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开发”是教育的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过度开发”是教育的悲哀
作者:刘效仁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03期
这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号称“难死你的小学题”:(1、3、7、8);(2、4、6);(5、9)———三组数字每组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这个规律。
答案是,第一组注音都是一声;第二组四声;第三组三声。
绞尽脑汁分析其中的数学规律,谁能想到,考的却是拼音———据2013年6月1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诸如此类让小学生为难、家长发憷、大学生挠头的偏题、怪题、难题,却被教师们视为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宝典”。
如果上述类型的题目不是必做题,而是以趣味题等形式出现的智力开发题,倒也未尝不可,但问题在于,让成年人琢磨半天都解不开的题却是一年级小学生的试题,其难度系数显然超越了孩子们的智力范围。
循序渐进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显稚拙,接受、消化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而,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要考虑其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固然需要开发,但开发过度了,就会拔苗助长。
那些让大人都发憷的题目,只会让孩子们望而却步,挫伤其求知欲,甚至从此视学习为畏途而厌学。
这可能是那些一味热衷于开发小学生思维的教育工作者们始料未及的吧?
问题是,这种过度开发甚至从学龄前就开始了。
本应是以戏乐为主的幼儿园,早就教起了识字课和算术题。
更多的孩子为成为特长生,放弃了儿童的欢乐自由,被家长绑上了艺术教育的战车———学琴、学画、学书法、学舞蹈,然后考级考证……过度开发使孩子“少年老成”,过早地体味了学习之苦,失掉了学习的乐趣。
孩子被“过度开发”,缘于过度的升学竞争压力。
让孩子学得多一些,开发得早一些,有“过人之处”,有“一技之长”,就有了择校的筹码。
而上一个好的小学,才能上一个好的初中,上一个好的重点中学,才能上重点高校,才会有一个好的人生路径——单一的人生选择,使孩子从小就不得不参与残酷的学习竞争和“过度开发”,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摘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