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1
一.单项选择题
1.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
答案 C
解析保甲法的实施,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因而盗贼减少了。
故答案为C。
2.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答案 C
解析根据课本史实,A、B、D不准确,C项表述最为准确。
3.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
解析王安石变法因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而归于失败。
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弱积贫”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仍然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故④错,可排除。
4.(2010年泉州七中高二期中)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答案 B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司马光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他口中的所谓王安石周围的“谗佞”指那些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解析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司马光所述材料既体现了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存在的用人不当等客观问题。
故选C项。
6.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这表明他认为()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 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
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 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
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从“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和“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7.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答案 C
解析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方田”就是政府派人对田亩进行清查丈量,东西南北各千步谓之一“方”,以此作为丈量的单位;“均税”就是在确定田亩数额与土地肥瘠等次后,重新均定田税。
这种做法势必触犯隐匿田亩、逃避赋税的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
8.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的两税法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
答案 D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再与选项所述的改革进行联系。
王安石变法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进行了大胆改革,大大限制了官僚和大地主的特权,故D项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
9.(2010年江苏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
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
……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
……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
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
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
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⑴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⑵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⑶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案:
⑴反对。
实行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等措施,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⑵肯定,因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目的是为变法造舆论。
⑶观点: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意思相近即可)
第一种答案:不正确。
因为评价改革要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中去,从当时来看,变法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腐败,这不是王安石变法本身造成的,腐败的根源是由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决定的。
第二种答案:有一定道理。
因为在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现象,危害百姓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考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0.(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答案: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评价历史事件,我们应该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生产力标准,应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加以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