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练习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一次: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洋务运动。
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 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科 技领域硕果累累,如“神舟”飞天。
2、中国错过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 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 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建国前处于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封锁;十年文革的影响。
3、应对措施:①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等。
能力训练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 (1)请按面世的先后顺序,将材料一的四张图片所示物品排序。
②④③①
能力训练
细读材料文字、图片,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提的取变关化键。信息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慎审题干,明确问题数
贡献率 31% 33目% 、指60向% ; 80%
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规范书写答案
•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哪次科技革命的什(么1特)点用?规定的笔,在
规定的地方书写;
第三1.第次三科次技科革技命革,命学科交叉渗透,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2全)球要化点,化科、学序号化 技术2.特转点化:成(生1产)力学的科速交度叉越渗来透越;快,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所 占的比重越来(越2)大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全球化;
响 化。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结构图示1
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科学技术飞 速发展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 衡性增强
两次世界 大战
二战的需要
科学理论的 重大突破
第三次 科技革命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课后延伸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次: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 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 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 导致一战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 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 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13全球首富排行榜” 第一名:比尔·盖茨
“信息社会”到来、知识经济悄然而至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比较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 1.同时在几个国家
特 开始于轻工业(棉 发生,规模广泛,
纺织)部门。
发展迅速;
2.发明源于实践经
点 验,是经验与技术 的结合。
• 材料二 第一批手机只能用来接打电话,网络刚出现时只能在电脑之间运行。 目前,手机与网络已经实现了无缝链接,手机上网成为一种时尚。
• 材料三
时期
19世 纪
一战 前
时间 50年 30年
二战 后
7年
20世纪70 年代后
3-5年
时期
1927- 1948- 1974- 21世 1947 1973 80后 纪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希望大家能清
晰地把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问题,同 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努力学好科学技术,坚定不移地 走科教兴国之路。
老师赠语
• 中考,只是我们人生万里长征走出 的第一步
• 中考前,老师与你携手相扶! • 中考后,请走好每一步。
• 祝大家中考成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三大技术: 核心技术: 交通: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计算机
美国
原子能(核能)
信息时代
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
(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轮 船(美 富尔顿)
火 车(英 史蒂芬孙)
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电话(定居美国的英国人 贝尔)
汽车(德国 卡尔·本茨) 飞机(美国 莱特兄弟)
• 材料一 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 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 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 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唤醒记忆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兴起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发明 棉纺织业: 成果 动力:
交通:
19世纪下半叶
动力: 通讯: 交通:
主要 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关键 发明
改良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 内燃机
领先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新能 源

电力、石油
进入 蒸汽时代
时代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 (3)概括材料四的观点,并用材料一的一个科技成果为例,谈谈你对此观点 的理解。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 另一方面,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们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三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第一次: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如:洋务运动。
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 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科 技领域硕果累累,如“神舟”飞天。
二战 20世纪70 后 年代后
时期
1927- 1948- 1974- 21世 1947 1973 80后 纪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贡献率 31% 33% 60% 80%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 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 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 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2.发明源于科学理 论,是科学与技术 的结合。
1.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 全球化。 2.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学 科交叉渗透。 3.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加快; 4.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 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不断上升。都远远超过前两 次。
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极大地 影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
2、中国错过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 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 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建国前处于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 封锁;十年文革的影响。
3、应对措施:①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等。
三次科技革命
复习课
横道中学 单秀云
复习目标(明确目标,认清考点。)
• 1、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发明成果及影响。 • 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提高自己从材料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3、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的改良(九上P107) • 2.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九上P109) • 3.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九上P112) • 4.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九上P113) • 5.计算机网络技术(九下P138) • 6.知识经济(九下P142)
(3)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4)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解题策略
• 1.细读材料文字、图片,提取关键信息; • 2.慎审题干,明确问题数目、指向; • 3.规范书写答案 (1)用规定的笔,在规定的地方书写; (2)要点化、序号化
能力训练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能力训练
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 材料二 第一批手机只能用来接打电话,网络刚出现时只能在电脑之间运行。 目前,手机与网络已经实现了无缝链接,手机上网成为一种时尚。
• 材料三
时期
19世 纪
一战 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