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测试题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综合检测题
第1卷(选择题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遒
劲jìng
佝偻lóu 猥wěi 琐 啼啭zhuàn B 浮藻zǎo 粗糙cāo 回溯suo 刈yì

C 暴虐nüè
睿ruì
智 干瘪biě
珍馐xiū
D 省xing
亲 踟蹰chú
暂zàn
时 伶俜
p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叫嚣 宁谧 端祥 百舸争流
B .落寞 灭视 涵蓄 游日骋怀
C .恶梦 芥蒂 葳蕤 夙兴夜寐
D .嘶哑 厘定 矫捷 杯盘狼藉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 ,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②他才华卓著, ,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③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 。

A .若明若暗 至善至美 别具一格
B .若明若暗 尽善尽美 自成风格
C .若隐若现 尽善尽美 别具一格
D .若隐若现 至善至美 自成风格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官场上一干就是15年,李向廉依旧危言危...行.
,不褪共产党员的本色。

B .下塘镇为了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 .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D .“9·11”恐怖事件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安全感充斥了整个美国,使人毫发不爽....,日日胆战心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谈到招商引资,我市的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引来金凤凰,梧桐树种得好不好是关键。


B .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调查数字显示,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在2000年9月首次登入非文学排行榜以来,总共有16本素质教育类图书84次冲入每月排行榜的前30名。

C .按照预定控制程序,“神舟”四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进行三次轨道维持,目的是补偿飞船变轨和大气阻力所带来的轨道偏差,使飞船能够返回主着陆场。

D .新世纪的钟声余音袅袅,一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师从红学家张俊教授的女博士 生曹立波,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了珍藏44年之久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新抄本。

6.依次填人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

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如花,则 。

(2)苏州诸园, 。

狮子园清雅恬淡,神韵独超;留园秀色夺人,风姿自妙…… ①唐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②唐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宋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
③各具面目,各领风骚 ④各领风骚,各具面目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l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

从东汉未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统一以前,长期分裂动荡,中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展开在一个较之秦汉时期内涵要繁富得多的背景之上。

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上升,文化的昌盛,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兼包并容的政策,这一切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处在相对自由活跃的状态,可以多方面吸取,自由发展,因而唐人精神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精神生活内容空前丰富。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是唐前期,主导面是积极向上的。

唐诗则反映了唐代人的总体风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事功精神,“济苍生,安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登高丘,望远海”、“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广阔胸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气与热情,这些,作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主调,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唐诗中李白式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岸,杜甫式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念,王维、孟浩然式的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岑参、高适式的负气横行、向往边疆,乃至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种旅食京华的辛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种游子恋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种告老回乡的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科场获胜后的狂态.“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那种新婚的羞涩,“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那种宫女失宠的哀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种苦恋,“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那种宗教情绪,无不一一呈露,情态毕肖。

(摘自余恕诚著《唐诗风貌》) 7.对唐诗繁荣的社会基础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的兼包并容的政策。

B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文化昌盛。

C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生活天地广阔、内容丰富。

D .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繁富和精神生活、自由活跃。

8.对唐诗总体风貌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事功精神、崇高理想、广阔胸怀、热情豪气。

B .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

C .积极勇敢、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热情奔放。

D .积极主导、健康主调、自由活跃、热情奔放。

9.第3自然段所举诗句的例子,总起来讲说明了( ) A .唐诗对各个人物的各种精神生活的反映是具体细腻的。

B .唐诗具体细腻地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的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

C .唐诗对各个人的各种生活侧面都进行了具体细腻的反映。

D .唐诗具体细致地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10.根据你自己对所读唐诗的体会,结合本文的观点,你认为以下推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B.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的诗句就较少伪饰和拘束。

C.唐诗既继承了古体诗,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D.唐诗对儒释道三教的兼容与吸收,使得后代诗歌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

三、(1 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郅都者,扬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

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日:“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瞯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至则族灭瞯氏首恶,余皆股栗。

居岁余,郡中不拾遗。

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自称日:“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宫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适为中尉。

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日“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宫,得以便宜从事。

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

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景帝日:“都忠臣。

”欲释之。

窦太后日:“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瞯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
..。

豪猾:豪强不守法度
B.而都独先严酷
..。

严酷:严厉
C.得以便宜从事
..。

从事:处理政务
D.以危法
..中都。

危法:危险的法令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贾姬如.厕
②至海陵,如.高沙
B. ①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

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 ①问遗.无所受
②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D. ①为引.兵去,竞郅都死不近雁门。

②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1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

称代前文所述的贾姬获救,安然无恙一事。

B.见惮如此,匈奴患之.。

称代前文的“郅都”。

C.窦太后闻之.,怒。

称代前文的“都禁吏不予”而致临江王自杀一事。

D.欲释之.。

称代前文的郅都。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郅都有节义的一组是( )
①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②至则族灭瞯氏首恶,余皆股栗。

③公廉,不发私书。

④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

⑤而便道之宫,得以便宜从事。

⑥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因为说服汉景帝不可自轻而受到窦太后的赏识,后来因为对列侯宗室也毫不留情而激怒窦太后。

