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表面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锈钢抛光检测
1.0 目的: 针对抛光后的产品进行外观检验,避免不良品流入客户端,影响客户使用;同时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以
节约成本;
2.0 范围: 抛光后的产品外观
3.0 作业内容:
3.1、检测条件:
3.1.1 一般需在600-1200LUX荧光灯条件下进行作业(约2盏40W日光灯),灯管悬挂高度约80CM~100CM,
3.1.2 检测人员视力正常
3.1.3 保持零件处于安装工位时的方向,并与眼镜约30cm左右的距离,约45度角旋转工件,用3~5秒的时
间进行外观检查,是否存装饰性缺陷
3.1.4 在连续工作90分钟后,应稍做休息后(经调查工人在连续工作90分钟后将出现严重视觉疲劳,误检概率
急剧上升)
3.2、判定依据(表面级别和产品缺陷分类详见下属内容):
3.2.1 高档产品检验标准:
3.2.2 低档产品检验标准:
A级面:基本上允许有少许小面积的缺陷,功能性缺陷除外;
B级面:可以有轻微的缺陷如:凹痕、划伤、烧焦、气孔等;
C级面:只要不影响其功能,基本上可以接受;
注:A、B、C面均不可有毛刺、刮手现象;
3.2.3 客户要求: 参考相应客户的外观标准或外观签样样品
3.3、产品外观面分级:
A级面:通常是显示水龙头外观特点最显著的部份,是在安装之后离使用者最近、或者使用者第
一眼就能看得到的部位:
B级面:这个区域也是很重要,但是较A级面离客户比较远,在安装后B面也比较容易看到;
C级面:在安装后可见区域中,这是最不重要的区域,在安装后C面不能直接看得到。

通常必须大幅度移动头部或水龙头可动部件才能看得到:
D级面:是个不重要面,在安装之后被覆盖从而看不到。

(但是当我们检测时一般都为零部件,须注意检测的是是否存在毛刺、铜锌屑、抛光膏等一些影响产品安装性能的不良缺陷)3.4、抛光后常见表面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
抛光粗:在抛光过程中,由砂带(砂纸)表面加工留下的加工痕迹,主要体现为工件表面有一条或多条线条状缺陷;
抛光变形:抛光操作时,由于手法不当或抛光轮引起的波浪状不良,主要体现为工件表面呈弯曲、扭曲等缺陷;
氧化:产品因受潮、用手触摸、或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等原因致使产品表面产生斑点状不良;
气孔: 由于模具浇口过热造成工件表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小孔,主要存在于铸件内部厚大部位或合模线部位
裂纹: 由于产品内应力,脱模斜度小或顶出不良等影响导致产品表面有细小裂缝,裂纹有穿透和不穿透两种,一般产生在厚壁过渡区,内浇口附近.
硬质点,铁质点:由于原材料混入杂物或化合物等,使表面上出现凸起的小点,抛光后呈现出逗号或尾巴形状,又称扫把痕.
抛光膏:抛光膏是在抛光时留下的残留物,通常存在于螺纹线部位,电镀后表现为明显的黑色干燥,抛光膏,顶部,侧面表现为黑色条纹.
合模线:产品合模处有或下凹的线状缺陷,主要是由于模具合模时的交接线太深太粗,或错模造成.
砂孔、渣孔:类似于气孔,但比气孔更大,更深,是因铸造时夹砂,夹渣造成,
材质疏松:由于产品壁厚的部位会积压空气及熔料的供给量不足,导致表面出密集小针孔状缺陷,
烧焦:由于打砂或过布轮温度太高,导致产品表面出现小桔皮现象,
孔塌:由于抛光手法不当,导致孔塌变形
水纹:由于模温过高或水过多,导致产品表面呈现桔皮状水波纹
撞划伤:产品摆放不当,或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由于产品相互碰撞等原因
3.5检测完成后,依旧做好产品的防护工作,不得有撞划伤的痕迹;不得粘有油污
4.0 外观标准尺度的把握
在检验产品外观时是并非越严越好,外观标准应该恰到好处:如果“过严”会导致成本浪费,“过松”又会导致客户不满意而引起抱怨。

外观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产品档次定位的不同来进行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