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ppt课件(39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从描写演出场面的 段落中找出你心目中的美 句, 与 组内 同学 一同品 味。并用一个词语概括它 表达了哪一方面的“美”。
理清思路 整体感知
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 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
表达感受(1-10)——观赏舞蹈(1118)——赞美感谢(19-21)
阅读品析
卡拉玛姐妹的舞 蹈给“我”最强烈 的感受是什么?
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对自 己喜爱的事物发出自己的感慨。曹植 在《洛神赋》中就曾这样描述“皎皎 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 雪。”白居易面对醉心的舞姿,留下 了这样的语句而“珠缨旋转星宿摇, 花蔓抖擞龙蛇动。”晏几道则道出了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 风。”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利用各种 媒介将自己心中的美,记录在案,同 学们肯定记得,在西游记中,只有一 集的内容是有关于舞蹈的,而这舞蹈 就是来自古印度“天竺。”那么下面 就请同学们看看这段舞蹈,请你们注 意观察舞蹈演员的动作、服装等方面, 再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段舞蹈。
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印度文化是滋养民族艺术的食粮。所有优 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 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的 营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 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 优美动人。
了解印度文化
端凝 chìzhà xī 息息相通
píncù
颦蹙 xiè
càn
粲然
chēn
嗔视 kuò
wǎnzhuǎn 低回婉转 yán 尽态极妍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dāngháng 本色当行
闭眼倾听,想象卡 拉玛姐妹舞蹈的情景。 卡拉玛姐妹为什么能舞 得那么动人?(可用文 中的句子来回答,也可 结合文中的句子谈自己 的理解。)
拓 展 延 伸 , 描 绘 美
提示与要求:
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 2、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模 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 3、结合课文12—18段描述,综合运用精致 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 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
各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1、 2、3中的一种方式表达。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 在印度历史上,印度宗教以及宗教神话就一直贯 穿于这古老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印度社会 各阶层文化的组成部分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 形式:舞蹈、音乐、雕刻、绘画等内容也都受此 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如:课文中提到的 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宗教中都有其象征 意义,舞台的背景也充满宗教色彩。
手势是印度舞蹈中一个 重要的特点,大多数印度舞 蹈中对手势的意义都有严格 的规定,通常来说,单手可 以有28个姿势,双手24个。 加在一起总共有52个姿势。 而每一个手势,再结合上臂 膀的挥动、身体的扭动则可 以表达上十种不同的含义 . 而“会说话”的并不光是手 势。印度舞蹈中对演员的面 部表情也有高到几乎变态的 要求。 九种“拉斯”(意为“味 道”)是每个演员都必须要 熟练掌握的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 上的花朵,要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 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 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 写“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 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 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在舞蹈的狂欢中, 她忘怀了观众, 也忘怀了自己。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 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 的?
飞动的美
身体 服饰 神态
心灵
初读课文,发现“美”
听读课文11—18段,找出卡拉玛 姐妹舞蹈中美的细节、美的画面, 用波浪线标出来,并将发现的成果 结合文章语句表达出来。(提示: 可以从服饰、动作、舞姿、神态、 外貌等方面去寻找。)
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描写这动 态的美?
小练笔
用你所学到的 精致的形容词, 生动的修辞手法 等语言技巧,来 表现自己所看到 的和想到的。
课外积累 查找积累古今诗文中精彩的描 写歌舞的佳句 如: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 中描写音乐的诗句。
用明亮的眼睛去 观察 用美好的心灵去 感受 用灵巧的双手去 描绘 用优美的语言去 表述 …… 艺术——就在你 我身边!
湿婆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 他出现的时候经常伴随着死亡的种种征兆。 他的座骑是一头青牛,湿婆的身上经常涂 有死人的骨灰,散发着恐怖... 但是这并 不是说湿婆就因此而不受人们的敬仰,相 反的,湿婆在印度教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 位。
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
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 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 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 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 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 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 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达 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
不是技巧之舞。
神态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舞姿美
表现 语言美 舞蹈美
服饰美 外貌美
动作美
赏读课文,读出“美”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有感情朗 读,可以单独读、组合读、接龙读,边读 边在脑子想象舞蹈的情景画面,使自己沉 浸其中 。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
2、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 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 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
3、修饰性的词语
(无限的)哀愁 (无边的)喜乐 (低回婉转的)娇羞 (叱咤风云的)盛怒 (细腻妥帖的)梳妆 (铮铮的)弦响 (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 (优美的)诗歌故事 ……
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 表演,至少包括 6段,通常只 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 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 度,无论在哪里,你都 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 无论男女、无论老幼, 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 聚在一起,鼓一敲,就 可以跳起舞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 度的舞蹈,那就是“会 说话”。人们不是用口, 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 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观舞记》 与 《安塞腰鼓》
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 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 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3、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异: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 《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2、《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 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写观众的反映等。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 舞蹈的发祥地。印度传统舞 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 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 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 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 手、眼、身、脚、步严密配 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 万变。
观 舞 记
冰 心
读一读,写一写
yīyā
咿哑
mù
静穆
níng
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 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 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 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为古典舞蹈 和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 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 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 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 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 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 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 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 那样垂向抬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 羁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 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 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 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 然。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 启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研读课文,感悟“美”
①最贴切的词语;
②最妙的修辞; ③最美的句式; ④最细致的观察;
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
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 3、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1、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如同一个婴 儿” “她是一只雏凤” …… “假如……假如……假如……假如……” “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