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题集锦-名师教育(word)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题集锦-名师教育(word)1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答案】D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D.稀盐酸除铁锈时,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方程式6氯化铁和水;是化学性质。
选D
2.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都具有导电性
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金刚石不是黑色固体,错误;
B、金刚石不导电,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C60是由分子构成,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
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4.关于CO2与 CO 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CO2比 CO 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都能溶于水;CO2 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
C.用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O 用于冶炼金属
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 CO2比 CO 多一个氧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
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A错误;B、性质:CO2能溶于水,CO不溶于水,CO2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故B错误;C、用途: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故C正确;D、危害:CO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点睛∶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原子和分子讲种类,讲个数。
CO有毒,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是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气体。
5.“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的推测是成立的。
此项正确。
B碳海绵是碳的两种单质组成的,所以其为灰黑色固体的推测是可成立的。
此项正确。
C碳的单质大多难溶解于水,此项推测不正确。
D碳海绵中主要含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此项推测中成立。
所以应选C项。
考点:碳的几种单质
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
A.组成元素相同B.分子结构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D.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一氧化碳分子比1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元素均显﹣2价,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N2B.CO2和N2C.CO和CO2D.N2和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还原性,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B。
8.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都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C. ①④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A。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2可用于光合作用,错误;
B.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错误;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C。
12.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验满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制取。
B.生石灰不仅吸收水分,还与二氧化碳反应。
C.收集。
D.验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验满等实验操作。
13.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A.加热B.用砂子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D.加碳酸浸洗
【答案】C
【解析】
A、采用加热的方法容易损坏热水瓶胆,错误;
B、用砂子擦洗,不易操作,会损坏热水瓶胆,错误;
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能除去水垢,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碳酸(酸性较弱),错误。
故选C。
14.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烧瓶中形成喷泉,正确;
B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中的压强减小,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正确;
C中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任何现象,不能证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
D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把二氧化碳吸收了,澄清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故选C。
15.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C
【解析】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 D.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
选C
16.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正确;C.二氧化碳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错误。
考点:考查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正误判断的知识。
17.下列物质在应用中,只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
B.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
C.用二氧化碳灭火
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具有吸附性.故选项错误;
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
C、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滑腻.故选项错误;
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8.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A.1∶1B.1∶2C.3∶8D.3∶11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根据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它们之间的比即可正确解答。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O2点燃
CO2
12 44
故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44=3:11,故选D
19.如图所示,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一会后再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
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图B的现象是: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
C.图C实验一段时间后振荡,只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D.图D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瓶口可能出现蓝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所以该实验可验证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选项正确;
B、图中的铜片受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受热部分的铜片由亮红色变为黑色,选项正确;
C、集气瓶中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和一氧化碳,当插入灼热的薄铜片,铜片上的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错误;
D、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中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这是一氧化碳燃烧形成的,选项正确,故选C。
20.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B.碳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C.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不会造成酸雨,选项错误;
B、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C、用点燃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则必须加入氧气,但这样又会引入氧气杂质,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或氧化铁以使一氧化碳氧化,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选项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