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焊接及放散锁定专项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广铁路6标段轨道工程
工地钢轨焊接、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南广铁路6标段轨道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南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设计图。
《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 1632 —2005)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6021- 2009)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铁路轨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2、编制原则
以满足施工工期为核心,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工艺及管理手段,确保施工质量,实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二、工程概况
我部承建的铺轨任务是西起藤县站以西DK202+810.23处,东至广东肇庆DK406+250处,在新建肇庆东站站外接入贵广线。
全管段正线线路单线长度399.772Km站线30.528 Km,沿线分别设有藤县、梧州南、郁南、南江口、云浮和肇庆西等六个车站,共计铺设道岔104组,铺设道床120万立方米。
设计为跨区间无缝线路。
钢轨焊接是保证轨道几何平顺性和内在质量的关键,焊前的型式
试验、焊接过程中的参数控制、焊后处理等各个工序过程都是保证钢轨焊接质量
的重点环节。
三、自然条件
本标段属于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常年气候温和
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至九月暴雨较为集中,为汛期,冬季很少严
寒,雨量稀少。
年平均气温21.1 C
最热7月,月均气温23〜29C;最冷为1月,
o
月均气温6〜14C之间。
年日照1396小时。
持续270〜340天。
年均降雨量在1835mm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
1、正线数目:双线。
列车最高行车速度:250km/h。
最小曲线半径
3500m
2、最大坡度:区间正线为6%。
6、钢轨:正线采用100m定尺长的60kg/m无螺栓孔新钢轨,材质为U75V钢轨质量应符合《2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
7、扣件:采用弹条V型扣件,桥上需降低阻力的地段铺设弹条V型小阻力扣件。
&道岔:正线采用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客专线(07)004)。
9、无缝线路:无缝线路由若干单元轨节组成。
单元轨节的布置根据线路条件、工点情况、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其长度除车站范围内,区间单元轨节长度一般为2000m单组或相邻多组一次锁定的道岔及其间线路按一个单元轨节设计。
设计锁定轨温值见下表:
设计锁定轨温及锁定轨温范围表
五、施工现场组织机构、设备及劳动力安排
1、现场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书记1人、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 安全总监1人,设工程部、物设部、安质部、合财部、综合办公室,无缝线路作业队。
2、焊轨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机械设备数量表
3、劳动力安排
根据现场工作面的情况,工程进度计划的要求,合理地组织劳动力进场施工,并对劳动力安排进行动态管理
主要劳动力安排计划如下:
六、钢轨焊接、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技术方案1、总体施工方案
在线路三捣两稳达到初期稳定状态后,采用K922型移动式焊机
直接将铺设于施工现场的500m钢轨焊接成单元轨节。
根据现场铺轨施工情况,依次进行梧州南站〜藤县站、藤县站〜铺轨起点、梧州南站〜郁南站、郁南站〜南江口站、南江口站〜云浮东站、云浮东站〜肇庆西站、肇庆西站〜铺轨终点的工地钢轨焊接、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
具体施工计划详见下表:
南广6标段工地钢轨焊接、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计划
2、钢轨焊接试验与焊轨设备调试
钢轨在施焊前要进行型式试验,合格后才能正常焊接,在日常焊接施工中,按照规定还要进行周期性检验。
⑴型式试验
钢轨型式试验委托铁科院进行检测。
⑵生产检验
闪光焊连续焊接500个钢轨焊接接头作为一批进行生产检验。
⑶技术标准
执行TB/T1632-2005《钢轨焊接技术条件》。
3、K922移动式闪光焊焊轨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⑴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轨端打磨-焊机对位-焊接-正火-打磨-探伤- 收尾。
⑵施工准备
①施工人员开工前应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特殊工种持证上
岗,各种施工机具在开工前全部进场确保状态良好。
在进行钢轨焊接
前,应先对焊轨机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
②轨端除锈
轨端除锈是对待焊钢轨端面和距离端面500mn范围内轨腰两侧表面除锈,使其露出80%以上的金属光泽。
如果在此范围有凸出轨腰表面的厂标、生产日期等符号必须同时磨平。
⑶单元焊接施工工艺
①待焊钢轨及接头准备
焊接前松开待焊轨头后方10m范围内的扣件及前方一节待焊轨
