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限时训练五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限时训练五含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桂林、崇左联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C[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起步,与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还有戊戌维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清政府没有“从此丧失舆论支持”,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与材料中“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不等于盲目排外,概念混淆,故D项错误。

]
2.(2016·永州二模)《庚子西狩从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

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

”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A[“亟愿合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义和团发展壮大得到民众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西方国家的侵略,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错误。

]
3.(2016·湖北联考)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

据此及所学知识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
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B[20世纪初,资产阶革命派已开始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学习美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美国以庚子赔款资助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生的目的无非是灌输美式理念,以教育为工具为其侵华服务,故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只是中美两国,没有涉及美国和其他列强的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人赴美留学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

] 4.(2016·鹰潭一模)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晚清民国艰难的宪政道路
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
B[政局的动荡不安是宪政道路艰难的外在体现,故A项错误;“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可知政局的不断变换就其本质而言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艰难推进,故B项正确;革命党人不属于保守势力,故C项错误;晚清到民国初期政局的不断变化重在宪政形式的不同,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

]
5.(2016·保定一模)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A.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D[根据信息可得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度增长,而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争后,表现为在华投资设厂,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清朝调整税收政策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针对国内市场,对进口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还进行资本投入,故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增长的现象,故D项正确。

]
6.(2016·青岛质检)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

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

”这些奖励政策()
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得出主张农业多种经营,根据“《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得出注重环境保护,故D项正确。

] 7.(2016·宜昌调研)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

……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

这表明当时中国() A.男女的婚恋观不同B.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
C.男女地位基本平等D.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
D[材料反映出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赞同与批评,没有体现男女的婚恋观不同,故A项错误;对自由恋爱仍然有批判者,可见自由恋爱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由题干信息无法推断实现了男女地位基本平等,故C项错误;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传统包办婚姻受到西学自由平等观念的冲击,故D项正确。

]
8.(2016·抚顺一模)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

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材料中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与政治相关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
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

]
9.(2016·郑州质检)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

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C[外部的民族危机推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反帝爱国运动激发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推动的结果,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民族意识的普及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反过来,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胜利进一步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
10.(2016·郴州质检)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

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

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天演论》能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故A项正确;洋务思潮破产和维新思潮兴起并不是《天演论》盛行的原因,故B项错误;《天演论》并不科学,里面存在部分的社会进化论,故C项错误;《天演论》并没有强调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故D项错误。

]
11.(2016·临沂质检)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60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
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
B.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D.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都旨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旨在政治上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极为有限,故B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故C 项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都反对政治制度变革,故D项错误。

] 12.(2016·广元高考适应性统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D[题干中并未提到反对旧道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混淆先进与落后,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肯定文言文价值,故C项错误;题干中“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说明其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故D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6·东北三省四市模拟)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
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

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

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

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

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904年至1914年间先后创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等。

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

1915年第一步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

192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摘编自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

(9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
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1915年第一步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可知,编译方向是出版中外文工具书,从“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可知,编译方向是出版教育教学书籍,从“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可知,出版方向是出版学术著作,从“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可知,出版方向是出版经典古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商务印书馆管理系统、组织系统改革的措施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等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第(2)问结合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的作用,总结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

【答案】(1)方向:集中于编译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汉译名著、学术著作、经典古籍等方面。

原因:①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传入的推动(国外因素)。

②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影响(维新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顺应了先进中国人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努力与需求)。

③民族资本主经济发展。

④清末新政的推动(抓住清末学制改革与废除科举的机遇出版新教科书)。

⑤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

⑥大胆吸收人才任用专家学者。

⑦准确引领教育文化界的潮流(面向民众教育事业)。

⑧重视组织管理,适时调整业务。

(2)影响: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意识;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步;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化;促进教育平民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指出,各种内外因素对近代中国大变革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复杂的网络运动。

如下示意图:
请从现代化、革命化、边缘化、衰败化四种趋势中任选一种,根据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相关史实,对其内涵、原因、相关事件加以分析说明。

(12分)
【解析】以现代化为例,结合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对现代化的内涵做出解释,结合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内部主动学习西方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结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改革或革命分析其相关历史事件。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