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回忆长征经历孟克军长背我过雪山汇总
长征路上过雪山的故事

长征路上过雪山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1944 年9 月5 日,张思德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 岁。
2.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3. 一袋干粮:一个13 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这些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这些故事也激励着后人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故事一:翻越夹金山夹金山又名甲金山,当地藏民称作“甲几”,意为很高很陡。
夹金山属于邛崃山脉,横亘于宝兴县与懋功县之间,是从雅安的天全、芦山、宝兴等地进入川西北地区的必经之路。
主峰海拔四千六百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变化无常。
时而电闪雷鸣、冰雹雨雪,时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
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因此夹金山又被称为“神仙山”。
翻越夹金山,早晨、黄昏绝对不行,因为那时山上风雪最大,天气最冷,必须选在上午9时以后、下午3时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御寒壮气。
中央红军的官兵一直生活、战斗在南方,又经历了上万里的长途转战,体力消耗很大,体质虚弱,衣着单薄,给养供给困难。
当地人员稀少,红军难以筹措到充足的御寒物资,要翻越这座“神仙山”面临巨大的困难。
然而,走过万水千山的红军,无所畏惧地向着长征途中的第一座雪山进发。
毛泽东听了民间的传说后,微微一笑,说:“神仙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越过山去!”6月12日,红4团经过简单的动员,由藏民莫口坚和汉族人杨茂才带路,开始翻越夹金山。
2营为前卫营,6连为前卫连。
全连官兵手执木棍,在雪中探路,用刺刀、铁铲在冰雪上挖出脚窝,后面的人员则沿着6连踏出的道路向上攀登。
随着高度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积雪越来越深,呼吸越来越困难,队伍也越拉越长。
每个人都在艰难地行进,但情绪却非常高昂。
红旗猎猎,在冰雪的辉映下色彩格外鲜艳。
宣传队员站在队伍旁,用尽全力喊出鼓动口号,有的战上还唱起了江西民歌,歌声、喊声、马嘶声,震荡着皑皑雪山。
队伍行进着。
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卷起了山上的积雪,雪流翻卷,一泻千丈。
冰团、雪屑抽打在红军官兵的脸上、手上,如同刀割。
山上无法躲避,官兵们只能用手捂住脸,把所有能披的东西都披在身上,忍痛顶风,互相搀扶,踉跄着继续攀登。
接近山顶时,又是一阵冰雹袭来,核桃般大的雹子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官兵们无处藏身,只好用手捂着脑袋前行,终于攀上了山顶。
红军过雪山时的感人故事

爬雪山那些事
翻雪山时是六月份,红军大多只穿一件单军装,只好烧些辣椒水,每人喝一碗后上山。
因为不习惯高原气候与寒冷,冻死不少人。
夹金山一上一下,七十多里,队伍像长蛇般歪歪曲曲向上蠕动,越往上走呼吸越促,脚步也越来越慢。
过夹金山时,老乡对红军说:“在山上不能说话、不准笑、不准坐,若故意讲话、笑、坐,山神就会把你打死。
”一个扛机枪的健壮小伙,走得很热,喝了山上一口冷水,炸了肺,再也没起来。
有的部队下山时不少人掉到雪坑里:
好多人都掉到雪坑里面去了。
下山死了不少人,我们团里的伙夫就掉进去好几个。
…..陷到雪里面,谁也不敢救,也不能救,外面的雪就把他给埋住了。
翻越另两座雪山——康猫寺山、炮铜岗山。
“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某部四连翻越夹金山,有的同志身体虚弱,加上高山缺氧,倒下去再也爬不起来……连长“不准停留、不准停留的口令在耳边鸣响。
”翻过雪山后清点人数,该连44人没过来。
长征中过雪山的故事