的扣件,长轨下安放滚筒,以便钢轨可以纵向移动焊接。
焊接前必须检查钢轨端面垂直度和钢轨端面、轨腰导电面除锈质量。
打磨焊机电极钳口轨腰接触区;将两待焊轨端抬起一定高度进行焊机对位夹轨,抬起
高度应根据轨枕和扣件类型确定。
②垫放滚筒、窜轨
垫放滚筒:全部拆卸待焊长钢轨的扣配件,在待焊轨头前方长钢轨下每隔12.5m安放一个滚筒,以便钢轨可以纵向移动焊接。
窜轨方法:在焊接的另一端用撞轨器撞钢轨,同时在焊接端用拉伸器配合拉伸。
在线路长度较长或窜轨距离比较远时应增设撞轨器的数量。
为了防止长轨端面被撞伤应在长轨上加装撞轨包,撞轨作业时长
轨条前后端加强联系,防止撞轨过头,同时加强观察被撞轨条,防止长轨侧翻。
根据焊接的焊接参数,长轨接头应预留搭接量作为顶锻量。
③焊机对位
钢轨焊接首先进行焊轨机对位,每班由调车员联系和协调,将移动式焊轨机和工班作业人员运抵焊接作业区,载有移动式焊轨机的平板车第一个轮对距焊接中心线为3.5m左右。
④焊接
焊接时钢轨的顶锻,采用拨曲线的方法预留顶锻量,从距离焊缝不小于
50m^75m处起向单元轨终端方向拨曲线,曲线长度约30m; 直线地段上下股均往道心方向拨移,拨移量大约0.7m左右;曲线地段内外股钢轨均往外拨移,拨移量大约0.7m左右。
钢轨进入焊机后,在对头过程中,应注意必须以工作面为基准。
轨头工作面错位偏差不应大于0.2mn,轨底边缘错位偏差不应大于
1mm
操作焊机夹紧钢轨、焊轨。
按照焊机的焊接要求对已拨曲线的钢轨及时进行回拨。
焊完钢轨后,立即检查焊机焊轨实际参数,实际参数偏离正常范围的焊
接接头,应锯切重焊。
焊接失败时,应锯切重焊,但必须保证焊接接头冷却至常温,方可再次焊接,重焊接次数不得超过2次。
切除焊头时,应使焊缝居中,两边各锯切长度不超过25〜30mm并对钢轨端部重新进行处理,确保端面垂直度符合工艺要求。
焊接结束之后,必须迅速提起焊轨机,清除焊瘤,焊接接头轨头和轨底、轨底顶面斜坡的推凸余量不应大于1mm其他位置推凸余量部大于2mm不应将焊渣挤入母材;焊渣不应划伤母材。
检查长钢轨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并对焊接接头进行标识,标识应在焊接接头前方1〜3m处的同一侧轨腰位置,标识应清晰、端正。
⑤焊轨机转移
上扣件作业完毕,现场负责人通知调车员将钢轨焊机和部分作业人员运抵下一焊接区并对位。
焊轨机转移时焊接接头温度应低于400C。
⑥焊头正火
乙炔瓶、氧气瓶堆放应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
调节乙炔瓶输出压力,调节氧气瓶输出压力,通过控制箱快速开关阀调节乙炔流量、氧气流量。
调节加热器的位置,使焊接接头处于加热器摆动中心,摆动幅度
不小于60mm
正火时,正火温度的测量使用光电测温仪,焊头温度应降至500C 以下,然后利用氧气--乙炔加热器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轨头加热表面温度应控制在900士50C,轨头冷却宜采用风冷。
如果发现焊轨后出现低接头,应进行矫直处理。
焊后矫直应在焊接接头热处理后进行,矫直温度应低于400C,并预留上拱量。
⑦粗磨
粗磨作业之前应先测量推瘤余量。
根据推瘤余量对接头区域轨非工作面、轨颚、轨底角上表面进行打磨。
由于钢轨外形尺寸偏差造成的焊接接头不平顺,可用圆顺打磨方法进行修整。
粗磨作业完成,要求接头轨底面、非工作面的打磨余量为0〜
+0.5mm对轨底角上表面打磨范围为:轨底角上表面向内打磨宽度为45mm以上,纵向焊缝居中,向两边打磨宽度为85 mm以上,不得打亏。
打磨时进给量适当,不得将表面打亏,不得出现发黑和发蓝现象。
粗打磨后,打磨表面须光整、平顺,满足探伤要求。
⑧焊头探伤
接头探伤检验使用仪器为超声波探伤仪。
探伤时焊缝温度应冷却到40 C以下。
探伤作业技术应符合《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技术规程》。
经探伤检查不合格者,应锯切重焊。
⑨精打磨
打磨前,焊接接头及两端1m范围内温度应在50C以下,应测量焊缝两侧500mn范围内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直度,确定合适的打磨进刀量,然后对焊缝两侧450mm范围的轨顶面和轨头侧面工作边进行仿型打磨。
打磨时不应用力过大,防止钢轨表面局部过热而发黑发蓝。
使用仿型打磨机对焊接接头的轨顶面及轨头侧面工作边进行外形精整,并应保持钢轨轮廓形状。
外形精整不应使焊接接头或钢轨产生任何机械损伤或者热损伤,不应使用外形精整的方法纠正超标的平直度偏差和超标的接头错边。
轨头及轨底上圆角在1m范围内应圆顺,母材打磨深度不得超过0.2mm钢轨焊头在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各35mm的范围
内应打磨平整。
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不得有明显的压痕、碰痕、划伤等缺陷。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mm/1rh
4、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
⑴应力放散与锁定的基本条件
①根据线路和施工等情况综合考虑放散锁定单元轨节长度为1500m- 2000m左右,以便于无缝线路的铺设和应力放散。
②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
在线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后,方可进行线路锁定。
⑵应力放散与锁定应遵循的原则
①单元轨节起止点不应设置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以及不同线下基础过渡段范围内。
②长大隧道:距隧道口200m范围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宜与两
端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锁定轨温递减到隧道内,隧道内地段锁定轨温按自然轨温锁定。
③锁定焊的焊头距离梁缝和桥台边墙的距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设计图纸无要求的,其距离大于2m
