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开放性教学目标 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立开放性教学目标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给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解读新课标、吃透精神、实施新的举措,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社会造就更多
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开放性;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
全面启动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趋向。
它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
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 力求从语文教学的目的、目标、观念、实施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
文学习能力,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面对课程改革的形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
标准,尽快形成新理念,实施新的举措。
—、确立开放性的教学目标
每一位学习者都有巨大的潜能,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帮助他们发现并充分发展这些潜能。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语文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完善。
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现念,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确立开性性的教学目标.
1.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中,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表述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了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情绪、兴趣、动机和意志等各种情感
目标,这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而得到人格、气
质和修养的内化。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情感态度与饮值观”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
2.建立开放性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
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
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
过程。
这个认识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各项目标间的开放、渗透和融合。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育的本质在于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因此,学生应是教学活
动的主体。
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语文, 在体验中“学会学习语文”,就
是培养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1.认识主体
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必须从以往只关注语言知识学习的教学发展到关注学生语言学习
整个过程,即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发挥和想象,或重组或剪辑或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
践性的教学任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尊重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因此,
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只有在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的支持下,学生才有足够的安全感,自主地学习,学生
的思维之花才能绽放。
尊重主体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
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
尊重主体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分类施教,
及时反馈,整体推进,课下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勤于辅导,多做调查,及时调整,在心灵的
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中实现知识的共存与个性的发展。
3.发展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是学习化社会的教
育趋势。
要发展主体必须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
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不同,但有其共性。
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内在情感
体验与感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不知、懂不懂、会不会,还要建构一种使学生积极参与
认知、真实流畅表达情感、进行深层次思维活动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
体验和感悟来学习英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策略。
其次,在传授新知识或解决问题过
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学法,
还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4.研究主体
把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确立进步的学习观。
在语文学习中要体现人
文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获得人生体验、人生意义和人生启示,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
既要重视教学环境、语言情境的创设,更要注重教学民主,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宽松
环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第一位的。
无论多么美好的教学设想,在学生冷漠或厌烦的情绪
中都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
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应以积极的情感
体验和深层次的思维参与为核心,应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学习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学习
的过程同时也是反馈、反思、激励、发展的过程。
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及时地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做出价
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通过评价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
程中不断体验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
面发展,也可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
水平。
所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带有关键性的一项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评价问题。
中学语文学
科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1.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价值观
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是素
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语文教学不是要看教师是否能讲,也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
多少或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如何,而是要考査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
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
的需要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
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展开课堂讨论,师生合作、生生互动,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既要有量的保证,也要有质的要求。
3.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而且要发现和发
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如学生在
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
面的发展。
一般性发展目标是融合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实现的。
4.改进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
首先,要变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可以
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
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怎样,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最有评价权。
其次,要合理采用量化统计和分析描述的评价策略。
量化统计的评价策略重数据,重实验控制,表述精确,但难以全面地评价教育效果的丰富内涵。
课程改革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可以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语文教
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新课程实施的有利保障,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要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义不容辞地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 3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