长征中过雪山的故事1、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才 13 岁。
远远看到雪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有人说是雪山,也有人说是白糖山。
小董她们这些小兵可高兴啦:当时正是阴历四、五月份穿单衣都热,看到山上全是雪。
她们想:到了山上去凉快凉快,那多舒服呀!登山前,每人除了粮食外,还发了几个小辣椒。
小董她们怕辣,不愿意带辣椒。
当地老乡告诉她们:“上到雪山后,不能到处乱看,后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后脚跟儿;实在感到发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点儿热度……”第二天,部队向雪山出发了。
到了雪山底下,有一条小河。
因为河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泡着很厚的树叶和杂草,所以水的颜色是黄的。
当地人说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却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
向导让每个人用毛巾把头包起来,只留下眼睛看路。
开始,天气还很热,大家的兴致很高,都想早一点爬到山顶,看看是什么样子。
走到半山腰,开始起风了,冷风瑟瑟,草枯枝干,像秋天一样。
再往上走,太阳就没了,雪花飘飘,满山银白,积雪不知有多厚,就像进了冬天一样。
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到雪洞里,就很难救出来。
一个男同志摔到雪洞里去,大家费很大力气,才把他拉出来,他的手脚和脸都被冰块扎得鲜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云彩不知什么时候落到脚面去了。
雪下得更大,还夹杂着李子那样大的冰雹。
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雪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越往上走越难受,小董只觉得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身体发软,一阵阵恶心想吐。
她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向导的话响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来了!”爬到山顶上,空气更稀薄了。
炊事员郭大叔,平时可喜欢小董了,他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死死地抓着锅沿儿……小董哭了。
可是,当时部队不许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边,放在稍背风的地方,就继续前进了。
山上的风,“嘶——嘶——”地狂叫着,把地上的雪卷起来和天上正下着的雪搅在一起,如同大海里的波浪,一个旋涡一个旋涡地卷动着。
老红军口述长征

老红军口述长征作者: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7年第06期长征,一部雄浑的中国革命史诗,一次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80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南起步,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这支拥有8.6万余名士兵的英雄队伍中,赣南籍子弟就有五万多人。
长征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三名赣南儿女倒下,化作生命的路标,立下不朽的精神丰碑。
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健在的长征老红军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能忘记,那种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更值得继承和发扬。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以历史抢救者的急切心情,在赣南寻访到三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聆听他们的传奇故事,接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1934年10月的一个夜晚,一支头戴红军帽的队伍迈着沉重的步伐,悄悄离开了他们浴血奋战的中央苏区,告别并肩战斗结下深厚革命情谊的赣南苏区人民,开始了挑战人类极限的战略大转移。
同期老红军王承登:晚上天黑,还下点毛毛雨。
渡过于都河不久,就打(通)了第一道封锁线。
王承登,1914年出生,今年102岁,江西兴国县人。
1930年3月加入红二十军,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红三军团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
同期老红军王承登:我(那时)当机枪班长。
我把机枪卸下了之后,国民党的部队一窝蜂冲上来,就跟着屁股后头打。
我的腿擦了一下,伤口很深,但没有伤到骨头,(要是)伤到骨头就没有命了。
中央红军在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突遇敌军,王承登在掩护部队撤离时不幸右腿负伤。
长征路上,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头顶上还有飞机轮番侦察轰炸,红军将士受伤流血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同期老紅军吴清昌:我在泸定桥战役中受了伤,子弹打伤了手,匆忙包扎以后继续跟着部队走。
吴清昌,1917年出生,现年99岁,江西会昌县人。
1933年,年仅16岁的他参加少共国际师,长征途中被编入红一军团2师4团3营7连任班长,参加过湘江战役、土城战斗。
长征途中过雪山的故事

长征途中过雪山的故事
长征途中过雪山的故事是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长征时的一个真实情节。
1935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围追堵截,中国工农红军奉命展开了长征,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旅途。
途中,红军面临了各种艰难险阻,其中一次过雪山的情节成为了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在长征途中,红军要经过云贵高原,其中有一段山路被称为“雪山大峡谷”。
这个地区是岷山青海和永昌之间的峡谷,峡谷底部是冰雪覆盖的河面,两侧则是高耸入云的陡峭山峦。
这座雪山被誉为“祖国的脊梁”。
红军需要通过这座雪山以继续长征,然而重重困难等待着他们。
由于缺乏高山经验和装备,红军战士们在险峻的山峰和冰雪河面上艰难行进。
他们不仅要面对寒冷和缺氧的问题,还要应对雪崩和冰河的威胁。
红军战士们用绳子相互系在一起,形成人链以确保安全通过险峻的山路和冰雪河面。
他们用冰爪、冰斧等简陋的装备攀爬峭壁,跨越冰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他们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他们却毫不畏惧,在困难和艰险中坚持不懈。
在经历了数天数夜的艰辛努力后,红军终于成功地渡过了这座雪山大峡谷。
他们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不仅完成了这一艰难的任务,也增强了士气和信心。
长征途中过雪山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为了信仰和理想,他们愿意面对一切困难和威胁。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众多英勇事迹中的一个亮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了信念而奋斗。
红军战士过雪山的故事

