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岳麓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
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
响。
教材整理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3)思想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认为中国只有进行思想革命,才能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
2.兴起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指导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民主与科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
思想阵地《新青年》
活动中心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
1.民主与科学——核心内容
(1)提出:陈独秀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①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反专制反特权的民主理念。
②科学: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及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2)结果: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2.“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
(1)含义: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攻击。
(2)表现
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批判孔教,主张“打倒孔家店”。
②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胡适与白话文
(1)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化平民化
(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概况:形成平民教育思潮;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内容、形式上风格多样。
[深度点拨] 康有为尊孔与陈独秀“打倒孔家店”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与科学,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教材整理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
1.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提倡
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
化运动的序幕。
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
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其中民主与科
学是核心内容。
3。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
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
探究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内容
史料解读
史料一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民国元年一副春联
注意图片中袁世凯等人在祭天时穿着
的服装;图片对联中“皇恩”“帝德
";所有这些说明当时社会上的皇权思
想.
史料二
漫画中“三从四德"“旧思想”“靠
不住的"是理解史料二的关键。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图片和对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和很多人具有强烈的皇权思想。
问题: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不够彻底,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
着多数中国人,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史料二中的漫画说明了什么?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示】说明:封建礼教行将就木,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象征,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3.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史论拓展】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解题模板】
抓关键抓住关键词语:“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决裂"“……
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排易误
根据“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提示,这场思想变革应是在1911年之后,
不可能促使“开始传播",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而这场思想变
革在“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之后,因果关系混乱,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时序颠倒,故C项错误
验结论
根据“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
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知“这场思想变革”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正符合
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
1.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
【导学号:11140127】A.梁启超B.陈独秀
C.蔡元培D.李大钊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答案】C
2.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这一评论着眼于新文化运动( )
A.解放了思想B.打倒了传统的权威
C.促进了民族的觉醒D.否定了封建王权
【解析】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所以说是“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故选B项。
【答案】B
3.有人这样认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此处“启蒙"的主要内容是()
A.民主科学B.西方的科学技术
C.实业救国D.君主立宪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以
判断时间是1915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故A项正确;宣传马列主义是在1918年,不符合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兴起是19世纪末,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是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与材料维护民主共和政体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实质表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解析】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为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以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故选B项.
【答案】B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
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解析】第(1)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与科学。
第(2)问,结合材料“把自己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分析即可。
第(3)问,结合材料一可知陈独秀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结合材料二可知梁启超主张中西融合;对文化的看法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措施分析即可。
【答案】(1)民主和科学。
(2)主要观点:汲取中外优秀文化精髓,惠及全人类。
(3)态度:陈独秀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梁启超主张中西融合.看法: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