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昌实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武昌实小,走近张基广校长
我们的车刚接近武昌实小的大门,透过车窗,我一眼望见了大门口拥挤的人群后面站着张基广校长,熟悉而熟悉的身形,依旧是那个爱说爱笑爱玩的张基广,面容似乎清秀了些许,目光炯然如昔,不同的是,今日的张基广是教育界的大亨,是享誉全国的名师名校长,是我们前来学习、拜访、取经的榜样。

下得车来,张基广熟悉地喊着我们的名字,欣喜之余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滋味,老友相聚,往事重提,人之常情。

一位女副校长为我们作介绍,声音甜美、柔嫩、动听。

她从大门口的家长接待室,失物招领蘑菇房,爱心伞等介绍起,一步步带我们进入武昌实小。

目之所及,古木参天,绿树掩映,红叶展姿,充满着生命的张力。

小溪、水车、沙坑、兔园,处处流溢着童真童趣。

“这是个有爱的地方,是个温馨的家园。

”我不禁这样想道。

宽敞的练功房,神奇的科技室,大气的书画厅,精致的实验室,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间等等,让我们赞不绝口,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看到了一座现代化的学校,看到了一所真正的素质教育校园,一个用爱诠释教育真谛的天堂。

“点点滴滴的德育”
打开武昌实小寄宿部的大门,你便熟悉了“小石头”和“小南瓜”,这两个可爱的孩子,就像实小的小导游,带你游赏武昌实小的风景,所到之处,都有他们的影子。

像知心姐姐,提醒你注意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告诉你前面有什么,楼上是什么。

更像亲密的朋友,陪伴在你左右,与你聊天,轻声细语,陪你游戏。

再陌生的人走过这里,也会因此而熟悉,再孤独的人来到这里,也会因此而温馨。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真实,那么温情,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爱。

反思:文明礼仪教育就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要靠具体的行为示范和经常性的提示,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

而我们则一味地用分数与红旗来评价和度量,平时的教育活动就是班会课的空洞说教。

虽然我们也取得了成效,但学生从根本上没有认识,没有养成自
觉的行为。

“精讲博览的语文教学”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呢?张基广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教师们“善于偷懒”——“放下课本,拿起读本”、“精讲而博览”,把大量的课内时间还给学生读书,让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厚积而薄发——语文是学出来的,悟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讲出来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自主感悟。

其实,抓住了读书、写字之根本,语文也就回归了学科本色。

反思: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旧走不出过去的模式,老师总是不放手,生怕漏掉一个内容没有讲。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老师整节课声音没有停歇,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讲得细之又细,一节课上完,一篇文章还没有讲完。

一是教师讲得累。

二是学生听得厌。

三是书读得少。

课内的时间被老师从头至尾的讲析,追问所占领,课外的时间又被其他学科所挤占,学生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去读书。

这样的语文教学带来的后果就是:老师忙绿而辛苦,学生负担重且收效甚微。

因为语文课堂老师全用来咬文嚼字、分析课文,熟读课文和做练习册只有在课后做了。

并且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只有挤时间了。

今后,我们要加强语文老师的学习,改变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改变语文教学。

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有语文思想。

语文教师要有读的思想。

汉语是一种诗性语言,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根。

离开了这个根,语文教学就会漂浮,就会苍白。

语感从哪里来?要从自己读和听别人读中自然来,在读中体美,读中陶情,读中悟道。

语文老师要有读中导写思想。

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

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吸收内化与表达外化的双向运动过程。

课文只是一
个范本,学生从模仿到自由运笔,是一个很自然的发展过程。

真正的语文老师很注重从读中导写,以读带写,以说带写。

语文教师要有整体教学思想。

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考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整体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教学目标。

其次是对文本的整体处理。

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

语文教师要有厚积薄发思想。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语文教学必须施农家肥,让学生一步步自然积累、自然生长,切不可施化肥而揠苗助长。

语文教师要始终坚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思想。

要跳出教语文,除了文本,还要联接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社会……既要深挖洞,又要广积粮。

“上好每门学科的每一堂课”
武昌实小的办学理念有一句这样的话:“上好每门学科的每一堂课”。

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的确很难很难。

在武昌实小,我们看到了音乐室、琴房、舞蹈室,看到了书画厅、手工制作间。

还有体育冲关场所,以及体育器材室。

参观了微机室、阅览室等等。

更是兴趣盎然地穿越实小的棋类石桌群,教学楼后面一片安静舒适的场地,十几台石桌椅均匀摆放,桌面刻有不同的格子,有围棋、军棋、跳棋、象棋等。

我能想象得出来:自习课、活动课或是茶余饭后、课间,孩子们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或是整个班级的,他们聚在这里,或激烈厮杀、高声呐喊,或默默落子、静静斗智。

快乐可想而知。

在我们学校里,时常有人会用“正课”“副课”来区别不同的科目,所谓“正课”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了,“副课”则是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科学、品德等等。

而且无形中对待“正课”“副课”有不同的态度,认为“正课”必须重点上,不可缺,甚至加强上课力度;“副课”就可上可不上了,能不上就不上了。

反思:从青少年成长角度来看,每门功课都很重要。

谈谈我们的
体育课,体育老师总是任其放羊,没有确切的内容。

从武昌实小的体育教学理念中我受到启发:体育要教会孩子做传统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启迪,找到快乐。

看见武昌实小校园的路面上有许多图案,那就是我们童年时代玩过的“填房子”“斗鸡”“丢沙包”等游戏格子。

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玩,还可以玩“捉小鸡”、“贴饼子”、“丢手绢”等,甚至可以开设棋类课。

(看一篇我们的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痛苦的体育课,)
课程改革中,体育学科提出“快乐体育”的理念。

体育课仅仅是追求形式上存在的“快乐”吗?绝对不是。

体育和体育学科、体育教学都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体育教学要有以下的三点目标:一是追求高峰体验。

一定要给学生确立基本的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晓到底该跑多快,跳多高多远,投多远。

学生由开始的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就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直到最后达到或基本达到目标,他就会有一个愉快的、不可替代的高峰体验。

这会不断强化他对体育和体育教学的积极情感,从而爱这个学科。

二是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的精髓不是外在的技能、技巧。

技能、技巧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体育教学的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持久的坚持、追求的激越等等,而这些也是学生做人、做事所必需的一些优秀品质。

三是培养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在当下提升学生的体质,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明天和未来,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养成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地意识和行为。

在他离开学校、离开体育课堂之后,在他的未来的生活、生命中会一直坚持锻炼,乐此不彼。

越是卓越的人越是没有架子,越是博学的人越是没有傲气。

张基广就是这样的人,谦逊、随和,永远笑容可掬;睿智、幽默,永远沉稳潇洒。

告别了武昌实小,我的脑海却时常想起张校长的话:教师应该有教育情怀,有教育智慧,有教育功底,有教育气质。

教学应该以生为本,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

教育就应该自然、从容、
本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