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考试题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学科基础知识(50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24小时的降水量为50—100毫米,其等级为中雨。

2、太阳系里,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

3、细菌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

4、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食肉动物。

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其“强弱”可用来描述音量,“高低”可用来描述音调。

6、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7、融化的冰靠热能工作;洗衣机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工具。

8、___利用浮力原理,发明了候风地动仪;___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应用在水能、风能等的发电上。

9、___认为生物最初是由单细胞生物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植物都是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

(错误)
2、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这两颗恒星都在天琴星座。

(正确)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正确)
4、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错误)
5、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正确)
三)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开瓶器。

2、下列动物中,鱼类的化石出现在最早的地层中。

3、人们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在温度
非常低的高空形成的纤细羽状云是卷云。

4、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bacd。

5、脊髓既是人体中的联系通道,又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
活动。

四)简答题:(25分)
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至少
要写出五个方面)(5分)
颜色、透明度、硬度、比重、磨损性、断口、晶体形态等。

2、一位学生说道:“鸡不能远飞,鸡不是鸟。

蝙蝠能远飞,蝙蝠是鸟。

”,请你运用相关科学知识给这位学生予以恰当的
解释。

(5分)
鸟是指有羽毛、前肢变成翅膀、后肢适于行走的脊椎动物。

鸡虽然不能远飞,但它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因此是鸟类。

蝙蝠虽然可以飞行,但它没有羽毛,前肢变成翼,后肢适于爬行,因此不属于鸟类。

3、在马铃薯、荸荠、番薯和萝卜中,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5分)
马铃薯和番薯是块茎,萝卜是根,荸荠是地下茎。

块茎是由茎部肥大变形而成,萝卜是由根部肥大而成,地下茎则是茎部在地下生长而成。

4、请设计一项实验,研究“铁生锈和什么因素有关?”
(10分)
研究问题:铁生锈和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吗?
实验材料:铁片、两个密封的玻璃瓶、水、盐酸、酚酞溶液。

实验方法:
1.将两个玻璃瓶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盐酸,然后密封好。

2.在一个玻璃瓶中放入一块铁片,另一个瓶中不放铁片作
为对照组。

3.将两个瓶子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下,观察一段时间内铁片的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观察铁片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现象:在含氧气的玻璃瓶中,铁片表面逐渐出现红色锈迹;而在不含氧气的玻璃瓶中,铁片表面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铁生锈和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
1、在教学《让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这一课时,老师发现学生们的实验步骤存在差异,但都成功地让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了。

对此,我认为这是因为实验的原理比较简单,而且实验步骤也不是特别严格,所以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操作。

2、在这个科学课堂上,学生们对于木星卫星数量的争议引发了老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新课程理念中重视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的体现。

老师没有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鼓励学生们去查阅资料、探究真相,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研究能力的要求。

三、教材设计与评价、命题能力
1、教学设计:《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水和食用油的不同特性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及其环节设计意图:
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水和油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比较水和油的性质,如颜色、透明度、密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讲解环节:让学生了解水和油的不同用途和特性,如
水可以用来饮用、洗涤等,油可以用来烹饪、润滑等,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

4)练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如选择填空、画图等,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设计:《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及其环节设计意图:
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你们平时吃东西时有没有注意到吃进去的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
学生的兴趣。

2)讲解环节:让学生了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消化
器官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

3)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如观察食物在水
中的变化、模拟消化过程等,巩固所学知识。

4)练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如选择填空、口述过
程等,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设计:《认识矿物的性质》(江苏版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矿物的分类、特性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及其环节设计意图:
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矿物吗?有哪些矿物?”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环节:让学生了解矿物的分类、特性和用途,如
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宝石等,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

3)实验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
矿物的特性,如颜色、硬度、光泽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4)练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如填空、解释术语等,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