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儿科门诊就诊的400例手足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两组在一般常规补液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喜炎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50%(127/200)、32.00%(64/200)和95.50%(191/200),与对照组的49.00%(98/200)、40.00%(80/200)和89.00%(178/200),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皮疹及疱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佳,推荐使用。
标签:喜炎平;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于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主要发病在5岁以内的小儿之中,春季发病率最高。
主要的表现为患儿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并伴有发热[1]。
如及时诊治、轻型可自愈,重者可能会发生脑膜炎、肺水肿、脑脊髓膜炎等并发症[2,3]。
自2013年9月份开始,本院研究采用喜炎平对手足口病进行治疗与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儿科门诊诊断的400例手足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的、平均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200例。
男98例、女102例,年龄在0.5~5岁,平均年龄为(3.2±0.9)岁;对照组200例。
男107例、女93例,年龄在7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3.7±1.1)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的临床表现等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补充能量、维生素C、维生素B2等常规的对症治疗,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补液的同时,加强口腔及疱疹的护理。
另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249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支装2ml:50mg;5ml:125mg;10ml:250mg)用法用量:0.2~0.4ml/(kg·d),加入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滴。
1.2.2对照组一般治疗同治疗组。
另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国药准字H19993639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规格1ml:0.1g)用法用量:1.0~15.0mg/(kg·d),加入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滴。
1.3疗效观察[4] ①显效:治疗3d后体温恢复正常水平,治疗4d后皮疹完全消失,疱疹全部结痂,且无新的皮疹和疱疹出现;②有效:治疗3d后,体温基本稳定,皮疹及疱疹大部分消失或结痂,无新出现迹象;③无效:治疗3d后,
体温仍未下降,皮疹及疱疹并未消退,甚至仍继续出现新的皮疹和疱疹。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软件分析。
数据比较以χ2检验。
计量数据以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
3.50%(127/200)、32.00%(64/200)和95.50%(191/200),与对照组的49.00%(98/200)、40.00%(80/200)和89.00%(178/200)相对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之治疗后的退热时间、皮疹及疱疹消退时间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及疱疹消退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占明显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常见的进行传染性疾病,通常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来传播的。
一般发病年龄在5岁以内,2~3岁小儿发病率较高。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在2~10d左右,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症和疱疹,同时伴有发热[5,6]。
该病预后良好,轻型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但重型可能会引发循环障碍、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
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和全身支持治疗[7]。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类药物,对DNA和RNA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10]。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抗细菌的功效.其作用机理为占据病毒复制DNA 或RNA与蛋白质的结合位点,阻止病毒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病毒。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5%和95.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9.0%和89.0%,P<0.05。
而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退热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研究发现,单独使用喜炎平和利巴韦林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5.5%、89.0%,但通过年临床经验,药物联合应用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佳,因此,我科下一个研究课题核心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详细研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NICHOLAS J,MIHIM D.Evaluation and Meta Analysis of Xiyanping and Ribavir in Treatment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14,20(9):231-236
[2]王晶,任吉祥,谢雁鸣,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15.
[3]王燕萍,焦凯,何忠芳.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236.
[4]吕华坤,陈直平,马力.151例手足口病患者病原学相关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3(6):350.
[5]许哲洪,邹新英,杨跃萍.喜炎平、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12):2104.
[6]冯德刚,杨莉君,陈华英,等.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32(6):35.
[7]柯炜,陈丽娜,辛晨晨.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2):82.
[8]林昌锋,邢诒雄.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
[9]董巧丽,柏金秀,孙东明,等.喜炎平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