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灌云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一、语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组是(C)
A.罹.难黄鹂.梨.园管窥蠡.测淋漓.尽致
B.奴婢.裨.益麻痹.惩前毖.后刚愎.自用
C.攻讦.捷.径桀.骜殚精竭.虑诘.屈聱牙
D.亵渎.牛犊.案牍.买椟.还珠穷兵黩.武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佣工/佣金殷切/殷红改弦更张/少不更事
B. 刹那/古刹伺机/伺候惊魂甫定/果园苗圃
C. 怃然/忤逆熨斗/熨帖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D. 包扎/扎实压轴/轴承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D.(A、“更”读音同;B、“刹”读音同;C、“怃”与“忤”读音同)
二、成语
1.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封山,汽车深陷雪中,我们只好安步当车,一步步走到这个座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小村。

B.哀兵必胜,美国这次出兵海湾,一定能打下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C.李强爱屋及乌,因为喜欢王菲,对王菲所在的学校也格外青睐。

D.政府安土重迁,拨给搬迁到外省的移民一大笔搬迁费,使他们在建好新的家园之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1.选C,A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形容悠闲、自得。

B哀兵必胜:多指被压迫而从事正义战争的一方,一定会胜利。

句中美国不属"哀兵"。

D安土重迁: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居他乡。

2.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一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很不应该的。

B.实习老师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但他的人生道路却饱经沧桑。

C.有记者说,本·拉登言辞温和,彬彬有礼,让人难以置信,这就是世界上杀人不眨眼的头号恐怖分子。

D.他从小喜欢拉二胡,直到老了仍不改其乐,一有闲暇便拉上一段。

选C,A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

应改?quot;满不在乎"。

B饱经沧桑: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应改为"坎坷不平"。

D不改其乐:处在困苦的状况仍然很快乐。

三、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记述性、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B(A、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愿望”; C项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先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再“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

D.“解除”和“措施”搭配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公司销售规模位于中小型电机行业第24位,净利润则排名行业第7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业务拓展。

B.制动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制动意味着能量的消耗,减少制动也是省油的一个很关键的部位。

C.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人保将在稳步发展核心主业的同时,积极进入相关的领域,人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可成为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

D.花粉含菌量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收集后未及时脱水或储存方法不当造成的,所以,不仅要多注意含菌总数和大肠杆菌含量,还应格外注意霉菌。

C(A“投资项目”多余,或移到句子的最后作“用于”的宾语;B“减少制动……是……部位”,主宾不配;D“主要原因”与“造成的”重复)
四、语言运用
1.读下面这段文字,从消费者的角度提一条建议,不超过20字。

(4分)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相关部委及各地人民政府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自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就此,记者探访发现,超市方面反应积极,而消费者反响不一:反对、质疑、呼吁、建议,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14.(4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①商家应提供既环保又方便的环保购物袋。

②商家还要想方设法提供更多的方便的替代品。

③商家应对低收入购物人群进行适当的补贴。

2.阅读下面的文段,依照划线的语句,结合语境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我突然想到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神奇。

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
▲,▲;▲,▲,▲,▲;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为大家留下了永远的回味,如盛开的鲜花,如偶然的邂逅。

示例: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舍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光下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逝去的东西也是美丽的,因为它留给我们永不能再的惆怅,如童年的欢乐,如初恋的心跳,如破灭的理想。

(6分,每句3分)
3.一年一度的“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走进广大观众的内心。

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宣读的颁奖辞,虽只寥寥数语,却以升华的激情和斐然的文采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仿照为2007 年福建作文题“季节”写的“感动作文”颁奖辞,为上海卷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拟一段颁奖辞(含小标题),评价一下高考作文题。

颁奖辞的语言力求准确、优美,标题要精练。

(5分)
【标题】在春夏秋冬里穿行
【颁奖词】春华秋实,夏日冬冷;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春生夏荣,秋繁冬枯。

四季里演绎盛衰枯荣,四季里展现人世百态——这里有寒暑相易,日月变迁;这里有冷暖无常、世态炎凉。

在四季的喧嚣中,万物都成了独特的风景。

答:【标题】
【颁奖词】
(二)标题:跨越生命的鸿沟(1分)
颁奖辞:人生之路漫漫,有时繁花似锦,阳光明媚;有时乌云密布,风雨交加。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打击时,我们只能面对,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只要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就能跨越生命中的道道门坎。

(4分)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7分)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很艳丽,很夺目。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慵懒,在完成开花之后,他们将()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给新的花蕊,自己()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

(1)用两个比喻句改写划线句子:(4分)
(2)在括号内分别填上三个动词,使太阳花人格化(不可重复)(3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1)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4分)
(2)腾让闪(3分)
五、文言文阅读
(一)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

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

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

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托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

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汋均水迅急,难进易退。

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

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如是,则立破之矣。

”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

及显达败,军人夜走,多不知山路;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

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

”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

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

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

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

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

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

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

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

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

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木讷少言,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每所征伐,终不言功。

