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催化教材燃烧法净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催化燃烧法净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一、实验目的
涂料,印刷,喷漆,电缆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含有多种烃类化合物的废气,这些废气的排出对大气环境将造成严重污染。

催化燃烧法可在较低温度下对这些有机废气进行处理,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受组分浓度限值,应用广泛。

催化剂活性优劣直接影响治理效果。

因此催化剂选择是否得当,将是实现该法的决定因素之一。

本实验利用丙酮作为有机污染物,净化处理。

本实验要求如下:
1、 弄清自行设计并安装实现催化反应的工艺流程,掌握有关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2、 了解催化剂活性测定基本方法,并学习选择和评价催化剂;
3、 学会工艺条件试验方法,通过实验选择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催化反应提供设计依据。

二、实验原理
烃类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

若采用适宜的氧化型催化剂,则可使燃烧温度降低(300~400℃),且无火焰产生。

丙酮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发生深度氧化反应。

O
3H 3CO 422233+⎯⎯→⎯+催化剂O COCH CH
催化反应一定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这个温度称为起燃温度,不同催化剂起燃温度不同,起燃温度高低及丙酮转化率大小是评价催化剂活性的标志。

三、实验装置、流程仪器设备和试剂
本实验流程分为三部分:配气部分,催化反应部分和测试部分。

配气部分:空气泵减压分成两路,一路作为稀释气体进出混合器,一路进入丙酮发生器,将挥发的丙酮带出,然后也进入混合器,气体混合均匀,测定其浓度;
反应部分:混合器预热后进入催化床,并穿过催化剂层,内装200ml催化剂。

该反应管置于管式反应器之后,当管式加热器电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丙酮便在催化剂上反应。

反应后气体通过取样口进行间歇取样,经夹套水冷却后进行测量,由此可以得到丙酮组分浓度,并计算其催化转化效率:
%1000
×−=
i
i C C C η
经过催化反应器后未分解的丙酮气体,在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后排放到大气中。

四、实验步骤
1、将200ml MnOx/Al2O3催化剂装入反应管,将200ml 10~20目石英砂装入气体混合管,按
照流程将各单元连接起来。

2、检查系统有无漏气,电路是否正确。

3、启动气泵,调节转子流量计3和转子流量计6的流量,使操作空速Vsp保持一致:
θ/
Vsp=;Vc为气体流量,θ为催化剂体积;
Vc
4、打开电加热器的开关,按照指定程序升温,待进气温度稳定在200℃后,测定反应器进出口的丙酮浓度。

控制反应温度在200~380℃范围内,每升高一次温度,测定一次浓度值。

5、把温度控制在丙酮的转化率达到90%条件下,调节气量使得空速从5000h-1变化到40000h-1,应尽量保持反应器进口丙酮浓度不变,依次测定在各空速条件下,气体进出口浓度,并计算空速与丙酮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6、在丙酮转化率达到90%的温度条件下,调节两路气量大比例,使配气浓度从几百ppm变化到几千ppm,尽量保持空速不变,依次在各进气浓度条件下,测量丙酮在反应器进出口的浓度,通过计算得到气体浓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7、利用有机废气测定仪所带的采样泵,从不同的采样口抽取气体,并测得丙酮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整理
1、保持进口气体流量,改变温度条件,研究温度变化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2、保持实验温度,改变气体流量(浓度),考察气体流量(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对上述三种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讨论。

实验记录表:
班级 ; 组: ;姓名:
温度(℃) 150 200 250 300
进口浓度(ppm)
出口浓度(ppm)
去除率(%)
班级 ; 组: ;姓名:
流量(m3/h) 0.02 0.05 0.10 0.15 进口浓度(ppm)
出口浓度(ppm)
去除率(%)
七、思考题
1、分析一下影响实验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一下反应温度,气体进口浓度,空速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