红军战士过雪山的故事
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战士们面对各种考验和艰难条件,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
坚定的决心。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惧怕严寒酷雪,勇敢地攀登雪山,以完成他们的使命。
这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长征中,当时红军正面临着敌人的围剿和严重的粮
草短缺。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捕,他们决定穿越一片雪山区域,以进入更安全的地方。
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包括陡峭的山路、积雪阻挡和低温严寒。
食物
和药品的匮乏使他们身心疲惫。
然而,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这片雪山,他们才有希望获得新的生机。
在艰难的旅程中,红军战士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他们携手共同攀爬这座雪山,时而跌倒,却总能重新站起来。
他们用红色的旗帜在寒冷的山岩上迎风飘扬,象征着他们的决心和希望。
在穿越雪山的过程中,许多红军战士选择了牺牲。
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以
换取其他战士的生存。
这些英勇战士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们的牺牲精神激励着后来的红军战士。
最终,红军战士们成功穿越雪山,进入了更为平坦的地区。
他们的毅力和坚持
不懈使他们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之后的长征也一直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胜利。
红军战士过雪山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为了革
命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他们经过艰辛的长征,最终将共产主义的火种燃烧到全国各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情况,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红军战士们的坚韧和毅力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故事

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故事《雪山虽高,红军更高》每次听到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故事,我都不禁感慨万分。
那时候的红军战士们,可真是太了不起啦!想象一下,那么高的雪山,要是让我去翻,我估计走两步就得喘得不行,说不定还得哭着喊妈妈呢!可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就那么坚定地往上爬。
他们背着重重的装备,一步一个脚印,那场面肯定特别震撼。
我觉得那些红军战士肯定有着超强的意志力。
换做是我,可能看着那雪山就先腿软了,心里想着“哎呀妈呀,这可咋上去啊”。
但红军战士们可没这么多杂念,他们心里就一个念头——翻过去!他们的这种坚定和勇敢,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啊,那雪山上得多冷啊,风呼呼地刮,雪花飘飘洒洒的。
红军战士们身上的衣服估计也不咋厚,说不定还冻得直跺脚呢。
可就算再冷,他们也没退缩,还是咬着牙继续前进。
我就想啊,他们咋就那么能抗冻呢!这要是我,估计早就找个地方躲起来取暖了。
在翻雪山的过程中,肯定也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吧。
说不定有战士不小心滑倒了,然后后面的战士就笑他:“嘿,你咋这么笨呐”,不过笑完之后还是会赶紧把他扶起来。
大家虽然面对着艰苦的环境,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互相打趣,互相鼓励。
这种战友情,真是让人感动。
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坚韧不拔,什么叫勇往直前。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可不能忘了红军战士们的付出。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地去面对。
雪山虽高,但红军更高。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一起努力奋斗吧!。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
红军长征时期,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他们需要穿越高山峻岭、草地沙漠和险恶的河流。
其中,过雪山是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
红军曾经多次试图越过雪山,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带领红军突破了这个难关。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侦察和准备,选择了一个较为平缓的山口。
在冬天天气最恶劣的时候,他们开始了过雪山的行动。
红军士兵们不顾寒冷和饥饿,背着沉重的行囊、枪支和弹药,艰难地攀登着冰雪覆盖的山峰。
每天只能吃一点点干粮,没有足够的水源,他们只能在雪地上融雪汁喝。
在攀登过程中,许多人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但红军战士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用钉鞋和冰斧翻越峰顶,踏过冰河,最终成功地跨越了雪山。
这段艰难的经历,让红军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畏精神和革命毅力。
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 1 -。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故事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故事
1935年,红军长征踏上了艰难的征程,他们要穿越雪山、草地、河流和沼泽,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的生命和荣誉都受到了严
峻的考验。
长征的第一道难关就是雪山。
红军穿越了四川的大雪山,这是
一座终年积雪的高山,峰峦叠嶂,险峻异常。
红军士兵们挑战着险
峻的雪山,他们用绳索相互系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攀登。
在攀登的
过程中,他们时常会遭遇雪崩和冰川裂缝,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但
他们毫不退缩,最终成功地穿越了大雪山,向着新的征程迈进。
在穿越雪山的过程中,红军士兵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面对敌人的袭击。
敌人在雪山一带设置了重重障碍,企图阻止
红军的前进。
但红军士兵们奋勇作战,不畏艰险,最终突破了敌人
的阻击。
红军长征过雪山的故事,充分展现了红军士兵们的顽强意志和
不畏艰险的勇气。
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坚定不移地向前
进发,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
这个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珍爱和平,珍爱生活,珍爱祖国。
长征走雪山的故事

