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同步测试卷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xA(g) yB(g)达到平衡
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为原来的二倍,当达到新 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70%,则( A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D.x>y
【解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为原来的二 倍,如果平衡不移动,B 的浓度是原来的 50%,实际上,当达 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70%,说明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物质 A 的转化率增大了,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大, 而减小压强,平衡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 x<y。
③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14.2mmooll×100%=30%。
12.T ℃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g)+B(g) X(s) Δ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 A、 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A、B 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 所示,则判断正确的是( C )
A.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4 B.c 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C.若 c 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可能高于 T℃ D.T ℃时,在 d 点加入一定量 X 可达到 c 点
SO3(g)+NO(g)
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
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D )
A.反应在 c 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 b 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 时,SO2 的转化率:a~b 段小于 b~c 段
【解析】A.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 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 点对应的正 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一定未达平衡,A 错误;B.a 到 b 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B 错误; C.从 a 到 c 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 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 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 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 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SO2 的转化率将 逐渐增大,D 正确。
据化学计量数可判断 x=2,则
2A(g)+B(g)
起始量( mol) 4
2
转化量( mol) 1.2 0.6
平衡量( mol) 2.8 1.4
2C(g) 0
1.2 1.2
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21.L2×m2ols=0.3 mol·L-1·s-1
②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与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之比 为2.8+16.4+1.2=190
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
2Z
(g),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依据图 a 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 b 中,虚线表示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是加压 C.若正反应的 ΔH<0,图 c 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D.图 d 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可 推知正反应的 ΔH<0
8.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12N2(g)+CO2(g)
ΔH=-373.4 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C )
【解析】A.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 降低,错误。C.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 Ar,平衡不移 动,NO 的物质的量不变,正确。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 N2, 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错 误。
11.室温下,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密
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
(g) xC(g),经 2 s 后反应达平衡,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B 的物质的量为 1.4 mo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7.可逆反应 A(s)+B C 达到平衡后,B 的转化率 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 是固体,C 是固体,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B 是气体,C 是固体,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B 是气体,C 是固体,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B、C 都是气体,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由图像可知,升高温度,B 的转化率增大,故正 反应是吸热反应;而增大压强,B 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 移动,反应前面物质中气体计量数大于后面物质中气体计 量数,故 B 是气体,C 是固体或液体,B 正确。
【解析】从图中只能看出平衡时 A 和 B 的浓度,计算 出平衡常数为 1/4,选项 A 不正确;c 点不是平衡点,对应的 A 或 B 的浓度偏高,反应向正方向进行,选项 B 不正确;若 c 点为平衡点,应该是原平衡向逆方向进行,升温可以达到 目的,选项 C 正确;X 为固体,增大 X 的量不改变平衡的移 动,选项 D 不正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NhomakorabeaA.前 20 分钟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50% B.第 25 分钟改变的条件是将 NH3 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出去
C.时段Ⅰ仅将初始投放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 2 倍, 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增大
D.若第 60 分钟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Ⅲ改变的 条件是降低温度
【解析】H2 由浓度 3.0 mol·L-1 变为 1.5 mol·L-1,N2 由 1.0 mol·L-1 变为 0.5 mol·L-1,都反应了一半,很明显反 应物的转化率为 50%,A 正确;第 25 分钟可以看到 NH3 浓度由 1.0 mol·L-1 突然变为 0,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将 NH3 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故 B 正确;时段Ⅰ仅将初始投放 的物质浓度增至原来的 2 倍,相当于增加压强,正向移动, 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跟温度有关,温度没 变,平衡常数不变,故 C 错误;若第 60 分钟时反应又达到 了平衡,氢气、氮气的浓度降低,氨气的浓度增大,说明平 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符合条件,故 D 正确。