④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应设置齐全,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破坏。
⑤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相邻单
元轨节间的实际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5C,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的实际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5C(高速、客专要求为3C),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实际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10C。
⑶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1)施工流程
长钢轨经单元焊后,形成单元轨节,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滚筒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当施工时钢轨的温度低于设计锁定轨温时,采用拉伸器滚筒放散法进行应力放散。
①滚筒放散法施工流程
②拉伸器滚筒放散法施工流程
2)施工准备
①测量钢轨温度,确定应力放散与锁定工艺。
②检查钢轨焊头位置应符合技术要求。
③检查确认单元轨节的长度。
3)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
①每隔100米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
拆除本次待放散线路及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75米线路上的扣件。
抬高钢轨,每隔12.5米左右在轨底放置滚筒。
②每隔300〜500米左右设一处撞轨点,用撞轨器撞击钢轨,同时观测各点的位移量变化情况。
当钢轨位移发生反弹且各点位移变化均匀时,贝y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否则,应检查滚筒有无倾斜、脱落,钢轨有无落槽及撞击力不够等现象。
③撤掉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橡胶垫,有
错位者纠正
④将作业人员均匀分布待应力放散长轨范围内,测量并记录开始
紧扣件时的轨温,同时按照“隔二上一”的方式进行紧扣件作业,无缝线路尾端75m范围内的扣件全部紧完,并上紧无孔钢轨接头,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
记录此时轨温为结束时轨温,同时继续紧完其余全部扣件。
⑤做好位移观测标记,读取并记录初始读数。
3)拉伸器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
①解除本次待放散单元轨节和上次已放散线路末端75米长度范围内的所有扣件。
抬起钢轨,每隔12.5米左右在轨底垫一个滚筒,使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
②在线路放散全长范围内每300〜500米左右设一处撞轨点,用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数次,同时用手锤敲击钢轨轨腰,使钢轨能够自由伸缩,当钢轨位移发生反弹时,则视为钢轨达到自由伸缩状态,此时停止撞轨。
撞轨过程中,应检查滚筒是否倾斜、脱落,钢轨
是否落槽及撞击力是否足够等现象。
③确定待放散线路钢轨的长度,并每隔100米左右设1处临时位移观测点,在各观测点上做出拉伸位移的零点标记。
④测量此时施工轨温,根据计划锁定轨温与此时施工轨温之差计算拉伸量:
长轨拉伸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L=aX L X(TSJ— Tsg)
△L—拉伸量(mr)
a—钢轨的线膨胀系数,a= 11.8 X 10-6/ C
L—单元轨节长度(mm)
TSJ-设计锁定轨温「C)
Tsg—施工时所测单元轨节的平均轨温(C)
⑤安装拉轨器,利用拉轨器、撞轨器和手锤共同作用,按计算量
△ L拉伸钢轨,拉伸量达到预定长度后,此时撞轨器继续作业,当各观测点处位移量达到计算值时,停止撞轨,并收集各临时观测点位移量。
位移量如呈线性关系,则表明已放散均匀,可进行下道工序;如非线性关系,应检查钢轨、滚筒有无异常,对异常处进行处理,并进行敲轨和撞轨后使各观测点位移量呈线性关系。
⑥在拉轨器保压下撤除撞轨器及滚筒,使长轨平稳地落入承轨槽内,同时检查胶垫,有错位者及时进行纠正。
⑦作业人员迅速上好距单元轨节末端75m范围内的全部扣件,并上紧无孔钢轨接头,此时视为长轨已锁定。
同时将作业人员均布在放散长轨范围内,由两端向中间“隔二上一”上紧扣件。
注意:在锁定作业完成之前不得因拉轨器的失压而使轨端出现位移。
⑧当扣件“隔二上一”上完后,进行另一股钢轨的放散作业,待本单元轨节两根钢轨全部放散完后,补齐所有扣件。
⑨做好位移观测零点标记。
4)位移观测桩
①在位移观测桩与轨头外侧相对应处,做出清晰的、规范的标记,对现场位移观测桩编号标识。
②位移观测桩应按施工图设置。
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位移观测桩应与电务设备错开。
③高速铁路固定区位移观测桩处最大位移量不得不得大于10mm
七、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铁道部《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本标段全部工程质量满足
设计图纸、国家、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及强制
性条文的规定,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①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满足设计铁道部、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②质量保证体系及框图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09001:2000质量保证标准。