长征走雪山的故事
咱来唠唠长征里走雪山那档子事儿。
那雪山啊,可不是咱平常瞅见的小山包,那是又高又险的大家伙。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就朝着雪山进发了。
为啥穿得单薄呢?那时候条件艰苦啊,物资匮乏得很。
就说夹金山这雪山吧,远远望去,白花花的一片,像个巨大的冰激凌,可这冰激凌一点都不招人喜欢,冷得要命。
战士们往上爬的时候,那风就像刀子似的,呼呼地往脸上刮。
每走一步都得费好大的劲儿,脚下的雪又深又软,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
有的战士走着走着,就被那恶劣的天气给打倒了。
但是呢,大家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你拉我一把,我推你一下,互相搀扶着。
有个小战士啊,可能是太累了,走着走着就开始晃晃悠悠的,旁边的老战士赶紧把他拉住,说:“小子,可不能在这儿歇着,一歇就起不来喽。
”然后就半拖半拽地带着小战士继续往前走。
还有些战士的鞋子破得不成样子,那脚啊,直接踩在雪地里,冻得通红通红的,就像红萝卜似的。
可是他们咬着牙,心里想着革命的胜利,硬是一步一步地翻过了雪山。
这走雪山的故事啊,就像一首壮烈又充满温情的歌,每一个战士都是歌里的英雄呢。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军长征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篇章。
其中,红军过雪山的故事更是成为了一段传奇。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时,面对险峻的雪山,红军士兵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长征史诗。
当时的红军正面临着敌军的围追堵截,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红军被迫选择了穿越雪山的艰难道路。
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积雪覆盖,天气寒冷,风雪交加,险峻的山路更是考验着红军的意志和毅力。
然而,红军士兵们并没有被恶劣的自然条件吓倒,他们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决心要战胜一切困难,继续前行。
在穿越雪山的过程中,红军士兵们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
有的同志因为冻伤、高原反应等原因而倒下,有的被风雪吹倒,有的被雪崩所掩埋……然而,红军士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互相搀扶着,鼓励着,不断地向前挺进。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长征史诗,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最终,红军士兵们成功地跨越了雪山,继续了他们的长征征程。
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着坎坷和曲折。
然而,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光明的未来。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军爬雪山简要概括

红军爬雪山简要概括
红军爬雪山是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1935年11月,红军被
敌人包围,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在转移途中,红军面临严寒的环境和
艰难的地形。
为了脱离敌人的追击,红军选择了通过巍峨险峻的雪山
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红军爬雪山的过程异常艰辛,队伍的途中遭受严寒、饥饿和疾病
的困扰。
他们需要爬越陡峭的山峰,横渡冰冷的江河,穿越茫茫雪原。
加之面临着敌人的炮火和追击,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
然而,红军不屈不挠,顽强地与困境作斗争。
他们互相搀扶、互
相鼓励,一起攀登危险的山峰,一起趟过寒冷的江河。
红军战士们用
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最终成
功地爬越了雪山。
红军爬雪山的壮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红
军战士们的英勇和顽强,也为红军之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红军爬雪
山成为了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传奇,激励了无数后世人们在面对困难
时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长征翻雪山的故事

