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骆非翔
思贤是我们在楚玛尔河东岸的一个保护站认识的少年,他来自河北廊坊,17岁,是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的时候,听到了前方路段出现坍塌的消息,于是我们在保护站停了下来,遇到了保护站的一伙青年志愿者,而思贤正是其中的一位。
他在这里当志愿者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
藏羚羊每年的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
每一天,他们都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机警地来到了马路旁,他们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马路上扯一条上面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的横幅拦住来往的车辆,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人称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犹豫着走过公路,前往可可西里的西部腹地,去繁衍后代。
他说,我们虽然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想到来这里当志愿者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
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好是摄影。
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气得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
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给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
他想一一拍下这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
他说,他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去拍照了。
第二天,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
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那年少执着的梦想吧。
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他并鼓励他。
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
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
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 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半散去了。
他们为此悲愤不已。
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羊羔挖的坟墓里。
他们葬了羊羔之后,却看到有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
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给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
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
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重
新埋葬了羊羔。
说完后,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
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我搂着他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
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拥在怀里。
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
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附】可可西里介绍:“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
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
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之一。
区内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2)第③段中保护站的青年志愿者们“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彼此”指哪些人?他们彼此感动,真的“莫名其妙”吗?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其妙”的理解。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揣摩其在表达上的妙处。
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思贤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高中生思贤酷爱摄影但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后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成为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
因为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哀痛,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回家。
(2)“彼此”指志愿者和司机们。
志愿者和司机们因为彼此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而感动。
(3)神态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贤的伤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小羊羔被鲁莽的司机撞飞的情节。
(4)①思贤酷爱摄影,不顾父母的反对,来到梦想已久的目的地,拍下世界上最壮美的照片,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②思贤去做志愿者,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说明他是一个关爱动物,有社会责任感的人;③他爱好是摄影,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还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后来他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哀痛,顿悟了亲情,决定回家,可见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一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表述的语言要有简洁性。
通读全文,根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归纳为:高中生思贤酷爱摄影但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后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成为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
因为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哀痛,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回家。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提取信息。
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第③段中保护站的青年志愿者们“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彼此”指志愿者和司机们。
他们彼此感动,“莫名其妙”,“其妙”指志愿者和司机们因为彼此保护珍稀
动物藏羚羊而感动。
(3)本题考查赏析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作文给人真实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这一句运用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贤的伤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小羊羔被鲁莽的司机撞飞的情节。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思贤酷爱摄影,不顾父母的反对,来到梦想已久的目的地,拍下世界上最壮美的照片,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思贤去做志愿者,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说明他是一个关爱动物,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爱好是摄影,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还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后来他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哀痛,顿悟了亲情,决定回家,可见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故答案为:(1)高中生思贤酷爱摄影但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后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成为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
因为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哀痛,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回家。
(2)“彼此”指志愿者和司机们。
志愿者和司机们因为彼此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而感动。
(3)神态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贤的伤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小羊羔被鲁莽的司机撞飞的情节。
(4)①思贤酷爱摄影,不顾父母的反对,来到梦想已久的目的地,拍下世界上最壮美的照片,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②思贤去做志愿者,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说明他是一个关爱动物,有社会责任感的人;③他爱好是摄影,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还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后来他看到母羊失去小羊的哀痛,顿悟了亲情,决定回家,可见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
通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可以明确作答。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提取信息。
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
具体做法,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3)本题考查赏析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阅读《从春天出发》,完成后面小题。
从春天出发
丁立梅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
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
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
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
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
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
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
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
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
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
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ruí)。
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
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③段划线词语。
(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出发”去哪里?
(3)句子赏析。
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
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②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4)第⑤段中,“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
假如你在那里静静地坐,会想什么呢?请结合文段展开想象,把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40字以内)
(5)比较本文结尾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和所表现主题的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土地的誓言》【答案】(1)“问候”的本义是“问好”,在这里表示“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2)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的自然过渡;去寻找探访春天。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新生的希望。
②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小野花为春天而美丽绽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自信、乐观精神的赞扬。
(4)示例一:那些风声、鸟鸣声、花儿开放的声音、种子从泥土里拔节的声音是多么悠扬动听。
示例二:春天,就是可爱的小动物们和美丽的花海给装扮起来的,春天多么的美丽啊!示例三: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打好时光。
(5)表现手法共同点: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主题不同点:【原文】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
人生亦如此,只有今早播种梦想,再经过汗水的浇灌与艰辛的努力,才能收获人生的硕果。
【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土地(故乡、祖国)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和对春天到来的欣喜,语言生动活泼,十分有趣。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散文结构和散文线索的分析能力。
文章第①段写“春天,真的来了”的现象,从第③段开始写“我”探寻春天的过程,第②段提出了“我们”从春天出发,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章第③—⑦段写作者探访春天的柳树、花儿、小生灵、春风、种子,说明“我们”从春天出发,去探寻春天,探寻春天则是文章的线索。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解答第③段的划线句子时,结合关键字词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并结合句意进行分析。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修辞手法。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柳“抬胳膊”“扭腰肢”,生动地表现出了春柳的优雅美丽与生机勃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解答第④段的划线句子时,结合表现手法的运用分析作答。
对比:指将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
本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小野花与桃花、梨花、菜花相比较,突出了小野花虽然平凡但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的喜爱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围绕“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进行恰当的描述,侧面突出“我”的期待和陶醉。
综合上述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5)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文的题目为“从春天出发”,全文的主体是③~⑦段,分别写了:问候河边的柳,学会收藏希望;问候花儿,学会收藏美丽;问候小生灵,学会收藏歌声;问候春风,学会感恩与珍惜;问候种子,收获果实。
第⑧段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总结全文,发出“在春天播种”的倡议,表明要从春天开始出发,努力去播种梦想,才会在最后有所收获的观点。
综合上述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问候”的本义是“问好”,在这里表示“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2)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的自然过渡;去寻找探访春天。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新生的希望。
②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小野花为春天而美丽绽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野花自信、乐观精神的赞扬。
(4)示例一:那些风声、鸟鸣声、花儿开放的声音、种子从泥土里拔节的声音是多么悠扬动听。
示例二:春天,就是可爱的小动物们和美丽的花海给装扮起来的,春天多么的美丽啊!示例三: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打好时光。
(5)表现手法共同点: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主题不同点:【原文】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
人生亦如此,只有今早播种梦想,再经过汗水的浇灌与艰辛的努力,才能收获人生的硕果。
【链接材料】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土地(故乡、祖国)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点评】(1)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语境作答。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问候”本意为“问好”,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在春天到来时要去观赏河边的柳。
(2)首先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考虑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处于不同位置的段落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其次从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其作用。
本文以“探索春天”为线索。
(3)对句子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试题考查,重点考虑字词,修辞,表现手法及人物形象等方面作用,第③段的划线句子时,结合关键字词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第④段的划线句子时,结合表现手法的运用分析作答。
(4)解答时,结合全文,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行作答。
本句的下文写到“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说明此时的“我”正怀着期待的心情准备欣赏大自然的声音。
(5)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全文的主旨,去分析第⑧段的深刻含义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
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
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
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
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
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
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
④“老朱,我也老了。
”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
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
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
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
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
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
”老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