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
1.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B. 实现了外交战略根本转变
C. 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D. 意在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拓展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故A正确
当时的中国仍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B
C说法绝对排除
万隆会议只是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提供了一定条件并非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排除D
2.如图是1970﹣197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 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
B. 反映出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C. 说明了发展经济成为中心
D. 反映出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答案】A
【解析】1970年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七十年代的外交关系出现突破性进展所以此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的故A正确
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并不能证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更不能体现发展经济成为中心排除BC
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无法体现开放局面的逐渐形成排除D
3.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答案】D
【解析】
4.1970年下半年中国主动邀请毛泽东的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夫妇来华于国庆日登上天安门与毛泽东会晤这表明()
A. 中美关系已走向正常化
B. 美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C. 中国谋求改善国际关系
D. 中苏两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答案】C
【解析】
5.1954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参会之前在日内瓦机场发表了简短的发言“不能不指出这一重要事实即所有的大国﹣﹣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代表近几年来首次共同参加一个国际会议”这次会议
A. 实现了朝鲜半岛的停火
B. 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八年殖民战争
C. 解决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 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
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八年殖民战争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故B正确
朝鲜半岛实现停火是在1953年故A错误
此时美苏冷战局面正在形成故C错误
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是万隆会议不是日内瓦会议故D错误
6.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边倒”指的是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前提下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亚非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加了与会国的相互了解但是并没有最终解决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故B项错误
尼克松总统访华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之后故C项错误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经济合作增强成员国的互信故D项
正确
7.有学者称这一政策的出台使中美和解的机会失去了随之而起的中美20多年的隔绝
和对抗这给中美关系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新中国在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时遇到极大的困难这一政策()
A.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 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C. 有助于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成为了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一边倒”建立与社
会主义国家苏联等外交关系形成两大阵营促使“随之而起的中美20多年的隔绝和对抗” “一边倒”有助于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以便巩固新生政权故C项正确
A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是“另起炉灶”的方针 D是和平共处五箱原则体现
故ABD项排除
8.1971年7月美国的盟国得知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之后有种被美国欺骗的感觉因
此干脆转为投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赞成票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 36票反对 17票弃权由
此可见()
A. 美国遭到多数盟国成员反对
B. 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C. 西方“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D
【解析】“美国的盟国投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赞成票”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故D项正确
此时美国并没有因为访华遭到西方盟国的反对最多是不满故A项错误
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是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B项错误
西方“冷战”政策一直在持续故C项错误
9.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印度支那三国领导人对会议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协定达成也打乱了美国利用印度支那包围中国的图谋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A.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B. 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C.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D. 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
【答案】C
【解析】由“印度支那三国领导人”对日内瓦会议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协定“打乱了
美国利用印度支那包围中国的图谋” 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对于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的周边环境 C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前一年 A项错误
打乱了美国包围中国的图谋说明中美两国的敌对关系 B项错误
只有三个国家对中国外交的肯定只是打乱了美国的图谋不能说明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
政策已经被打破 D项错误
故选C
10.20世纪50年代我国逐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这原
则()
A. 是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表现
B. 促成了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 最早是在亚非会议期间提出的
D. 促进了中苏友好同盟关系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由革命外交走向国家外交是中国外交政策走向
成熟的表现故选A
其它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1.1904年4月美国宣布无限期延长旨在排斥和虐待华工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
保护寓美华人条款》次年5月上海商务总会提出集体抵制美货并致函美国领事“不独
贵国不能过问即鄙国政府亦断不能强令购买盖买与不买人人自有权也”全国各地绅商
和市民纷纷响应倡议这些可以说明()
A. 不平等条约压制了工商业发展
B. 领事裁判权遭到中国民众反对
C. 国民干预外交的观念初步形成
D. 三民主义对国民的影响力扩大
【答案】C
【解析】针对美国出台排斥和虐待华工的条款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说明国民以实际
行动干预了外交故C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美国对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压制排除A
中国民众反对的不是领事裁判权排除B
材料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
故选C
12.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
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C.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 结合所学可知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新中国“扬眉吐气”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
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实现“跨洋握手”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
的协定两国关系“冰释雪融”故C项正确
“另起炉灶”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分道扬镳”反映出60年代与苏联关系的破裂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
斗智斗勇是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体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13.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 60年代“反两霸” 70年代“一条线” 80年代后“全方位” 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 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B. 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C. 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 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全方位”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A正确
B是50年代“一边倒” C是70年代“一条线” 不符合80年代后“全方位”外交排除BC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全方位”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非只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排除D
故选A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4.(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4.(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影响《时代》周刊前后对周恩来不同评价的原因由此你如何看待《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不同评价?
【答案】从敌对、贬低、“妖魔化”到客观、公正
【解析】依据信息“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态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态度变化是从敌对、贬低、“妖魔化”到客观、公正
【答案】原因 20世纪五十年代敌对妖魔化中国因素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激烈新中国成立打击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抗美援朝沉重打击美国
20世纪70年代客观公正评价中国因素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的政策基本行不通美在美苏争霸过程中面临弱势西欧、日本崛起和挑战使美不得不正视中国改善与中国关系
如何看待美国在50年代更侧重于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评价周恩来 70年代更侧重于双方交流的经济利益评价周恩来更客观公正
【解析】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可知原因美国在50年代更侧重于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评价周恩来 70年代更侧重于双方交流的经济利益评价周恩来更客观公正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外交发展概况简表
﹣﹣据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新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阐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两极格局对峙、遏制的政策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0世纪6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20世界90年代两级格局解体中国外交坚定不移地“走出去” 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综上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些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
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
16.(2)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答案】(1)背景美苏对抗整个世界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敌视中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阴谋颠覆新中国政权新中国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和支持打破封锁
【解析】(1)背景可从两极格局、蒋介石阴谋颠覆新中国政权、新中国希望得到苏联支持与援助等方面分析
【答案】(2)含义中美敌对时代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需要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美国经济地位下降以及陷入对越战争的泥潭苏联对中国威胁日益加剧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美两国人民和政府所作的共同努力
【解析】(2)根据材料时间“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尼克松”可知其含义是中美敌对时代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可从美苏冷战、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苏联对中国威胁加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等方面分析
17.(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17.(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
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浄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
【解析】
【答案】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
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