B.汉景帝时,一些豪强利用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勾结权贵,在地方上横行霸道。

C.郅都不去救贾姬,是因为贾姬是汉景帝的宠姬,他作为一个臣子应该避让,不可人厕相救。

D.匈奴人素来仰慕郅都的节义,所以听说他担任雁门太守后便撤军了,一直到他死都没有进犯雁门。

第Ⅱ卷(共118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2分)
译文
②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①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由景及人,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②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18.名言对句(任选四句,4分)
①舞幽壑之潜蛟,。


,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④淮水东边旧时月,。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今宵酒醒何处?。

五、(1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

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

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

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

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

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

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好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问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

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

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法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

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

按说,诗也一样。

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
“人世几回伤住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

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

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

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9.第1自然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



20.第3自然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4分)
答:
21.第4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4分)
答:
22.下列对文段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和距离,因此作者未对当代诗歌失去信心,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的魅力。

B.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经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C.作者认为名诗佳句诵读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依然有它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常读常新。

D.人们对悬念小说的欣赏,效用是一次性的,而对名诗佳句却百读不厌,这是因为名诗具有机巧的构思。

E.作者认为,读诗能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也能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使其魅力无穷。

六、(12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语句匀整对称。

(4分)
世界上的爱有千种,只有母爱最伟大;世界上有万般情,最永恒的是亲情。

母爱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没有母爱,我们的精神将变得无依。

答:
24.提取下面文段中的主要信息。

并概括成一句话。

(不超过20字)(4分)
教育部2018年2月24日召开的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同时尽快研究提出在其他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推行‘一费制’的具体办法。

严格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禁止和纠正中小学擅自立项、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的乱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政策;严肃查处巧立名目收取赞助费、建校费和捐资助学费等违反规定的乱收费行为。

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收费,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制止基层政府和部门的摊派和搭车收费,加强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管理监督,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和营私舞弊行为。



25.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春天是一首诗,飘洒轻盈、含而不露的春雨是最浓郁的意境。

答:
七、(6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修身”的意思是修养好自身的品德。

古人很重视“修身”的功夫,认为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现代作家冰心也说:“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请以“修身”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溯s ù
”)
2.D(A 项“端祥”应为“端详”;B 项“灭视”应为“蔑视”;C 项“恶梦”应为“噩梦”)
3.D 4.A(B 褒贬失当。

“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C 语体不符,“抛砖引玉”是谦辞。

意为自己先发表的意见很肤浅,目的在于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D 为错用。

“毫发不爽”用来形容一点差错也没有)
5.D(A “引来金凤凰”与“好不好”前后照应不周;B “据”和“显示”有一个多余,应删其一;C “补偿偏差”动宾搭配不当,改“补偿”为“矫正”) 6.A 7.A 8.B 9.D 10.D 11.D (“危法”应解为“危害法律”) 12.B(分别解作“谢罪”、“辞别”,动词。

A 中的两个“如”,俱为“到、往”之意,动词:C 项两个“遗”均读wei ,解作“馈赠”,动词;D 项两个“引”意为“率领”,动词。

13.A(不是因为贾姬获救安然无恙,而是郅都劝景帝不要自轻而冒险救贾姬)
14_B((⑤句所述为汉景帝对郅都的信任,(9⑥则反映了匈奴人对郅都节义的敬畏,即排除A 、C 、D 三项) 、
15.C(据文中“亡一姬复一姬进。

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

奈宗庙太后何”句,郅都不去救贾姬的原因叙述错误)
16.①陛下纵然不看重自己,又如何对待国家和太后呢! (②魏其侯派人乘隙送给临江王(纸笔)。

17.①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烛台上的青烟。

②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宇写出高高的树冠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与友人难舍难分的心情。

18.①泣孤舟之嫠妇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③卷起千堆雪(④夜深还过女墙来(⑤不尽长江滚滚来(⑥杨柳岸晓风残月
19.①诗歌衰老、朽蚀,失去生命力。

(或者:变得灰暗、腐朽;或者:失去光彩和神奇) ②因为它们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

③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

(本题答案蕴含在第2自然段中,可通过该段重要信息的捕捉从而做出回答)
20.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

(本题所问在第3自然段,答案可在第4自然段中搜寻)
21.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本题信息蕴含在文末,需注意文末的阅读)
22.A 、D(A 项因果推断不当;D 项参见末段“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法的机巧。

应当只有一次效用。

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一句)
23.世界上有千种爱,只有母爱最伟大;世界上有万般情。

只有亲情最永恒。

(或:世界上有千种爱,最伟大的是母爱;世界上有万般情,最永恒的是亲情)
24.教育部今年将重点整治教育乱收费行为。

(或:教育部将重点整治教育乱收费行为) 25.①清晨是一首歌。

朦胧自然、柔和清新的展雾是最甜美的序曲。

(②生活是一首歌,悲喜交加、刻骨铭心的经历是最华美的辞藻。

(③芳草地是一篇赋,星星点点、发而幽香的野花是最华美的辞藻。

(④老师是一支蜡烛,点点滴滴、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最灿烂的烛焰。

2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