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管理工作
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导致图书馆阅读模式发生变化;面对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应该是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从根本上去重构和再造图书馆的服务和产品。
标签:网络技术的应用服务模式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和存在形态的多样化,要求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要逐步融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存储格局。
在读者服务方面,传统图书馆以到馆读者服务为主要目标,采用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方式。
新媒体时代多形态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使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实体服务,要求服务形式上呈现三维空间效果,使其能置身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包围之中,全方位感受和体验服务成果。
在数字图书馆起步阶段,各个图书馆纷纷搭建属于自己的电子阅览室,进行本地化的系统建设和平台服务。
一、网络时代阅读特点
新媒体主要是指载体形式的丰富性。
它包含了纸质报纸、纸质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持阅读终端等载体形式;传播和发行技术的全面性。
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3G、4G 及流媒体技术等;人的信息接收感官的多样性。
它涵盖了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传播面广泛,并通过各种渠道互相整合,填充人们行为的各个注意力空间,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实现最佳效果,具有信息载体和支持技术的动态性。
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过去主要利用馆藏目录、期刊题录等手工检索方式获取信息。
同时也改变了信息交流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服务方式。
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
面对已经发生的阅读和接受方式的变化,图书馆必须结合读者对信息的实际需要来制定读者阅读服务策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二、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非印刷型载体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视听文献、电子文献资源,甚至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多元化的文献信息传播渠道和多元化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建设好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新媒体出版时代的到来,将导致图书馆阅读模式发生变化。
图书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进行纸质图书出版;另一方面以数字图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
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框架、
新技术。
面对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应该是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从根本上去重构和再造图书馆的服务和产品。
新技术在引领着图书馆的发展,但也使我们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困守于阵地和资源的局限,迷失在技术和手段的诱惑中。
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坚持着“资源决定服务,服务决定需求”的固有模式。
三、从信息传播角度提升图书馆应对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模式
计算机网络服务和手机服务是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的主要服务方式。
由于手机携带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图书馆的手机服务受到读者的青睐。
目前,我国有些图书馆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服务,通过该平台,读者可以免费获取图书馆相关服务信息。
1.通过读者的需求去定位图书馆服务
读者需求的变化是图书馆服务变化的导向。
如何有效满足读者的需求,特别是提供面向不同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是新媒体时代图书馆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个性化服务是新时期乃至未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要求利用个性化定制技术和信息推送技术,针对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提供个性化服务,将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和学科专门服务提供给相应的读者。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量身定制的服务,能够主动将信息推荐给读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检索需求。
图书馆作为传播科学文化、收集、开发、研究与利用和教育中心,还是信息传播平台,必须要紧跟读者需求,不断进行建设与服务的创新,充分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加大“电子阅览室”、“网络检索中心”等服务项目以及自有网站建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平台。
图书馆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设博客、微博、手机网站等新的服务模式。
2.加强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
新媒体时代要求数字图书馆采用统一标准和开放协议,使其能够通过各种媒体终端提供服务,采用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方式。
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将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和学科专门服务提供给相应的读者。
如电子触摸屏服务,它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种新型的互动阅读体验。
读者只需轻点触摸屏面板,便可方便地查阅触屏体验系统内的资源。
使读者的阅读方式更加便捷、人性化。
赋予了新媒体资源崭新的显示方式,是极富吸引力和应用前途的新媒体交互设备。
也可以开展虚拟阅读服务。
读者只需手指指向所选书籍,即可将其置于显示屏幕的中央,指向书籍正中便可以进入书籍进行阅读,然后通过在动作采集区域内左右挥手的动作实现翻页操作,阅读完毕只要将手指指向书籍正中即可退出阅读,书籍回归书列复位。
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新技术与新媒体应用、系统平台搭建与推广等方式,形成新媒体下图书馆服务体系。
将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用户通过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均可访问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有效扩充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可以根据读者需求,随时更换展示信息和资源,将图书、论文摘要、视频、图片等各载体文献资源的展示延伸到手机上。
极大地满足了用户数字阅读的需求,提高了服务水平。
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手机服务不
仅包括短信、WAP服务,还开发了基于APP的应用。
3.利用博客的互动性特点与读者交流
利用博客的互动性特点,图书馆可以方便地与读者交流,不仅调动和激发工作热情,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提升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一种有效的自下而上的动态的知识管理工具。
简洁明了、以一句话的文字发布、介绍图书馆的读者活动信息,主题越突出越好,受众也不会因为冗长复杂的文字而忽视过滤掉该信息。
同时,博客的应用,可以拉近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使更多的读者能够零距离地汲取图书馆人的知识和思想,让图书馆员的网络导航员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微博是一个信息集散地,图书馆利用微博,能够更好的进行读者服务与推广工作,通过博客在网上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读者的评价和建议,倾听读者心声,采纳读者建议,使图书馆的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更贴近群众。
新媒体信息时代,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传媒平台,更应当注重新技术应用,针对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独特习惯和需求,结合图书馆实际和媒介终端的特点,找到图书馆常规服务和新媒体技术的完美契合点。
在现有新媒体服务应用的基础上,寻求深化与完善的途径,使新媒体应用既保持独立的服务优势又能实现兼容互通。
为图书馆的纵深发展、完善新媒体图书馆建设、提高社会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周龙.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5).
[2]杨洁.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3).
[3]王世伟. 全媒体时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启示.图书馆情报工作,2010(22期).
作者简介:张明恩,男,江苏徐州人,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