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资料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 张“经世致用”,提倡以史为鉴,将学 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努力构筑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3)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材料1:“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 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1)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 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历史地位: A、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
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B、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发展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在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占 有重要地位。
荀子的思想
1 、政治主张: “仁义”和“王道”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孔子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孟子、荀子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焚书坑儒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董仲舒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 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 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专题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现世主义”关系最小的是
B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2014 广东茂名一摸)12.“中国古代山水 面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 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 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 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 想的影响?
• A.道家
•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 C.孟子的“性善论 ” • D.荀子的“性恶论”
• “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韦
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
的现世主义。固然,皇帝也是祭土,他
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
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
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与中国的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4吸、心收学的了建立标佛志着、重建道儒家因信仰素。
的理论任务完成。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1、实质: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2、消极: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等级、
男尊女卑、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 法) 3、积极: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 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自 我约束,身体力行,忧患意识,和谐意识
•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B
•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 1. [2014•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 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二、特点: • 1、从思想内涵看,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
想。 • 2、核心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强调皇权的合法性。 • 3、以神权限制王权。由先秦的民间学术沦
为官方统治哲学。
• 4.[2014•重庆卷] 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 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
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 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 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 遂改。可见,韦宙( )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墨子》
• (2014 广东韶关一调)13.战国 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 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 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
利选”项“与好这声一色观”点的最本接性近需的求 是。 :D下列
二、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 对以孔子思想为标准,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 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
3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4、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 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明清进步思想家共同的观点?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 君权。
一、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出现活跃局面的条件
(1)经济因素: 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 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 制统治走向腐败。
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1、陆九渊的主要观点
(1)世界观:宇宙万物的本 原是“心”,“心”就是 “理”; (2)人生观:“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3)认识论:穷理不必向外探 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 想,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材料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 者,理之依也”
(2)器:客观存在事物 即世界是物质的(唯物思想)
材料: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 。”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李贽提出“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顾炎武呼吁“明学术,正人心,拨 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黄宗羲则 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评价
大一统:国家之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可取,应鼓 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唯心主义, 无稽之谈,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利于封建统治 长久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利于中国封建经济 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理学
程朱理学
程
程朱
颢
颐熹
陆 九 渊
陆
南宋人
王
心
学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明朝人
理学开创者
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集大成者
3、程朱理学
理: 万物本原
内容综述
纲常伦理(人性最高境界)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 理,先有理后有物。 理学的核心
B、“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
• 伦理观:
• 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是一种悲观消极的人生观,代表了 没落旧贵族的利益
2、韩非思想 A、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 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荀子
3 、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思考3: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同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
1、积极: (1)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造成
了冲击; 提出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思
想,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2)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 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局限: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思 想实质);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 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对世界 理是世界的 本原的 本原 异 认识
“心”即理 也
哲学范 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达到理 的途径
格物致知
克服私欲 内心反省
四、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
仁、德治、民本思想,和而不同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 A、无为而治(反对礼治,法治,反对新兴地主
阶级的“有为”主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提倡恢复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 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25.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秦朝法律规定, 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 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D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董仲舒三次书面应答 策问,即“天人三 策”,阐述他的儒学 思想。把诸子百家中 道家、法家、阴阳五 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体系。
(1)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B、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
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
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受到冷落的 原因?
• 1、儒家主张维护周礼,代表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具有保守性。
• 2、主张以德治民,施行仁政 ,不能适应当时诸侯争霸,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 需要。
请就此概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 要内容,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 代特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①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 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 主专制(或回答:倡导个性 自由,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民主思想)
②时代特点:商品经 济蓬勃发展,君主专制日益 腐败。 影响:启迪近代民 主革命.
七、明清之际儒学的影响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2014 安徽合肥一摸)3.元代杂剧《窦
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
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D
•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春秋战国
西汉 宋明 明清
儒学春秋创立,战国时 期蔚然大宗 董仲舒,正统思想
理学形成,儒学成熟
批判与继承,重新 焕发生机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中庸”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注重政治和人事)
学 说
教育 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儒(根本)
(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三教合一”不是儒 教、佛教、道教合为 一体,而是一种相互 吸纳、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B.佛教
A
•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 (2013—201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一诊)1.《老 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左传》中 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 必从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B
• A.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
三纲:封建意识,应当扬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应该弘扬
董仲舒形成了一套以“三 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 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 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 (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他将民本发展成君本,神化君主权威。
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 统治秩序。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和特点?
• 一、实质:利用新儒学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巩固国家统一。
为什么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最有 用?
