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6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6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限时特训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 [2014·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了区域性经济集团,这主要是因为各国( )
A. 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 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D. 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稳定的经济联系”即可知选择B项。

答案:B
2. [2014·安徽省示范性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曾发表评论指出,从抽象的范畴而言,消灭潜在敌人的最好办法不是传统的对抗,而是双方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非洲谚语所说的那样:“给他一座塔,他就能成为你的兄弟,”符合以上评论的国际组织是(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邱震海语“消灭潜在敌人的最好办法不是传统的对抗,而是双方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讲的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源于舒曼计划,目的就是通过法德经济联合,缓解法德世仇,消除战争隐患。

故答案选D。

答案:D
3. [2013·云南二模]有学者认为,以欧盟目前的体制形态来看,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职能配置上,欧盟都显示出一种超越国家的能力倾向。

但是,如果我们追溯欧洲一体化的
动力来源,就会发现,成员国家的利益驱动才是根本。

材料揭示了 ( )
A. 欧盟建立的根本原因
B. 欧盟的发展途径
C. 欧盟的组织形式
D. 欧盟的性质
解析: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动力来源,就会发现,成员国家的利益驱动才是根本。

”可以得出答案是A。

答案:A
4. [2013·广东深圳一模]下图漫画作于1992年。

最符合漫画寓意的选项是( )
A. 经济全球化迎来新一轮浪潮
B. 英德竞争阻碍欧洲一体化
C. 欧共体成立加速欧洲经济发展
D. 欧洲一体化前路将充满波折
解析:从图片信息看,英德处在同一列车上,前方的路曲折而坎坷,形象地说明欧洲一体化前路将充满波折。

A项不符合图片信息,英德处在同一列车上,不是竞争关系,故B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而不是1992年,故C项错误。

答案:D
5. [2014·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它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

该组织是( )
A. 东南亚国家联盟
B. 欧洲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根据所学,东南亚国家联盟属于经济合作组织,但成员国同属发展中国家;而欧盟属于政治、经济多领域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既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加拿大,又有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故符合题干水平形态合作又符合垂直形态合作;而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是军事组织。

答案:C
6. [2013·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下面是三大区域集团的情况,下列有关结论不准确的是( )
A.
B. 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 具有地缘经济特征
D. 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均没有涉及政治领域的合作,故答案选B。

答案:B
7. [2013·广元统考二]区域现代化向全球现代化的推进在20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由于20世纪的历史运动创造了有利于全球化的基本历史条件。

这些“基本历史条件”包括( )
①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美国③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④市场经济制度得到全球认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而且大发战争横财,由此可知②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故答案为C。

答案:C
8. [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西方学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

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

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

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把1989年视为20世纪结束标志的理由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应是( )
A. 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崩溃
B. 两极格局瓦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 美国崛起为无可争辩的超级大国,标志了新世纪的开端
D.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的系统性挑战结束了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89年”,联系所学知识1989年东欧剧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从材料“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

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看出强调的是两极格局瓦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

答案:B
9. [2014·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

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

该材料主要说明( )
A. 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 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 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D. 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控制全球食品供应,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A、D 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是表面现象,故答案应为C。

答案:C
10. [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

”这反映了( )
A. 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 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 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解析:首先要明确“发展中国家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是指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入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答案:D
11. [2013·河南安阳二模]阅读关于二十国集团(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峰会的时事漫画和卡片资料。

对其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
2011年11月二十国集团峰会发表公报说:与会各成员重申相互协作的承诺,并已作出决定以重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确保金融稳定、推动社会包容指社会对某些特定弱势群体的纳入程度
A. 全面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建设
C. 扩大经济全球化的综合社会效益
D. 发展“福利国家”,维护经济安全
解析: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

图片反映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文字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创造就业、推动社会包容。

此题考查的主题是历年的热点问题:民生。

参与20国集团金融峰会的并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合作,但并不仅局限于经济方面,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C
12. [2014·扬州市高三检测]2012年7月,美国伦敦奥运代表团官方制服“中国制造”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一些国会议员扬言烧掉队服。

《洛杉矶时报》社评家保罗写道:“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

”《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这背后凸显出美国眼下正在经历的一场就业悲剧: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消失,对于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
A. 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B. 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
C. 美国政治势力从根本上抵制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已能实现无障碍流动
解析: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最大受益者,A项错误。

经济全球化是90年代以
来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趋势,美国政治势力无力从根本上抵制,C项错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的自由流动仍然存在诸多障碍,D错误。

故B项为最佳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 [2013·太原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本组织)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在完善内部市场、加强团结和环境保护范围内,为了他们人民的目的,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行确保其他领域进步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决心建立他们国家国民共同的公民身份;决心实行一项包括最终构建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通过本条约引入关于司法和国内事务的规定,在保障他们人民和国家安全的同时,重新肯定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的目标……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材料三(某组织)各种活动均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

它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

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
(1)材料一所示图片分别为两个区域化组织的标志,简要说明这两个组织在成员构成上的差异。

(2)材料二、三的内容依次对应材料一图A、图B所代表的组织,据此分别概括图A、图B所代表组织的合作特点。

(3)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你更赞同上述哪一种合作模式,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只要知道两大组织分别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即可。

第(2)问,依据材
料二中的“经济和货币联盟”“一体化”“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等关键信息和材料三中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不具强制性”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

第(3)问是开放性设问,欧盟的合作方式的优势在于合作范围广,一体化程度高,有利于全球化,但易出现排外性;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的优势在于开放性高,但范围较窄,合作化程度低。

答案:(1)A为欧盟,成员基本为发达国家,差异小。

B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大。

(2)特点:A的合作领域广,包括货币、市场、环境保护、司法、国家安全等,具有高度的统一性;B的合作领域只涉及经济,合作松散,相对开放,统一性弱。

(3)赞成A:A的合作范围广,一体化程度高,而B合作范围窄,合作松散,与全球化相距较远。

赞成B:B合作相对松散,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全球化,而A-体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排外性,不利于全球化。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材料二全球化……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卡斯特罗材料三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

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

——《“反全球化”的陷阱》请评论材料中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提炼观点型开放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解答时,需要明确要求、提炼观点、选择观点、遴选史实,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观点1 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理由:
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观点2 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理由: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主导着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观点3 反全球化促使国际社会正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进行调整,使全球化向着更为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反全球化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不利影响的蔓延。

(任选一种观点即可,但要言之成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