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建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建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李峰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建构国贸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的核心岗位能力,并据此确立课程教学任务及其相应的实施手段,从而实现专业教学、学生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的"零对接".%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post ability as the main task,and the curriculum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so the market demand is to be studied.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y is made to make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 post ability clear,and accordingly curriculum teaching task and means of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is set to realize zero docking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students' ability and post adaptability.
【期刊名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6)001
【总页数】5页(P90-94)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整合;实践教学
【作者】李峰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济源 459000;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高职教育要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课程的设置又直接决定了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市场需求[1]。

(一)我国外贸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当前,从外贸专业就业的情况来看,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外贸英语口语以及外贸货代员等几乎涵盖了就业的热门岗位。

从事这些岗位基本上都需要应聘者具有国家通用资格。

下面简单分析几种:
一是制单员、跟单员。

这是出口合约事实上的执行人员,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

进入大型外贸企业公司,须持有《外贸单证员证》或者《跟单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门槛较低,具有大专学历水平都能胜任。

二是外销员。

这是外贸企业活动中从事谈判、合同签订等重要工作的业务人员,是外贸企业的骨干。

目前,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的也仅有10万余人[2]。

这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对于从事此工作的人员来讲,不但需要外语水平高,熟悉国际惯例、法律,掌握国际贸易全流程,同时还要懂得国际金融,知晓各国风土人情和禁忌等。

三是报关员、报检员。

这是代表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

上岗需要持有《报关员资格证书》和《报检员资格证书》,不过2014年开始海关总署将取消报关员和报检员考试,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四是国际货代员。

负责在贸易交往中接受货主委托,办理货物的报关、交接、仓储、调拨、检验、包装、转运、定车皮、租船、定舱等业务。

熟悉外贸流程及物流知识,证书要求不高。

综上,这些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二)高职国贸专业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1.就业地点和专业对口率有很大关系
学生就业大多在沿海和南方港口城市,内陆省份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毕业之后会到偏远家乡的学生,专业对口率基本为零。

这些和当地外贸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2.就业专业对口的学生,就业单位以中小外贸企业为主
由于企业对外贸易是以业务员(接受订单)为中心组合成若干业务小组开展的,存在客户资料保密等因素,学生就业初期难以参与到业务中,导致有坐冷板凳现象。

3.毕业时间长短和专业对口率有很大关系
毕业初期,学生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随着工作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专业对口率会不断增加。

4.对口就业时间长短与对英语依存度有关系
就业初期学生可以从事单据制作等对英语要求不高的工作。

随着工作的需要和对待遇提升的渴望,从事外贸业务对英语要求不断提升。

随着全国高校生源的下降,不少高职院校出现生源危机,就业和招生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而课程体系的建设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如图1所示。

图1中,对国贸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然后对国贸就业的岗位群能力要
求信息进行分析,就可以提炼出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以及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这些指导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又具体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通过日常教学的贯彻落实,可以沉淀、提升并形成有品牌效应的专业特色,从而有利于就业状态的改善[3]。

如果用英文表示则为:就业状态(work status),岗位能力(post ability),人才培
养(personnel training),课程体系(curriculum system),教学(teaching),特色(characteristic)。

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国贸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路,也就是
WT2P2C(即WPPCTC)就业导向课程体系建构思路,它需要突出就业和课程体系
建设的动态循环支撑。

(一)高职国贸专业核心课程设置KASM模式分析
我们可以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按照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给分解为
K(knowledge,知识与素养)、A(ability,一般能力)和S(skill,职业技能)。

如果
增加一个管理能力M(manage),便是KASM目标岗位职业能力与核心课程设置
分析[4],如图2所示。

(二)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整合
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内容整合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很多课程的内容是重复的,这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任务,又占有了大量本来有限的课时,使得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全,能力有限。

如果能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和每门课程培养的能力重点进行内容整合,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所以和外贸单证与实务、外贸函电、外贸跟单实务中都有重合部分,可以借助课时设置的调整、自编教材的建设、日常教学的沟通加以整合,突出每门课程的特点,避免各自为政、重复讲解;外贸函电和外贸单证与实务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贸易磋商完成后合同的签订及执行主要借助的是单据操作,所以外贸函电完全可以只保留合同磋商部分;报关和报检工作往往联系在一起,制单和审单、跟单都有同样的能力要求,所以可以在课程体系建设时候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2.CTEG模式下就业为导向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高职教育要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所以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比例问题,尤其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衔接。

如果用英文解释,
C(Cognition,认知实习)T(Teaching,教学实习)E(Enterprise,企业实
习)G(Graduation,毕业实习),组合起来便构成了CTEG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
式的特点就是把职业能力作为教育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以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科目[5]。

在课程整合的时候,一方面整个课程体系的统筹上要保证实践课时的安排达到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理论和实践性质兼有的课程要尽量弱化理论比例,这样既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能力锻炼,又可以和就业岗位的要求最大限度的“零对接”。

比如,外贸单证理论和实务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单据制作的能力,即使理论讲的再多,学生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空谈,所以可以借助实训软件和机房条件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一边讲授和演示一边操作;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同时开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可以整合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压缩课时。

(三)高职国贸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开发
1.实践课程设置的“三层次×四维度”教学模式
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其中关键一环是实践教学体系等的研究,必须着眼于实践课程体系开发,建构基于岗位能力的“三层次×四维度”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6],如表1所示。

从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来看,具体运用到大学三年的时间,“三层次×四维度”实践教学模式的时间进程表如表2所示。

从本质上来说,三层次与四维度没有非常严格的时间界限区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不同,有所分配。

其中,重点需要探索建立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基地,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业务拓展、学生真实项目训练,还为模式的推广应用制定了相应策略,有利于将课堂教学、模拟实训、技能操作和毕业论文等纳入研究范围。

2.实践课程设置的“三层次×四维度”教学模式的落实
(1)校内实习基地模块
一般来讲,校内实习环节都安排在第二到四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

使学
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具体来说,第一、第二学期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为了让学生熟悉外贸义务的流程,能对各个环节的基本任务有个明确的把握,可以借助机房软件加以操作。

第二、第三学期的报关实务实训是我院国贸专业优质核心在建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以及专业网站资料,让学生多参与亲自动手熟悉报关流程,掌握报关细节和专门技能操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第三、第四学期的外贸单证实训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运用本地企业案例,收集企业常用的进出口贸易单据,让学生有亲切感,还能使学生得到启发[7]。

通过集中的实训,不仅使学生具备岗前扎实的技能,还提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强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2)校外实习基地模块
就目前国贸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来看,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协议式的大部分是指一些外贸企业、工商企业等;而非协议式的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如海关、港务局、国税局、检验检疫局和外管局等。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和外贸企业搭建起了一座桥梁。

一是积极建立协议式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已经具有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有利于学生对从事的工作有较深的认知,也有利于外贸企业选用优秀人才。

二是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开展实训。

在讲授海关流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实地参观海关,让学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对海关流程得到真正的认知。

三是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以纳入这一维度。

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考核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对每人的实习鉴定意见和教师日常督查结果确定,毕业论文则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答辩和成绩考核。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建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步到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内外因素把握各方面的条件,统筹兼顾、协调运作,所以不断地交流、大胆思考和创新,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基础之上不断探索更好的思路,为国贸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1.
[2]胡亚菊,舒玉敏.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2):46-48.
[3]李桂霞,余爱民.关于构建高职教育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109-111.
[4]陈晋,肖东生.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2(3):20-23.
[5]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5(5):35-38.
[6]康思琦,李桂霞.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实践,2008(5):22-23.
[7]胡俊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6(4):93-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