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科技大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研究——石龙立思辰科技中心
方案修改
第一次汇报 第二次汇报
第一版方案主要缺少了对场地前城市公共绿地的呼应,修改之后的方案将公共 绿地和场地内绿地相结合。形成一条绿化轴线。
PART
03
基地调研
位于武汉市光谷中心城内,北临高新大道, 西靠近光谷五路,东靠近松涛路(规划零 售街),同时地铁29号线和19号线在西 面、南面经过,与轨道交通密切联系,公 共交通及行车条件优越。。
3具体要求
PART
02
案例研究
新时代商务广场建筑设计方案
一、基地条件
本项目位于某城市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建筑总用地面积7379平方米。基 地西、南两侧滨临城市交通主干道,西北两侧为某高档住宅小区。 基地位置视线通透,地势平坦。周边基础设计完备。
案例研究
二、规划构思
1.总平面布置
总图布置结合原有地形的优 势,呼应周边的交通流线组织 方式布置。 主体建筑物大致呈环状布置 在地块靠北位置,让出前方空 间作为集中疏散广场,兼作为 商业部分的配套。地面形式主 要以硬质铺地为主,这种做法 降低了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 本。 空间上看,形体上采用的是 “主楼+群楼”的形式,这种形 式是为了迎合商业建筑对大开 间的空间上的需求。并且,裙 楼与主楼之间的交相辉映也让 建筑本身在空间上形成层次感。
光谷科技大厦
目
Part 1
任务书分析 案例研究 场地调研
录
CONTENTS
Part 2
Part 3
PART
01
任务书分析
本区域位于武汉市光谷中心城内,业主拟在用地上新建商业办公综合体,建设光谷科技大厦项目。 本项目总体定位为“新形象、新服务、新生态、新智能”,项目建成后主要服务于中心城招商引 资和企业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园区展示、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和中介咨询、企业服务、智慧政务 平台等。
案例研究
2.景观布置
本方案中景观的布置方式采用“一轴两心”的 设计理念。融入中国南方建筑“前庭后院”的设计 思想。 一轴:景观主轴的由城市主干道的十字路口 引入,贯通基地本身。由于城市道路的性质决定了 该十字路口有一种重要的地标性质,并且这里将会 成为视线的一个集中交汇的地方。 人群视线由远及近,引导进入建筑主体。转弯 处采用矮型灌木和水池的景观处理,营造一种“屏 风”的作用,产生似隔非隔的意识形态。彰显建筑 本身的一种卓越气质。 两心:两心是围绕建筑的“前庭后院”打造 的。前庭主要为广场铺地,视线较为通畅,但是在 视觉上缺少一种视觉中心。所以在此处设计景观水 池(旱喷)一处,对内作为景观的重要节点,对外 作为视线引导的一种方式。后院主要是切合办公出 入口设计的。由于入口四周被周边住宅包围,相对 空间较为压抑,留出一定景观空间后形成一种叫我 开阔的视界。这对于建筑形体本身也好,对于使用 建筑的人群也好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2项目内容
A B
2、建筑界面 ⑴A地块 沿地面北侧、东侧临街面建筑贴线率不低于70%,首层保持一定界面活跃 度,不宜布置过多商业入口。 ⑵B地块 沿地面东侧、东南侧临街面建筑贴线率不低于70%,首层保持一定界面活 跃度,不宜布置过多商业入口。
1、建筑体量 ⑴建筑高度:裙房部分 建筑高度不低于2层,A 地块塔楼建筑高度宜为 85米,B地块塔楼建筑 高度宜为60米,塔楼高 度可在10米范围内上下 浮动; ⑵塔楼位置:A地块塔 楼位于地块西北角,B 地块塔楼位于地块东北 角; ⑶建筑后退要求:后退 高新大道道路红线25米, 后退周边道路红线5米。
案例研究
3.流线布置
地块的良好交通为流线设计提供了 诸多便利。 流线分为三条:消防流线、机动车 流线、行人与非机动车流线。消防流线 为一条4米宽的环道。前方广场可兼作 为消防登高场地。机动车在地块内的停 车形式为路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 方式。多数车辆在进入地块以后直接由 坡道下至地下进入办公楼的人员可直接 由电梯上至办公区域。少数车辆由消防 车道进入,在边缘停车位可进行短时停 靠。人流及非机动车从入口广场进入。 非机动车由入口进入地下车库。 此种形式让路面及广场更加整洁完 整,方便了物业管理,降低了维护成本。 并且在使用上完全将人流与车流进行区 分,使用上较为方便。