项目部成立质量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现场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施工队长组成。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质量检查、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积极推动项目经理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国家、铁道部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加强与业主代表及监理单位密切合作,严格按照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依据合同发出的指令进行施工,随时接受业主代表、监理人
员的监督检查,并为之提供便利条件。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广泛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发动和依靠全体施工人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攻关,形成自觉参
与质量改进的良好氛围,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履行工程保修责任并做好质量回访工作。
在保修期内,对工程验收并交付运营后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自接到甲方通知后,按照规定时间派人进行无偿修复。
3、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及检查检验程序
项目经理部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制度,配齐人员并做到职能相符。
项目经理
部工程部设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一人,每个班组设兼职质检员一人。
在施工过
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查、复检、抽检”三个检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任务。
在严格内部“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的基础上,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检查,接受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并自始至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确保工程质量。
质量检查工程师直接对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检查否决权。
4、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管理措施
树立工程主管领导就是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在经理部质
量体系的保证下,形成自下而上,层层把关,专群结合的质量监控网络,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现场施工质量实行科学管理。
依照我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工作,认真执行质量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卓有成效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
坚决执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工程质量达不到管理目标,严格执行返工制度,并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密切合作,统一认识,大力宣传优质修建高速铁路的重要意义,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结合“劳动竞赛”开展质量创优工作,利用工作总结会、交班会的形式,
进行质量考核,树先进、立典型,引导创优工作健康发展,
争创精品工程
5、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各专业队长和施工人员对所施工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负责,各供应部门(包括材料设备、劳动力)对所供应的物资设备质量和人员素质负责,参与施工的各部门都必须明确具体的质量职责,形成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
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点,强化群体质量意识,明确各项目和各工序质量负责人,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汇总,会同设计部门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以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发生。
轨道工程施工中的现场焊接、无缝线路锁定是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环节,需采取专门的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
确保钢轨接头焊接质量。
对于钢轨的焊接,要选择先进的设备、成熟的工艺、熟练并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