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

”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

”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

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

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

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

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

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

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不可失,吾其.行矣②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且战又不利,因.退走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明主自鉴.功之多少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中使累加存.问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2.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冯道根谋略的一组是()
①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②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
③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④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
⑤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
⑥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根以孝顺闻名,靠帮工养活母亲,母亲去世后,冯道根回家守丧,投奔高祖时,他认为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只要能扬名后世,也是孝顺。

B.齐明帝派陈显达率众军收复南阳等五地,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并向陈显达进言,尽管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派自己的人马跟随部队。

C.冯道根谨厚俭约。

每当部下埋怨他不争功时,他总能用道理开导他们;虽然地位显达,而居住的房屋不加营缮,家中萧然无物,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D.冯道根重到豫州担任军事长官司,豫州将士个个都很高兴。

高祖常常称赞他,认为只要有冯道根在的地方,就能让朝廷想不到又得到一州。

4.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3分)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

(4分)
(3)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3分)
1.D(D项都解释为“看望、慰问”,A项第一个其是表商婉语气的副词,第二个其是代词,我;B项分别是连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C项分别是清楚、明白,以……为鉴)2.A(⑤是冯道根解决问题的方法,⑥说明他所带部队纪律严明)
3.D(错在“就能让朝廷想不到又得到一州”)
4.(1)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2)现在社会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遇到财物决不轻易放过,用以增加他的家产,不知道这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3)于是,他就在马上跟我谈论用兵方法和古往今来成败的道理,自以为是当代杰出的人才。

(二)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

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

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

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

累迁通政司右参议。

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

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

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

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余里。

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里余,即以便宜行事。

”疏入,上嘉之。

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

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

琠至,绝馈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

三十六年,典会试。

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

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

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

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

寻具疏乞休,不允。

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

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

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

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

”四十四年,卒,谥文端。

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

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

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

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雍正中,祀贤良祠。

《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琠拊流亡,辟.芜废辟:开辟,开垦
B.仍听.终制乃赴任听:听说,听到
C.或犯约束,檄.谕之檄:发布檄文
D.乡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感激,感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 B.①琠力争乃.已
②而惩其.妄讦者②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C.①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 D.①先事筹办而.民不扰
②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②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
3(3分)
A.朝廷大军南下云南时,确山县负责供应的车马粮饷,吴琠都在事前筹办妥当而没有
侵扰百姓。

B.吴琠上书建议:兵船运米到襄阳不如让运漕米的船夏天大水时顺长江赶赴襄阳,路程短,运费便宜。

C.吴琠宽厚平和,清正廉洁,对于国家大事,能够在朝廷上当面争论,知道做大臣的
本分,皇帝非常看重他。

D.能够主持会试是非常荣耀的事,而吴琠又两次主持,可见他为人正派,清正廉洁,
深得皇帝的信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3分)
⑵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

(3分)
⑶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3分)
1、B(听:任凭,允许)
2、C(两个“以”都是连词,因为。

A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他;第二个“其”是指示代词,那些。

B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连词,于是。

D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却;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

)
3、B(“便宜”是方便的意思,文中并无节省费用之说。

)
4、 (1) 奸诈狡猾的人都指认自己的仇人为乱党,株连无数无辜的人,吴琠全都不予追究,而且还要惩处那些胡乱告发别人的人,人心非常安定。

(3分)
(2) 吴琠熟悉旧有的规章制度,参与决策许多国家事务,没有不恰当的。

(3分)
(3)吴琠籴米赈济他们,救活无数百姓。

(3分)
(9分。

注意“率”“悉”“妄讦”“谙”“庶”“靡”“籴”“全活”等词的翻译)
六、古诗阅读(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析。

(4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1)答:“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1分)“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2分)“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1分)
(2)答: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1分)(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

风浪有平息之时,黑夜尽头就是黎明,而风光美好的大地是永远长存的,(1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冷眼面对现实,执着自己的信念。

(1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闻鹊喜
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鳌:海里的神龟。

⑴阅读上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答:▲
⑵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
答:(1)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

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例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2)“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

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有韵味。

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七、名句
(一)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5)桃李不言,。

(《史记•李将军列传》)
(6) ,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不以物喜,;,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诗经·氓》)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老子·第六十四章》)
八、文学类作品阅读
脚步声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
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
着我。

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这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剪径者。

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是来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代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

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每天曙色萌动,我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走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去读早书,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

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

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

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

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也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

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

那种脚步声能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心中的目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豪言壮语,分不清那事务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

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走路,而是被一种看
不见的力量在向前推。

很难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

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

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

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

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走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原有的弹跳力,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了。

我不会希望那脚步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

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

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

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

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

可你别忙,你又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1、文章开篇写现实亲历的一场惊骇,又写少年读书时代为自己脚步声所惊吓的回忆。

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的原因是什么?联系上
下文简要作答。

(6分)
答:
3、文中两次提到那脚步声永远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心中的目的地”是什么?
为什么送不到?(6分)
答:
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6分)
(1)年轻时的脚步声与现在的脚步声各有什么特点?(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一句话的含义。

(3分)
答:
1、(4分)①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②与下文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形成对比;③为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