科技馆
会展中心
3实地调研周边环境
125米
150米
A B
125米
150米
125米
125米
3实地调研周边环境
场地周边建筑 主干道 无坡度
场地周边道路
4周边环境分析
基地分析-交通分析
未来要修建的公交站, 位于TBD核心区旁,靠 近基地。
目前已经存在的公交站, 临近光谷管委会,经常 有大量人群上下车。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石龙立思辰科技中心
场地区位
案例研究——石龙立思辰科技中心
场地对比
位置特征: 1.长安街沿线 2.石龙经济开发区入口区域 3.产业定位:科技办公 4.要求具有良好的沿街形象
位置特征: 1.位于高新大道旁 2.场地位于光谷中心城TBD核心区入口区域 3.产业定位:办公,商务配套 4.要求具有良好的沿街形象
1项目定位
A B
在A、B地块内分别设置2栋5A甲级标准型写字楼,沿高新大道区域设置 不低于2层商务配套裙楼。
A地块塔楼位于地块西 北角, A栋是人流集中 及形象展示聚集地,主 要设置商务配套功能, 包括党建功能、展厅、 集中配套区、会议室、 停车场等功能。 B地块塔楼位于地块东 北角,B栋主要承担商 务会议功能。
4周边环境分析
场地周边设施
Hale Waihona Puke 后退高新大道道路红线25米
主入口
后退周边道路红线5米
游客 绿地
游客
将AB地块的绿化区域相结合,裙楼与地形相结合,呈阶梯状。可 供游客休息,让更多的游客看到森林公园的美景。
案例研究
四、建筑单体设计
设计原则:现代、大气
建筑物采用现代的元 素进行打造。具备其独特 的气质,并有城市地标的 内涵。 建筑平面:建筑平面 主体呈现“心形”。
案例研究
功能上主体建筑的一二层为商业面积,以大开间卖场为主;裙房三层为多功厅;主楼三层 以上为办公部分,其中奇数层为大开间办公用房,偶数层为小开间办公用房;负一层为地下车库 与辅助用房。建筑竖向:立面形式以竖向线条为主体,受建筑物高度限制,主楼体量的高宽比较 小,故将其立面分为横向三段,将顶层女儿墙拔高凸显气势。
案例研究
建筑材料上采用实体墙与幕墙相结合的形式,并结合横向三段的划分利用建筑形式 美的法则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使用流线上,在设计中将办公流线、商业流线、货物流 线、报告厅流线分别作单独设置。避免其相互交叉。 建筑结构上,建筑物采用的是框架结构,主楼部分有电梯间围合成的小型筒体结构, 能有效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建筑防火设计,建筑物各部分均满足防火疏散 要求,内设自动喷淋系统,防烟防火报警系统。
案例研究
4.地下车库布置
地下车库包括:机动车停车库、非机动车停车库、服务及设备用房三部分。 机动车停车库包括九十个停车位和车道,采用单口双车道的形式。转弯及车道宽度 均满足规范的要求。非机动车停车库设单独入口进入,也作为机动车库拓展的预留空 间。服务及设备用房包括空调机房、水泵等设备用房和消防控制室。此类用房置于地 下,增大了地面建筑的使用面积,增加了建筑的商业价值。
1区位简介
• 光谷中心城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 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夏季长达135天; 春秋两季各约60天。
2 气候环境
管委会
科技馆
会展中心
3实地调研周边环境
管委会
1项目定位
概念设计要遵循的目标 定位:在品质上能代表武汉市写字楼发展趋势,成为行业标杆。 功能:该项目应体现光谷新中心商务、智能、生态、人居体现的新方向,在功能上 要满足企业办公的功能、同时体现企业公共服务功能。 形象:体现光谷未来发展形势,体现区域个性,展现商务核心区形象,应具有一定 标志性。 空间:可体现生态、开放、创新、科技智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特色的交融空间, 强化与区域特色、文化的联系,强化与人的亲和力。
基地分析-景观视野分析
基 地
基地眼高新大道建设,应考虑展现良好的沿街形象。北邻高新 大道,远眺九峰山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
主要车流
4周边环境分析
4周边环境分析
4周边环境绿化
商业(包括办公,金融 ,酒店,零售) 居住 混合多功能 文化、公共设施 工业用地 教育科研 行政 公共设施 特色公园 生态绿地 防洪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