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贾岛推敲的诗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贾岛推敲的诗句大全
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除了贾岛推敲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1.除了贾岛和王安石还有谁“推敲”的故事
是韩愈,不是王安石
唐朝的贾岛是闻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1句诗或是诗中的1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1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兴奋,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1首都这么费劲儿,假如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1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1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1处拿不定办法,那就是第2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叨念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
中1句拿不定办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1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1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1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惩罚,还和韩愈交上了伴侣。

推敲从今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方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除了贾岛和王安石的推敲以外还有谁的
诗僧齐己写了1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 郑谷将“数”改为“1”,由于题为“早梅”,假如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1字师”。

王驾写《晴景》1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由于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闲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1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1个“弄”字把诗人观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杜甫诗句:“4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一.贾岛闻名的"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改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以前为:遍”“到”、“过”、“入” !最终改为"绿"字传奇中,苏东坡有个聪慧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1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1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考,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仔细地思考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缓缓,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适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1种优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稳妥。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舒适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惹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1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1着此字,
满句生辉。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1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1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1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白“1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1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1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1色”,去掉“与”、“共”2字就会大为减色.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1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感动得“2句3年得,1吟泪双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亮。

“红杏枝头春意闹”,1“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气,给人以美妙享受。

“微风燕子斜”,1“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1种悠闲的情态。

3.除了贾岛和王安石的推敲以外还有谁的
诗僧齐己写了1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1”,由于题为“早梅”,假如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1字师”。

王驾写《晴景》1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由于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闲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1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1个“弄”字把诗人观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杜甫诗句:“4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一.贾岛闻名的"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改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
以前为:遍”“到”、“过”、“入” !最终改为"绿"字
传奇中,苏东坡有个聪慧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1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1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考,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仔细地思考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缓缓,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适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1种优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稳妥。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舒适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惹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1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1着此字,满句生辉。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1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1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1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白“1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1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1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1色”,去掉“与”、“共”2字就会大为减色.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卢延让感叹“吟安1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感动得“2句3年得,
1吟泪双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亮。

“红杏枝头春意闹”,1“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气,给人以美妙享受。

“微风燕子斜”,1“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1种悠闲的情态。

4.除了贾岛和王安石的“推敲”故事以外,还有什么“推敲”的故事
北宋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1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

但由於这本书保管不善,致使有不少诗句中的字都脱落了。

有1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觉"身轻1鸟□,枪急万人呼"1句的"鸟"字后面少了1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麽字。

有1天,他和几位诗友谈论诗文时,提出了这个问题,盼望大家能补上
1个最恰当的字。

有人写出1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快速的纵跳功夫。

有人认为不好,由于"身轻1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

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

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足。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1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1看,原来那句是"身轻1鸟过"。

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1只鸟在眼前飞过1样,的确恰当不过。

5.贾岛推敲的诗句是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
作品《题李凝幽居》,意思是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行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发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专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1阵稍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1阵担心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抓住了这1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是1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详细创作时间难考证。

据诗意可知,1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访问1个叫李凝的伴侣。

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

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

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二、轶事典故
此诗的创作,还有1个故事:1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于是他在驴背上,1面嘴里叨念着,1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韩愈10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
贾岛慌张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2字,用心思索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1遍。

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访问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1个有礼貌的人!而且1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敲’字读起来也洪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赞扬,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从今他和韩愈成了伴侣。

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题李凝幽居
6.“贾岛推敲”推敲的诗句: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1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3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