长征翻雪山的故事
咱来说说长征翻雪山那事儿。
那雪山啊,可真是个难搞的家伙。
红军战士们当时那一身的破衣烂衫,还得去挑战这高耸入云、冰冷刺骨的雪山。
就说夹金山吧,远远望去,那白花花的一片,就像一个巨大的冰淇淋堆在那儿,可这“冰淇淋”可一点都不美味,而是充满了危险。
战士们往上爬的时候,那风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呼呼地直往人怀里钻,吹得人站都站不稳。
而且啊,这雪山的空气特别稀薄,就像有人把氧气都偷偷藏起来了一样。
战士们每走一步都像是有千斤重,气喘得就像破旧的风箱,呼哧呼哧的。
有的战士草鞋破了,那脚就直接踩在冰冷的雪地上,不一会儿就冻得没了知觉。
可大家都咬着牙,互相搀扶着。
你拉我一把,我推你一下,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朝着山顶挪。
有个小战士,刚开始还雄赳赳气昂昂的,可走着走着就有点体力不支了。
旁边的老战士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塞给他,还打趣说:“小鬼,可不能倒在这儿啊,这雪山还想把咱吓住,咱偏要征服它,以后还要给子孙后代讲这翻雪山的英勇事迹呢!”小战士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又继续前进。
在翻雪山的过程中,还有不少战士因为恶劣的环境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上。
但是啊,大部分红军战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成功地翻过了雪山。
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
士,战胜了这大自然设下的巨大难关,继续向着胜利迈进。
这翻雪山的故事啊,可真是充满了热血和坚韧,让人打心底里佩服这些红军战士。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红军爬雪山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那是在1935年的冬天,红军处于繁重的战争环境中,面临着敌人的围剿和恶劣的自然条件。
然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红军士兵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攀登了险峻的雪山,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军长征的背景下,红军部队被迫穿越大雪封山的六盘山。
这座山绵延千里,地形险峻,极为危险。
为了避开追击的敌军,红军不得不冒险选择这条艰苦的道路。
红军战士身上的衣物单薄,食物有限,很难忍受严寒和饥饿的折磨。
然而,他们深知时间紧迫,只有穿越这座雪山才能在敌人追来之前保全自己。
红军士兵们决定放弃防守,将所有的战术资源都用于攻击,他们默默地扛起沉重的武器和行囊,开始艰难地征服雪山。
红军指战员们不辞辛苦地推车、拉绳、劈冰,宛如利剑一般向前劈砍,开辟出一条道路。
他们步行在泥泞的山路上,顶礼膜拜着每一块凝固的冰川,因为这些无声的高山雪山见证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红军士兵们面对严寒和风暴,冰雪交加的情况下并没有退缩,他们用红心跟山脉上的白雪争辉。
他们携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感,义无反顾地攀登。
这一切都凸显了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在攀登的过程中,红军士兵们相互激励,互相扶持,他们之间形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
他们背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希望,脚下是冰天雪地,心中却是火热的爱国情怀。
他们相信,只要前进,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出生命的迷雾。
经过数天的奋力攀登,红军终于成功地穿越了雪山,逃离了追兵的魔爪。
他们胜利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红军爬雪山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艰难和严峻的环境,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红军爬雪山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今天的我们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不同于红军爬雪山时的艰辛,却同样需要我们发扬那种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时间和意义

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时间和意义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当年红军长征是很艰辛的,红军爬雪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意义是什么?小编整理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红军爬雪山的时间和意义抢渡金沙——1935年5月初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到5月9日飞夺泸定——1935年5月25日爬雪山——1935年6月8日到12日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到27日1933年9月至1934年夏天,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屡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七律长征岷山千里雪的故事

