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广角·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随着城镇化的全面推进,这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服务大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新型城镇化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标准
一是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雁阵意识,突出引领作用。

群雁看头雁,基层看支部。

基层党组织首先要主动吃透党和国家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和理论,自己要相信,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把这些政策和理论宣传好、解释好、贯彻好,让农民群众真心实意地、发自内心地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凝聚共识谋发展的作用。

二是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法律意识,充分发挥调解作用。

拆迁、搬迁、移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

在此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相互胶着,利益分配的不公容易引发各种冲突,农民群众往往是冲突的弱势一方。

此时,基层党组织应及时掌握信息、了解民意动向,依据法律法规化解矛盾于萌芽之中,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完善救济帮扶作用。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是不可能让农民立即完全变为市民,相当一部分人仍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造成上楼致贫现象。

二是城市的生活方式,农民短期内难以适应,生活容易陷入无所适从之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要充分利用国家社保政策,扶危救困帮助困难群众减轻生活负担;加强进城农民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富民。

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任重而道远
一是人员流动性大且较分散,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削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党员加入到了打工潮中去,留驻农村的党员人数少之又少,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发挥,就连基本的党员民主生活也无法正常进行,农村基层党组织经常处于“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有事找你闹,不解决就告你”的境地。

二是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威信降低,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性、模范示范性弱化。

部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受客观环境和自身素质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桥梁纽带作用,使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受损,党在农村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陷入被动。

主要表现为少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作风和形象,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直接影响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三是部分党员本身人文素质偏低,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下降。

目前,大多数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党员年龄偏大,年青党员人数偏少;大多数党组织书记为土生土长的大龄党员担任,少数为镇下派年青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担任。

老党员、老书记,往往因年龄大、文化素质低,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是“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新补充的年青党员以及选拔进农村的大学村官,缺乏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是“学院派”的领导者、带头人,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是“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创新模式,完善制度,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要把基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教育管理常态化。

设立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进行网络沟通,掌握思想动态,传递党组织的活动信息。

2.培育并举,提升能力,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当前,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提升政治素质。

通过“三会一课”、党员“百分赛”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二是提升发展经济的能力。

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创优平台,选派结合,充实各村党员干部后备力量。

一是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各村优秀青年返乡创业。

立足实际,围绕特色产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用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成长平台和发展前景来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二是拓宽渠道,为各村选拔优秀后备人才。

三是选派优秀人才,到村挂职任职。

针对后进村,要采取选派形式,选派大学生村官、本村在外致富能手等到村挂职或兼任村党支部书记,解决这些村干部选拔难的问题。

4.优化设置,搭建平台,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一是优化党支部设置。

着眼于基层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原来按行政村设置党支部的传统方式,跨地域设置党支部,使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二是搭建载体服务平台,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为重点,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活力,探索建立基层党建统筹推进、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拓展设置领域。

根据各村各社区实际,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面临的挑战
及应对之策
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 蒋伟平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基本力量,在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加强其自身建设,切实肩负起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一重要历史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基层党组织 农村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11-0213
·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