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06-19T04:13:41.17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7期作者:王碧
[导读]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点,并探究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
摘要:体验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到教学中进行感知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实践教学,提升教学实践性,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点,并探究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
引言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分别为接受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

前者主要是对教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相关学术研究开展教学的一种方式,后者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体验的一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情商,开启学生思维。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前者教学方式只能对学生道德认知进行培养,而道德素养的发展和提升需要借助体验式教学方式。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点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提升。

体验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多大不同,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二)重视实践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重点在于体验,而体验需要学生深入其中进行实践,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实践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内容,在研究和分析中对知识进行体会。

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概念、含义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印象。

(三)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的问题,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明显下降。

而在体验式教学法中,能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进度等,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各方面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一)有效把控时机,创建情境教学环境
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可能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采用情境创设方式,滥用情境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率,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效把控时机,针对教学内容创建合适的情境教学环境,从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情境导入。

可以在一节课的开端采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提升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在教材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江歌东京遇害案”的相关资料,在日本读研的江歌在东京租住的公寓门前被杀害,凶手是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锋,在案发当天,江歌为了保护室友刘鑫让她先进屋,自己则在门外试图挡住陈世锋,结果被陈世锋连捅十多刀死亡,在这个过程中,躲在室内的刘鑫听见江歌的惨叫声却没有开门施救。

针对该案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从法律、道德和人性角度开始对该案件进行讨论,有些学生认为法律不容挑衅,但是道德底线也一样不容突破,在法律无法判决的地方还有道德。

之后再引出狄德罗的名言:“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在这种情境导入中,能够提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情境释疑。

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讲授,假如整节课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讲解,没有任何趣味性和针对性,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下降,自然也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需求,科学合理的将名言警句、小故事、趣味比喻等融入其中,特别是学习重点难问题,要重点对其进行突破。

比如在讲解大学生和诚信道德关系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道德银行”的案例,道德银行为学生和志愿者建立道德账户,能够存储和获取道德币,而且“道德富翁”比他人享受的福利会更多。

该学院的“道德银行”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所存储的道德币是学生、志愿者在参
与院校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后转化而来,道德币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的数量。

在教学中通过这一实际案例分析,能够创建具体性的情境,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化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知识,加强体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加强实践体验
第一,开展生活实践体验。

教育来源于生活,环境、生活是一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非智力因素产生的影响较大。

要想养成思想道德修养,学会做人,就需要在生活体验中进行摸索和研究。

对此,可以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带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感受。

比如,在讲解大学生和家庭关系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向家长写一份感恩信,激发出学生的感恩之心,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

通过这种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进而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积极性。

第二,开展角色实践体验。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包含大量的法律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项典型的案例,并为学生构建法庭模拟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体会法庭判决的流程,进而能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于法庭模拟中,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可以组织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全面的了解案例,并查询相关法律法规,进入模拟案例中进行角色体会。

对于观看法庭模拟的学生来说,可以在观看之后进行心得体会写作,正确意识到法律和自身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约束自身行为,在法律规定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律存在的价值,树立法律意识。

(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合作讨论活动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合作讨论活动,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小组交流合作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分组,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发言,在讨论中学习他人优点,实现思维发展。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提出的观点都可以是讨论的话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新知,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总结
总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应用体验试教学法,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情境、实践和交流讨论中进行深入感知和体会,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44):189-191+213.
[2]赵继彬.依托法律文化资源创新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J].法制博览,2018(30):62-63.
[3]胡绿叶.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运用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57-61.
[4]叶云招,张莹.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3):155-156.
作者简介:王碧,1990.12,男,汉,湖北省黄冈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