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创新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创新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02T14:30:01.96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作者:阿依夏木•艾麦尔[导读]
阿依夏木•艾麦尔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 843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84-01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肩负起新时代执政重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需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就要求做好新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本文从教学培训方式、教学理念、长效培训等方面,浅析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模式。

一、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至关重要
1、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是完成培训高素质干部队伍任务的必然要求。

抓好党校干部培训、强化组织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党校教育培训干部的使命。

在新时代,我们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必须依托党校这个主渠道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必须与时俱进,更新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使其服务于党性教育体系。

如果党校干部教育效果达不到,党员干部思想源头上抓不牢、政治站位不牢固,就容易出现问题。

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参训干部的学习热情与培训效果,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是继承党校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

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

3、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是解决党员干部培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

党校干部培训管理关乎党的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抓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员干部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这也使得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通过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党性、转作风、增本领。

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是党校干部培训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筛选优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干部培训成果考核制度等都是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适应新时代要求拓展和深化对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

二、积极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
1、提升党校管理人员素质,优化学员管理联动机制。

一是强化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党校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来自各部门、各行业的参训干部,如何树立党校严谨学风、严肃教学纪律作风的良好形象,第一印象取决于党校干部培训管理人员。

党校要确保面向参训干部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和优良的党性作风。

这就要求党校各个职能部门自上而下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员管理效率。

通过学员一卡通,实现人脸识别打卡等技术,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将管理人员精力侧重点向与学员勤沟通人性化管理方向转变。

开发智能化教室使用情况反馈系统,方便各部门协调使用教学资源,降低党校整体管理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2、创新党校培训课程模式。

一是开发线上课程,运用网络平台丰富参训干部学习途径。

党校要尽快开发线上课程便于参训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学习,同时便于参训干部在参训期间及时复习,深化掌握理论知识。

党校开发精品课程投放到内部网络系统,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的同时,也利于党校教师互相取经。

二是增设党性教育理论深度解读。

参训干部具备实践经验,但是往往缺乏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工夫,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内容务求唯真唯实,向参训党员干部输送最专业最权威的党的理论知识,确保党性教育课程内容时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真正实现党校教师作为"布道者"和"熔炉工"的角色扮演。

三是针对不同干部群体调整党校培训课程内容。

教师在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内容调整,甚至重新备课。

这就需要党校教科研系统在开发课程前期进行目的性、方向性的引导与筛眩通过开展公开竞课的方式,激励党校教师开发满足不同培训班次需求的课程。

3、强化党校师资力量。

一是强化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

做到"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尤其是有计划地邀请各地专业名师、政府机关权威人士面向教师集中授课。

这样做可以保证授课面广,实现同时培训大批量教师的目的,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同时提升培训效果。

二是强化教师的实践锻炼。

分批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机关单位基层单位挂职锻炼,补足理论到实践的应用环节。

教师立足实际工作岗位既可以充分深入思考党校教师研究的理论问题,又可以站在参训党员干部的角度看问题,更能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课程,完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供实践性强的决策咨询报告。

三是优化党校教师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不同于机关也不同于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倒逼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提升科研能力。

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满足参训干部需求、符合党校发展的精品课程,确保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实现党校教育培训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目的。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校事业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有所作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教学科研、思想宣传及智库建设等重点领域力求突破。

坚持理论研究,不断强化思想武装;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党校培训新模式;引进培养结合,促进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抓住时代变革,不断发展完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施恒.浅议如何发挥党校在党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软件:电子版,20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