并严格按TB/T1632-2005《钢轨焊接技术条件》进行工艺试验、型式试验及产品检验,禁止有缺陷的接头存在。
按设计要求的锁定轨温锁定线路,并保持钢轨温度应力均匀。
在进行无缝线路锁定作业时,通过应力放散或钢轨拉伸,使线路铺设锁定轨温满足设计锁定轨温要求。
同时钢轨扣件在全长范围内同步紧固,做到松紧一致,以保持钢轨内应力均匀,消除产生局部温度力峰值影响线路稳定。
正确处理质量与工期、成本间的关系,认真研究解决抢工期状态下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与应变方案,杜绝牺牲工程质量盲目抢工期的
行为。
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广泛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发动和依靠全体施工人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和技术攻关。
形成全员自觉参与质量改进的良好环境。
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发生,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争创优质工程。
⑹钢轨焊接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焊接质量,保证所有钢轨接头具有同样咼的焊接质量,钢轨焊接选用移动式接触焊轨机进行现场钢轨焊接。
焊接作业时严格按规范要求及设计钢种钢轨的焊接工艺和参数进行作业。
焊轨前必须按TB/T1632.1〜4-2005《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中有关规定进行型式检验,确定焊机工艺参数,检验合格后方可施焊。
按《规范》要求进行轨端处理。
焊接后的钢轨接头确保符合TB/T1632.1〜4-2005《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闪光焊连续焊接500个钢轨接头,应做生产检验性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施焊。
钢轨焊接按规定进行探伤检查,保证全部焊头100%合格。
⑺检测、试验手段及措施
①试验、检测手段
为确保钢轨焊接的质量,委托信誉好,资质强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控制,落实职责,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检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台帐并设专人管理。
执行检测设备按周期鉴定制度,定期对检测试验设备进行鉴定。
建立检测试验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制度,设备损坏或检测精度
不合要求时,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加强试验文件、资料的管理,设专人负责。
坚持对检测试验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编制检测过程质量保证流程,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②检测、试验项目及措施
①钢轨接头焊接
依据《钢轨焊接》(TB/T1632-2005)确认钢轨焊接接头型式检验和周期性生产检验或委外项目的检验,建立检验台帐,并出具质量检验证明文件,以备对钢轨焊接设备控制参数的调试,其具体要求如下:
检验项目除落锤外全部委外:静弯、探伤、外观、疲劳、硬度、金相、抗
拉、冲击及断口检验。
②钢轨焊接接头探伤
采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钢轨焊接接头进行严格探伤检测,其检测要求如下:钢轨焊接接头内不得存在光斑、灰斑、气泡、缩孔、夹渣和未焊透等缺陷。
对焊接接头必须经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判定为不合格焊
缝,必须锯开重焊。
参加焊接接头探伤人员应符合《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通则GB9445-88〉和其它有关标准,持有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或钢轨探伤工证书,并经过焊缝超声波探伤专门培训的人员准许探伤作业。
钢轨焊接接头探伤和伤损判废执行《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工艺及缺陷判定Q/BT179-1999》标准。
钢轨焊接接头探伤的仪器必须符合《多通道A型显示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技术条件TB/T2340-2000》,探伤探头必须符合《钢轨超声波
探伤探头技术条件TB/T2634-1995》和《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探头
Q/BT178-1999》标准。
焊缝探伤作业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焊缝探伤的探伤结果必须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呈送上级技术部门审核签字,合格后投入使用。
探伤设备应按《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检定规程JJG130 (铁道)一2003》标准进行周期检定。
检定合格的准许使用,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③轨道检测
轨道检测目的是检测施工后的轨道状态能否满足施工及设计规范要求。
检测方法如下:
对已整道和锁定完的线路在工程交工前及交工后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病害并正确处理。
检查时对轨距、水平、三角坑全面检查、记录; 对道床状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