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反思: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案例反思: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案例反思: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德育
教育案例反思
:关注中学生心理
健康
开学第一周,一个星期三的早晨。
当发现学生L不见,已是课间操之后的事了。
他会去哪儿呢?焦急中,能找的地方全找了,能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也都用上了,结果还是不见L的踪迹。
他到底去了哪儿呢?不停的有问号闪过我的脑海
L是一名借读生,成绩优秀
,又是班里的纪律委员。
平日里工作积极认真,踏实肯干。
读了许多书,又写得一手好,只是他有的时候过于自信,在与同学交往时,常带着我比别人强的心理优越感,因此也就常被人拒绝、遭人冷遇。
为此,我和他交流了许多次,之后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在与同学交往中能注意谦虚待人,尊重和理解别人了,胸怀也变的比以前宽广了许多。
可看问题依然偏激,易走极端,常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这一次的失踪是否又与他的那种桀骜不驯有关呢?我心里更没底了。
中午放学后,闻讯赶来的L的妈妈带来了一个更让我慌乱的细节:几天前的一个晚上,L在睡觉前说,活着
真没意思,烦恼太多了。
莫非他真的会,我强迫着自己不往下想。
整个下午,便在寻找与忐忑中渡过了。
直到晚上九点左右,L终于被找到了。
原来他上午第三节课从学校
出来后,直接去了书城,在那里看书一直到现在。
他离开学校的原因更简单校服脏了,他害怕做课间操时被其他同学笑话。
按他自己的话说:与其让人笑话,还不如一走了之。
好一个与其还不如,好难得的轻松与洒脱。
看着他那轻描淡写若无其事的样子,我内心竟突然涌起了一种莫名的陌生感:这就是我那个推崇信任,重点栽培的好学生L吗?!胸口在隐隐作痛,有关学生健康的话题再次在心中闪过
世界卫生
组织对健康下了如此定义:健康指的是身体的、心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即人格健康。
当前教育改革提出的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呼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着重指出了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更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家庭环境中对学生或存在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校园内学生之间学习
竞争激烈,加上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使学生们承受了沉重的心理负荷。
而在家庭教育中,因父母对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及时正确的教育跟不上步,而形成教育断乳期。
凡此种种,都使这些正处于生理、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的青少年,情绪多变化,感情易冲动,行为难以控制,思想
上不稳定他们因此也常出现一些反常举动,或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
在这方面,我也是惭愧的。
平日里关注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学生诸如勤奋、守纪、听话、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优良品质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致使班级
内不仅一些后进的学生出现了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
像L这样的所谓的好学生也问题百出:脆弱、敏感、神经质、爱走极端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教育的机制、方式、内容的欠妥或欠缺有关,也与像L这样同学的性格特质有很大关系过于自负,自我中心。
有这种心理问题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没有谁能比得上;总是从自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求他人以他为中心,不愿听取他人的建议与意见。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产生嫉妒心理而疏远别人,进而陷入孤独状态。
医学上认为,这样的人,精神上就像一个外壳完整的蛋壳,外表上个性极强,但内心空虚、脆弱,只要轻轻一捏,就成了碎片。
这就是心理专家们称之的蛋壳效应。
无疑,学生L就是一个心理上存在问题的蛋壳少年。
为防止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及相应行为的发生,减少像L这样蛋壳少年的出现,我们应该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找出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运用良好的心理环境来调节情绪,摆脱心理压力。
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因为心理教育离不开学校心理环境的建设。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造成一个文明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如校园宣传标牌和礼貌用语的使用;每月进行一次规范性班级、五项常规的评比;教学楼的走廊科学家的画像、格言警句的悬挂;大面积的绿化,使学校变为花园式的大课堂。
此外,还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如庄重严肃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各班轮流主持
升旗仪式,艺术节
与体育
节的举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等等。
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那么必须对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心理教育力量,使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熟练地应用心理学原理与相关学科心理理论与技巧,努力挖掘日常教学中潜在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适度地心理健康教育。
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断乳期,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与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中学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们的生理与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学校、父母对他们及时正确的教育又跟不上,从而形成了这段时期内危险的心理断乳期。
他们虽然进取心强,积极向上。
但同时,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烦恼与失望的情绪。
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
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内心的困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
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以及创建师生定期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