【解析】依据图 a 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可 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 A 正确;在图 b 中,虚线表示 可能使用了催化剂,但如果是加压平衡要正向移动,选项 B 不正确;图 c 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 反应的 ΔH<0,选项 C 正确;图 d 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温度升高时平衡逆向移动,推 知正反应的 ΔH<0,选项 D 正确。
的浓度增加了 0.1 mol·L-1,根据浓度的变化量之比是相应
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可表示为 X+3Y 2Z,其平衡 常数=0.050×.102.053=1600,B 正确;C.正反应体积减小,增 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 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
关系,因此平衡常数不变,C 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
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可增大廉价原料
H2O(g)的用量以提高 CO 的转化率;增大 CO 的浓度,CO
的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 CO
的转化率将减小;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SO2 和 NO2,一定条件下
使反应 SO2(g)+NO2(g)
1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3Y(g) 2Z
(g)达到平衡时,测得 Y 的转化率为 37.5%,X 的转化率为
25%,则反应开始时,充入容器中的 X、Y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D)
A.1∶3
B.3∶1
C.3∶2
D.1∶2
【解析】假设 X、Y 的开始时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a、 b,由于 Y 的转化率为 37.5%,X 的转化率为 25%,则转化的
4.在 25 ℃时,密闭容器中 X、Y、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
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 50%
B.反应可表示为 X+3Y 2Z,其平衡常数为 1600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水煤气反应制得,其中的一
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
(g) ΔH=-43 kJ·mol-1,对于上述反应,下列措施能提
高 CO 转化率的是( C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 H2O(g)的浓度 D.增大 CO 的浓度
【解析】要使 CO 转化率提高,结合反应的特点:正
关系,因此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D 正确。
5.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
料 MgO:MgSO4(s)+CO(g)
MgO(s)+CO2
(g)+SO2(g) ΔH>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
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 x 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
纵坐标 y 随 x 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A )
X、Y 分别是 0.25a、0.375b,因为在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
的比是 1∶3,所以 0.25a∶0.375b=1∶3.解得 a∶b=1∶2, 所以答案是 D。
14.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1 L 密闭恒容容器中,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 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示。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 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 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析】A.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 X 的浓度=0.1
mol·L-1-0.05 mol·L-1=0.05 mol·L-1,所以 X 的转化率= 00.0.15×100%=50%,A 正确;B.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 X 的 浓度减少了 0.05 mol·L-1,Y 的浓度减少了 0.15 mol·L-1,Z
【解析】A.活化分子间只有在一定取向上的碰撞才能 发生化学反应,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的能量升高,
更多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率, 正确;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率受温度、催化剂等外 界条件影响,错误;D.浓度增大使得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
中的活化分子数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率不变,错误。
6.将等物质的量的 X、Y 气体充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 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 +Y(g)+2M(s) 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 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平衡,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 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解析】A.正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量 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X 的体积 分数变大,A 正确;B.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 移动,B 错误;C.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减小压强平衡不移 动,C 错误;D.充入一定量 Z,平衡等效,X 的体积分数不 变,D 错误。
②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与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之比
为 1∶1
③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30%
④x=2
其中正确的是( A )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平衡时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B 的物
质的量为 1.4 mol,因此消耗 B 的物质的量是 2 mol-1.4
mol=0.6 mol。生成 C 是 0.6 mol·L-1×2 L=1.2 mol,则根
2017’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化学(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
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活化分子相互碰撞即可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活 化分子的百分率 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率是个定值 D.浓度增大使得反应物分子中的活化分子百分率增大
选项
x
A
温度
B CO 的物质的量
C
SO2 的浓度
D 加入 MgSO4 固体
y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n(CO2) n(CO)
平衡常数 K CO 的转化率
【解析】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进行,由于 CO2 和 SO2 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 CO,所 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A 正确;B.由于反应物只有一种气 体,因此增加 CO 的物质的量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进行,CO2 与 CO 的物质的量之比减小,B 错误;C.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增大 SO2 的浓度,平衡常数不 变,C 错误;D.增大硫酸镁固体的质量平衡不移动,CO 的 转化率不变,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