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学案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揭题
师:“不用颜料不用笔”能画画吗?(学生自由说)有几个小动物真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他们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揭题板书,读题)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圈画课后生字。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相互检查课后生字认读,读准多音字“着”,相互评价,正音。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5.师生合作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三、读中感悟
1.教师:下雪了,几个小画家来到了雪地上。

都有谁来了呀?(在书本上标出来,再指名回答,师相机贴图)
2.出示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3.教师: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画画的吗?他们都画了些什么?(齐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游戏(找朋友):这些小画家的画,老师也带来了。

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黑板上的小画家也想找到自己的画,请你们帮帮他们吧!(指名把相应的动物脚印的画,贴到
小动物旁边。


5.教师:小动物们画得多漂亮,你觉得小动物们的画像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句很美的话吗?如“(小鸡)的画像(竹叶)。

”(课件出示)
6.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漂亮的画吧,你觉得小画家们在画画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用颜料和笔吗?(不是)那他们是怎么画的呢?书本上是怎么说的?赶快找一找吧!(出示句子: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7.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他们说着笑着,忽然小鸡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

谁没来?学生接:青蛙。

(师贴图,生齐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8.青蛙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生答:他在洞里睡着啦。


9.冬天来了,小青蛙正在冬眠呢。

(师简介青蛙冬眠的习性)除了小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蛇、松鼠、蚯蚓、乌龟、蝙蝠、熊。


10.师小结: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他们在雪地里的画卷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手印和脚印去操场上画画,做做“沙地里的小画家”。

四、书写指导
1.教师:雪地里的小画家送了我们这么漂亮的画,我们是不是也要写几个漂亮的字送给他们呢?(出示生字)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看看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牙、马、几”。

(注意:“几”第2笔是横折弯钩,一笔写成,弯部要自然;“牙”的横笔和竖折之间不封口;“马”第2笔竖折折钩为一笔写成。

)学生观察后写一写,在生字本上练习。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我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但整节课缺少朗读环节,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朗读的训练。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

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

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牙”等11个生字。

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重点)
2.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

(难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
验过程,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图文结合,指导朗读,游戏助学,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等,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上课后,首先和同学们玩一个手印版画的游戏,把孩子们带入雪的世界。

随后引出课题,现在,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你们知道是谁吗?请听老师读读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一遍,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开始认读时会比较困难,但可以从小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认读生字,将不会读的生字划记出来,知道自己哪些拼音学得好,哪些学得弱,在教师示范读写时才会更有重点。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内容,并带学生逐句分析课文,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全文共六句话,教师用多个问句引发学生思考。

(1)下雪了,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玩耍,它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让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2)说说谁来到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
(3)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画了些什么呢?学完后,通过“对号入座”的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加深记忆。

(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并在这里制作了个微视频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小画家是如何作画的。

(5)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里和小动物们一起画画呢?(读出问答的语气)
(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四)指导学生背诵
可以采用填空背课文、独立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背等多种方式。

(五)小结
读了这篇文,我们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趾形状不一样,还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六)拓展
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编成儿歌写下来。

六、说板书设计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雪花的颜色
人们经常用“像雪一样白”来形容一个物体很白,雪都是白色的吗?
1969年12月24日,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瓦腾湖附近下起了雪。

到了傍晚,雪越下越稠,颜色也不像白的了。

因为是晚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是当地居民们早上起床后向外一望,不由得吃惊地吐出舌头,他们看到的竟是一片黑雪。

那种油腻的好像糖炒栗子锅里炒黑了的砂子似的黑雪,粘在衣服上,把衣服都染脏了。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生态中心的科学家们闻讯后赶到现场调查,发现雪里包含有许多工业污染物质,其中有大量杀虫剂。

人类文明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天空下黑雪的怪事,自然不只这一次。

在十九世纪,英国的苏格兰曾经下过几次黑雪。

那时候苏格兰的工厂里,燃烧的是黑烟冲天的烟煤,大量的煤烟和尘粒聚集在空中,有时就粘附在雪花上,把雪染黑了。

1897年11月9日,在俄国的彼得堡也下过一次有趣的黑雪。

这些黑雪的粘附物不是杀虫剂,也不是煤烟,而是像小蚂蚁一样的小昆虫。

亿万个黑色的小昆虫躲藏在雪花上,与雪花一起飘落下来,好像撒了煤粉似的黑乎乎的一片。

人在雪地里踩一个脚印,不久脚印里便聚集了更多的小昆虫,脚印变得更黑了。

既然天空中下过黑雪,有没有下过其它颜色的雪呢?
当然有。

在红海一带,历史上多次记载有血雨。

血雨就是下红色的雨。

可惜那里温度高,很少下雪。

不然,有关红雪的记载一定会出现的。

世界是多么广阔,其它地方真有下过红雪的。

我国冰川学家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研究冰川时,曾遇到过红雪。

这是因为印度洋西南季风有
时带来很多非常细小的红色水藻,这些红藻附在雪花上降落下来,把雪映得红艳艳的,好像天女撒落的红色花瓣。

还有黄色的雪。

我国天山东段和阿尔泰山上,有时飘落下来的雪花是带着黄颜色的。

雪花之所以变成黄色,是因为它们身上夹杂有从沙漠里卷扬起来的黄色沙尘的缘故。

欧洲阿尔卑斯山上,也下过黄雪。

撒哈拉大沙漠的黄尘,从空中越过地中海,把那里的雪花染黄了。

根据以上情况,文学上的“像雪一样白”的比喻,有时候在科学上不一定适用。

即使是最干净的雪,当它们降落到地面后,也会随着它本身的结构而具有特殊的颜色。

比方说刚降下的松软的雪,常常具有淡淡的蓝颜色;被风吹得密实的细雪,闪烁着银子般的光泽;在冰川上,由粗细粒雪组成的老雪,表面是淡灰色的,而在深处则呈现出淡绿色。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