后,却坚决地脱下内衣,将袖子撕开。

他感觉几乎没有力气了,但是却告诉自己不能倒下。

当他又一次攀上一个山头时,猛然听到那熟悉的汽车喇叭声。

他不顾一切地向山下走去,不断地用干涸的喉咙喊叫,那钻心的脚痛也感觉不到了……
当正在疏通公路的武警战士发现一个浑身只穿着一条短裤的男人出现在面前时,他们都惊呆了。

还没来得及扶住这个男人,他就倒下了。

战士们用军袄裹住他,然后把他放上担架抬着往回走,沿着路上的标记,每看到一条飘舞的碎布,年轻的战士眼中就有泪光在闪动。

当他们顺利地找到他泪水涟涟的儿子时,他猛地从担架上跳了下来,紧紧地抱住儿子。

儿子不哭了,摇着他的肩膀问他:“爸爸,你的衣服怎么不见了?〞他笑着答复说:“撕掉了,过年了,爸爸也想穿新衣服了!〞他的话音刚落,山野里回荡起一阵笑声,只是所有人的眼中都盈满了泪花。

1.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句话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气那么寒冷,他为什么要撕碎自己的衣服?找出原文中的话答复并谈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这位父亲的形象的?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寂寞的稻草人
李汉荣
〔1〕播种时节和谷豆熟了的日子,田地里就会站起一些A稻草人。

它们大都头上戴一顶旧草帽,身上穿着破旧衣服,有的扬起手臂,仿佛正在用力抛掷什么厉害物件;有的手举竹竿,仿佛正向可疑的目标用力挥去,却迟迟没有挥下去。

那竹竿,就那样被费力地举着,倾斜着悬在半空,让过路的好心人看了,都有点同情那一直举着而不能放下去的手臂,它太辛苦、太疲惫了。

人这么一想,就为自己悠闲的手感到不好意思了。

〔2〕我家地里的稻草人,与别人家地里的稻草人一样,总是穿着父亲穿过的破旧衣服,戴着一顶破草帽,不管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寂寞地站在田头,守护着我们的庄稼和日子。

〔3〕我们的父亲勤劳、清贫,但他很善良,有着柔软的心肠。

他不忍心让忙里忙外、缝衣纳鞋的妻子,再穿着旧衣服、戴顶破草帽,以稻草人的形象,站在田野里受日晒雨淋,受鸟儿嬉笑。

他更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以稻草人的样子去开场生活,他不让孩子在烈日下暴晒童年。

〔4〕所以,那时,在我的家乡,田野里站着的稻草人,几乎都是男人的形象,都是父亲的形象。

我们的父亲,他坚决地做了稻草人的原型。

我们的父亲,他有着比稻草还柔软、温和的心肠。

〔5〕被父亲们守护的田野,笼罩着丰富的气氛和意境。

他们破旧的衣服和草帽,让人感到一种辛苦和清贫;他们的坚持、忠厚和习以为常,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

〔6〕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突然看见田地里同时出现几个真人和稻草人,都像是我的父亲。

一个父亲正在坡地上弯着腰为豆子除草,那是真的父亲,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的身影。

另外还有三个父亲,他们都戴着一顶破草帽,穿着父亲的破旧衣服,一个站在稻田东边,一个站在稻田中间,一个站在稻田西头,他们手里都举着竹竿做着赶鸟的动作。

〔7〕我幼稚的心里,竟突然涌起一种复杂的感情……
〔8〕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湿了。

〔9〕我不忍心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

我的父亲,即使化身为三,即使化身无数,难道都是这劳苦寂寞的样子吗?
〔10〕我流着眼泪,走到三个稻草人——三个父亲面前,向他们一一鞠躬,并轻声问候:“辛苦了,爹爹。


〔11〕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辛劳的父亲,我们清贫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戴着旧草帽的父亲,被寒风吹彻被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务农的父亲,我们忠厚的父亲。

〔12〕每当看见头顶飞来飞去的鸟儿,我都忍不住想问它们一声,你们,还记得那些B稻草人吗?还记得我们的父亲吗?那些手总是举着,却从来没有向你们抛掷过厉害物件的、那些田野里站立着的父亲,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读者?2021 年第七期,有改动〕1.文中描写的父亲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划浪线的A、B两处的“稻草人〞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A稻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稻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⑦节写“我〞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感情〞,第⑧节写“我的眼睛湿了〞,是什么复杂感情让“我的眼睛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重点写的是“稻草人〞还是写“父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答复以下问题。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

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

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假设素。

经屡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怎样虚心好学呢?
⑤要不耻不知。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场的。

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

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展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

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

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

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

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历,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

我国南北朝时出色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

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

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

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

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意思是说,【甲】教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教师。

【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

是大可不
必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谦逊,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雅量,放下架子,不耻相师。

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

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

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

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①②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列举一例并阐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导、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C
试题解析:A项,颈gěng; B项,缔dì;D项,憧chōng
2.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B
试题解析:A维——帷 C劲jìn——jìng障——嶂 D脏——赃
3.考点:标点符号
答案:D
试题解析:A“多么令人心醉呀〞后用“,〞,句尾用“!〞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后用“,〞 C.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改成“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4.考点:修改病句
答案:B
试题解析:A. 两面对一面。