红军过岷山的故事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北进,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岷山。
这座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
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时段,到处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寒冷异常。
山很高很陡,鸟儿都飞不过去。
雪山之高,连国民党的飞机也飞不上去。
在夹金山顶上的红军战士就曾看到飞机在自己的脚下盘旋。
山上除了寒冷还缺氧,翻越大雪山必须要有足够的冬衣,最好还要有御寒的烧酒。
可惜这两样红军都缺。
山下人烟稀少,根本无法找到两万人所用的棉衣,烧酒也很少。
当时部队指战员们不仅衣衫褴褛,绝大部分是湘、闽、赣、粤籍,从没有见过如此高峻的雪山,也没有经历过严寒刺骨的气候。
穿着单衣的红军翻越雪山时,越走越冷,指战员们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有力的政治动员下爬山。
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指战员们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此时红红的辣椒也成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救命之果。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

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第一篇: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红军长征精彩故事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
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
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
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总兵力达10万余人,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并以改组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相要挟。
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并争取张国焘本人,党中央于 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
党中央、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以主力迅速占领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
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红军回忆长征经历孟克:军长背我过雪山
86岁的老红军孟克虽然下身瘫痪,但思维敏捷。
接受采访时,他甚至能纠正记者的口误。
“我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
我是跟养父姓的,亲生父亲姓什么、叫什么,我都不知道。
”几十年来,孟克一直生活在遗憾和愧疚之中,“由于家里穷,两三岁时,我被人抱到了孟家。
”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在孟克的家乡四川省南江县关门镇同四川军阀田颂尧作战。
“田颂尧部队的人吓唬我们,说红军吃人,专杀小孩子,叫我们莫要和红军接触。
”孟克回忆,双方交战了十几天,红军胜了,田颂尧部队跑了。
后来,孟克发现,红军不但不吃人,还对百姓很好,“并且有很多小兵。
”一天晚上,孟克悄悄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31师219团的一名宣传员。
1934年底,战斗非常激烈,伤病员增多,部队急需卫生员,孟克被红四军军长王宏坤调到军部卫生院当卫生员,一直到长征结束。
“卫生院院长陈宝清是位漂亮的女医生,她很喜欢我。
”14岁的孟克聪明伶俐,能干乖巧,深得女院长的赏识。
“军长王宏坤的伤,一般都是我为他包扎。
”孟克回忆说,“他很坚强,负再重的伤,都一声不吭。
”长征过夹金山时,孟克发高烧了。
一位干部准备把他留在当地百姓家中。
军长王宏坤正好来看望孟克,说:“不行,这个小鬼必须带走!”于是,王宏坤指定军部一位身体较好的同志背着孟克爬夹金山,并随他一块行军。
在上雪山的后半段,风雪太大,背孟克的那位同志体力透支。
王宏坤看见后,就把孟克背在自己背上。
“王军长的肩膀很宽,很温暖。
”孟克至今都很怀念过雪山时王宏坤“宽宽”的后背,“后来我就有个嗜好,喜欢看别人的背。
”“与党中央、毛主席会师不久,我们就南下了,损失惨重,不得不再次北上。
”孟克说,他和他的战友们开始第3次过草地。
在草地的一个小坡,孟克和2名战友合盖一张床单睡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发现许多伤员一夜之间变胖了。
“我和几个战友觉得蛮好玩,笑个不停。
”孟克回忆,可是没过多久,这些人死掉了,原因是这些伤员的伤口不小心沾上了草地里的毒草根液。
后来,他们再发现有人一夜之间变胖了,都默不作声,因为变胖就意味死亡。
过草地后期,孟克参加了收容队。
“掉队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是走不动的,基本上都要抬。
”他回忆说,“有的人宁死也不坐担架,说,你们抬着我,大家都得死,你们还是自己走吧。
”“我记得有一个人,5天5夜没吃东西了,他坚决不让人抬他走,我就把身边仅有的一点青稞给他,他也不要,说,再吃也没有用,你留着吧,过了草地不要忘了为我多吃一口。
”
“到松潘后,粮食多一点,我吃着吃着就哭了。
”“进入甘肃后,我去理发,理发师傅说,你这头没法理,全是骨头,没有一点肉。
”(梅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