• 1、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争霸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 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 2、法家有利于新兴地主确立 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 统一。
五、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 者的利益)
1、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节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当兼相爱、交相利。
(3)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材料1:“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 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1)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 须循天下之公(批判君主专制)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历史地位: A、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
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B、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发展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在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占 有重要地位。
荀子的思想
1 、政治主张: “仁义”和“王道”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孔子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孟子、荀子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焚书坑儒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董仲舒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 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 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专题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现世主义”关系最小的是
B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2014 广东茂名一摸)12.“中国古代山水 面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 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 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 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 想的影响?
• A.道家
•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 C.孟子的“性善论 ” • D.荀子的“性恶论”
• “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韦
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
的现世主义。固然,皇帝也是祭土,他
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
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
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与中国的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4吸、心收学的了建立标佛志着、重建道儒家因信仰素。
的理论任务完成。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1、实质: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2、消极: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等级、
男尊女卑、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 法) 3、积极: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 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自 我约束,身体力行,忧患意识,和谐意识
•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B
•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 1. [2014•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 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二、特点: • 1、从思想内涵看,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
想。 • 2、核心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强调皇权的合法性。 • 3、以神权限制王权。由先秦的民间学术沦
为官方统治哲学。
• 4.[2014•重庆卷] 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 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
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 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 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 遂改。可见,韦宙( )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墨子》
• (2014 广东韶关一调)13.战国 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 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 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
利选”项“与好这声一色观”点的最本接性近需的求 是。 :D下列
二、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 对以孔子思想为标准,
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 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
3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4、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 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明清进步思想家共同的观点?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 君权。
一、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出现活跃局面的条件
(1)经济因素: 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 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 制统治走向腐败。
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1、陆九渊的主要观点
(1)世界观:宇宙万物的本 原是“心”,“心”就是 “理”; (2)人生观:“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3)认识论:穷理不必向外探 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 想,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材料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 者,理之依也”
(2)器:客观存在事物 即世界是物质的(唯物思想)
材料: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 。”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李贽提出“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顾炎武呼吁“明学术,正人心,拨 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黄宗羲则 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评价
大一统:国家之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可取,应鼓 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唯心主义, 无稽之谈,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利于封建统治 长久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利于中国封建经济 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理学
程朱理学
程
程朱
颢
颐熹
陆 九 渊
陆
南宋人
王
心
学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明朝人
理学开创者
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集大成者
3、程朱理学
理: 万物本原
内容综述
纲常伦理(人性最高境界)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 理,先有理后有物。 理学的核心
B、“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
• 伦理观:
• 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是一种悲观消极的人生观,代表了 没落旧贵族的利益
2、韩非思想 A、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 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荀子
3 、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思考3: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同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
1、积极: (1)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造成
了冲击; 提出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思
想,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2)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 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2、局限: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思 想实质); 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 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对世界 理是世界的 本原的 本原 异 认识
“心”即理 也
哲学范 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达到理 的途径
格物致知
克服私欲 内心反省
四、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
仁、德治、民本思想,和而不同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 A、无为而治(反对礼治,法治,反对新兴地主
阶级的“有为”主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提倡恢复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 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25.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秦朝法律规定, 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 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D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董仲舒三次书面应答 策问,即“天人三 策”,阐述他的儒学 思想。把诸子百家中 道家、法家、阴阳五 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体系。
(1)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B、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
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
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受到冷落的 原因?
• 1、儒家主张维护周礼,代表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具有保守性。
• 2、主张以德治民,施行仁政 ,不能适应当时诸侯争霸,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 需要。
请就此概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 要内容,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 代特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①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 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 主专制(或回答:倡导个性 自由,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民主思想)
②时代特点:商品经 济蓬勃发展,君主专制日益 腐败。 影响:启迪近代民 主革命.
七、明清之际儒学的影响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2014 安徽合肥一摸)3.元代杂剧《窦
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
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D
•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春秋战国
西汉 宋明 明清
儒学春秋创立,战国时 期蔚然大宗 董仲舒,正统思想
理学形成,儒学成熟
批判与继承,重新 焕发生机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想
政治 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中庸”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注重政治和人事)
学 说
教育 思想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儒(根本)
(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三教合一”不是儒 教、佛教、道教合为 一体,而是一种相互 吸纳、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B.佛教
A
•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 (2013—201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一诊)1.《老 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左传》中 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 必从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B
• A.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
三纲:封建意识,应当扬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应该弘扬
董仲舒形成了一套以“三 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 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 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 (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他将民本发展成君本,神化君主权威。
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 统治秩序。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和特点?
• 一、实质:利用新儒学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巩固国家统一。
为什么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最有 用?
• 1、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争霸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 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 2、法家有利于新兴地主确立 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 统一。
五、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 者的利益)
1、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节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当兼相爱、交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