将“能否〞改为“能〞。

C.成分残缺。

句尾加上“的行为〞D.搭配不当。

去掉“的作品〞。

二、默写题
1.考点:古诗文默写
答案:〔1〕会当凌绝顶〔2〕恨别鸟惊心〔3〕死者长已矣〔4〕日暮乡关何处是〔5〕老大徒伤悲〔6〕同予者何人
试题解析: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那么该空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凌〞“ 长已矣〞“暮〞“ 予〞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三、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内容理解、句子翻译、实词解释、断句
答案:1.tiáo fǔ
2.①田间小路②全都③正,正在④遗憾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5. 安居乐业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试题解析:3.标明朗读节奏,往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构造确定。

文言句子的语法构造与现代汉语大体一样。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首先要划分句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语法构造,明确动词“有〞充当谓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做宾语,所以,要在动词谓语和宾语之连续开。

4.文言文句翻译强调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不增不减。

落实关键词语,找出得分点。

重点实词以及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察的重点。

同时注意句子中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如“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1〕“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2〕“耘〞:耕耘种做;“于田间〞:状语后置句
5.解答此题,首先要分别概况两段文章各自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首先概况选自?桃花源记?的甲段文字,作者描写了渔人发现了世外桃源,里面的田园风光和谐安宁、人们的生活劳作场景,无论男女老幼,都怡然自乐。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局部也写到了作者在旦子冈发现的百姓生活劳作场景,以及作者对他们的羡慕。

综合两者的主要内容,可以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二〕考点:实词解释虚词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答案:6.〔1〕生枝蔓〔2〕少〔3〕已经〔4〕停顿
试题解析:6.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展解释。

注意⑴中的“蔓〞是名词作动词,“既〞和“已〞的解释都能联系课内学过的句子。

“既出得其船〞“转转不已〞。

7.此题考察一词多义的辨析。

A.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的B.闻:听说C.可①可以②大约,左右,上下。

D.益①更加②好处。

8.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⑴注意染是沾染污秽的意思。

⑵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3〕及是等到的意思,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

9.乙文并不是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

四、语言文字运用
1.考点:句子仿写修改病句字音字形
答案:①弥屹
②听惯了赞誉的华美之辞,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因而我们对批评总抱有敌意。

③例如:从而甘耐寂寞、默默无闻,甘愿用生命装点绿色大地。

试题解析:
①注意字音和字形。

②我们对批评总抱有敌意。

③仿照所给的例句仿写,句式、修辞等要和原句一致,表达的意思要一致。

五、诗歌鉴赏
〔一〕考点:思想内容赏析词语、句子
1.答案:D
试题解析:D项不是都写想象。

六、现代文阅读
〔一〕考点:分析、理解、概括搜索信息人物形象句子表达效果
答案:1.一位父亲在大雪天为救儿子出困境撕碎全身衣服做路标。

2.不矛盾。

天气寒冷,可是他因为车陷深坑却又通信中断而万分焦急,如果找不到人救援,在这深山雪天里,父子俩就会有生命之忧。

此处通过比照,突出他心里焦急万分而又无计可施。

3.“他必须留下标记,哪怕自己倒下了,或许还能给别人指明一条寻找儿子的路。

〞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超越生命的伟大的爱。

4.是从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来刻画的。

举例:“他用大棉袄裹住儿子,心想必须离开这里,不能把儿子冻坏。

〞他完全可以在车上等待,可为了不让儿子冻坏,他想尽方法要走出去找人,殷殷舐犊之情昭然可见。

试题解析:1.抓住什么人+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出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是父亲,做的主要的事是在大雪天为救儿子出困境撕碎全身衣服做路标。

2.联系上下文,“天下着鹅毛大雪〞是从天气的角度来说的,“他却像热锅上的蚂蚁〞是从人物心情的角度来说的,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当时的处境、心理来答复。

3.结合文章内容来年地,父亲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别人找到孩子,表达了父亲的爱。

4.文章主要是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形象。

找出能表达父爱之情,具体描写人物的句子答复。

〔二〕考点:情感变化词语赏析人物形象搜索信息
答案:1.勤劳、清贫、善良、有着柔软的心肠,坚持、忠厚、朴实、寂寞2.A 指田里人们装扮起来用于吓唬鸟兽的假人。

B 既指田里人们用于吓唬鸟兽的假人,也指朴实、寂寞、劳苦的父亲们。

3.看到父亲的寂寞,父亲的劳苦,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怜惜、心疼的心理,表达了对父亲的敬意与疼爱。

4.重点是写“父亲〞,文章虽然以“寂寞的稻草人〞为题,其实质却是为了表现像“稻草人〞一样朴实、寂寞的父亲,为了表现父亲的勤劳、隐忍、善良、忠厚,爱家人,有柔软心肠等优秀品质,表达了对父亲的尊重与疼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