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探讨王江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对患者的治疗效率观察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对组间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比组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将治疗效果提高,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7(028)023
【总页数】2页(P4350-4351)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床效果
【作者】王江波
【作者单位】孟津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河南孟津 47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为冠心病中的一种类型,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及危害性高等特点[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方式等不断的改变,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2],因此,探寻一种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比较高的治疗方法,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对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试验对象来自于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试验对象共96例,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

所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检查、分析等均被证实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组中男 31 例,女 17 例,年龄 43~79(54.6±5.9)岁,病程时间为 3d~9年,平均(
2.5±1.2)年,患者的心绞痛类型为:27例为初发劳累型、10例为恶化劳累型、6例为静息型、5例为其他类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4~77(54.1±6.2)岁,病程时间为 5d~10 年,平均(2.7±1.1)年,患者的心绞痛类型为:26例为初发劳累型、9例为恶化劳累型、7例为静息型、6例为其他类型。

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伴有肝、肾、心功能等严重不全的患者及存有相关药物治疗禁忌的患者。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吸氧、心肌供血改善、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其中阿司匹林(生产批号:BTA8466,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
100mg/次,1次/d,连续用药治疗4w;氯吡格雷(生产批号:20130507,乐谱
药业公司生产)初始用药75mg/次,1次/d,待用药治疗2w后,将用药剂量调低,25mg/次,每两天用药治疗一次,再用药治疗2w。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中阿司匹林的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等均同对照组。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指导其卧床休息,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患者治疗疗效的判定标准[3]为:显效:患者的治疗完成后,相关症状体征均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减少程度在80%以上,且心电图检查显示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治疗完成后,相关症状体征得到显著的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在80%~50%;无效:患者的治疗完成后,相关症状体征未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加重,且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心绞痛改善情况主要是对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等进行观察。

1.4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率情况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率进行观察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见表 1。

表1 组间治疗效率对比[n(%)]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48 48 31(64.58)20(41.67)15(31.25)18(37.50)2(4.17)10(20.83)χ2 P 95.83 79.17 12.6883 0.0004
2.2 两组的心绞痛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后,对组间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组间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s)发作频率(次/d)持续时间(mi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n 48 48 t P 5.3±1.1 5.1±1.3 0.8137 0.4179
1.1±0.4
2.9±1.0 11.5788 0.0000 2
3.4±3.7 22.9±3.90.6444 0.5209 5.8±1.3 13.7±3.5 26.8130 0.0000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对患者在治疗期间期间的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见表 3。

表3 组间不良反应对比(n)总发生率[n(%)]观察组对照组n 胃肠道不适腹痛
白细胞减少皮肤瘀点48 48 0 3 1 1 0 1 1 2 χ2 P 2(4.17)7(14.58)6.3775 0.0116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好发[4]。

其患者发病主要是因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变化,造成血管管腔变窄、阻塞,导致血栓形成及冠脉痉挛等引发的[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后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强烈且持续的胸部疼痛、恶心、呕吐及呼吸困难等,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于患者的危害性极大[6],因此,给予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等治疗,以对其病情、症状等进行缓解。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通过对血小板中环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对血栓素A2的生成进行阻止,而对血小板的激活进行抑制,使抗血栓的作用发挥出来[7]。

氯吡格雷为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其能够通过对二磷酸腺苷与其受体的结合进行抑制,对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进行选择性的抑制,而对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二磷酸腺苷介导)的激活进行抑制,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避免血栓形成[8]。

在本研究中给予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率及心绞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
(P<0.05)。

表明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主要考虑为患者的联合治疗中,两种药物均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而其作用途径不同,能够发挥出协同作用,而使抗血栓效果提高,将治疗效果增强。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将治疗效果提高,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剑锋,李原玲,吴海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871-872.
[2]史瑞娜,杨富强,李镝,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00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4):700-702,748.
[3]王锋雷,郭颖慧.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120 例[J].中国药业,2011,20(13):60-61.
[4]邓华.阿司匹林合用两种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84-1987.
[5]李波,晏沐阳.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2):143-145.
[6]黄永柱,施泳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与安全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129-131,136.
[7]德华,张莉.阿司匹林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98例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18(5):560-562.
[8]林爱民,郭锋,吴素蓉,等.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1,32(3):385-3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