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综合训练一A卷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综合训练一
A卷新题基础练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益9省2市,以全国2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绿色是长江的底色,唯有通过绿色发展,变革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发展和保护两大主题相互交融、并行不悖,激荡出高质量澎湃发展的新动能。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快长江航运的建设,打造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同时,必须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
(摘编自特约评论员《奏响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优化。
2011至2017年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15年超过长江经济带以外地区。
下游地区仍是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地区;中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比较快,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总体形成了以上海、重庆等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工业转向以创新和质量效益协同驱动的高质量增长方式。
工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指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创新驱动指数、质量效益指数呈现下游、中游、上游梯度递减的空间特征,绿色转型指数、协同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呈现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交替领先的空间特征。
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呈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下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和协同发展,中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
下游地区污染型产业布局密集、中上游地区难以摆脱投入型和污染型增长的路径依赖。
导致绿色转型压力较大,对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
(摘编自杜宇等《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材料三:
为缩小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区域高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在创新资源、创新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建议构建知识协同创新子网络和技术协同创新子网络。
发挥上海张江、合肥这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辐射带动中上游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
同时,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中部中心(武汉)的市场和网络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在长江经济带内的优化配置和转移转化。
为了促进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协同发展,克服“核心一边缘”结构带来的弊端,建议借鉴新加坡政府“区城项目计划2000”经验,复制、推广裕廊工业园设计理念与组织方式,合资建设“创新飞地”。
“创新飞地”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各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提升科技合作水平,推动“发展共同体”建设。
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之间的正向互动关系,建议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的统筹力度。
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工作,联合开展重大绿色环保技求攻关,重视新基建设施的建设,合作推进人工智能、网络经济、健康经济的发展。
此外,建议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环保资金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摘编自管刚等《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及其优化策略初探》)1.下列对长江经济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以此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区域内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
B.在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长江经济带业已形成以上海等城市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总体格局,2015年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超过其他地区。
C.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开放发展等指数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各具特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指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
D.整个长江经济带均面临绿色转型的压力,中上游地区应摆脱投入型和污染型增长的路径依赖,下游地区则需要解决污染型产业布局密集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够因袭“先发展后保护”的旧观念,要让发展和保护两大主题相互交融、并行不悖,走因地制宜、科学开发的绿色发展之路。
B.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比较快,这有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格局。
C.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发挥在重大创新研究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而武汉作为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应致力于科技成果的应用、扩散以及转化。
D.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建议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的统筹力度,重视新基建设施建设,合作推进人工智能、网络经济等的发展。
3.如何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炖三遍
唐风风
故事是母亲讲的。
花奶奶四儿一女,农业社的时候,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瘪着肚子,生活过得像米筛,到处是窟窿,真应了那句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
刚入冬,花奶奶的婆婆去世了,花奶奶东凑西借,请人置办,好不容易打发老人入土为安,按老理儿最后需请帮工的乡亲吃顿饭,事情就算彻底办完了。
白面缸仨月前就见了底,花奶奶硬着头皮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让做饭的大师傅看了看,大师傅皱皱眉:“就这吧!”按规矩,这顿大锅饭得有荤腥,花奶奶哪有钱买肉,鸡屁股里抠的几分钱还不够换油盐呢,咬咬牙很狠心把一只母鸡杀了,杀鸡的时候,花奶奶躲出去老远,收拾鸡的时候,望着鸡肚子里葡萄一样的鸡软蛋,花奶奶擦起衣襟一个劲抹眼泪。
傍晚,大师傅出门时叮嘱:“水开了,慢火炖两个钟头,千万盖好盖子别让野猫野狗给祸害了,明儿就用呢。
”
入夜,一家人喝着稀糊糊,一人分一个柿子窝窝头,小五抢着用水涮了糊糊锅,咕咚一口,满意地喝了下去。
很快,香味悠悠地从厨房飘出来,小五咽一口唾沫,几个孩子受了传染,也不由自主吞口唾沫,本家爷爷也跟着喉结一动。
不自觉地,一家人就围在厨房火炉旁,小三伸脖子,使劲吸冒出的白汽。
香气愈来愈浓郁,四丫头伸手去揭锅盖,花奶奶一巴掌拍在手背上:“别动!”四丫头嘟囔道:“我只看看。
”“看也不行!”花奶奶训斥道。
花奶奶心里敞亮,倘若掀开盖子,怕是神仙也难忍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眼瞅你,最后齐齐看向父亲。
本家爷爷开口了:“要不咱喝口汤吧,汤这么多,喝点儿没啥,大不了再续点儿水。
”“好啊,好啊!”老二鼓掌,几个孩子眼睛一下子移到母亲脸上。
花奶奶心里觉得应该阻止,但看着能伸出舌头的五双眼睛,嘴唇翕动一下,没出声只点点头。
小四跑去拿来碗,花奶奶掀开锅盖,一圈
人同时深吸一口气,一人一勺,花奶奶紧招呼:“凉凉再喝,烫嘴咧!”大儿子鼓着腮帮子用力吹,老二直接把碗端到寒冷的屋外,小三干脆端着碗就着边慢慢嘬,四丫头笑着没动,小五晃悠着碗,让汤在碗里一圈一圈打转儿,花奶奶和本家爷爷互相望一眼,同时说:“你也喝一口吧!”说完都笑了。
花奶奶端起碗的时候,身子一背,几颗泪蛋蛋落在汤里。
一眨眼,一溜碗又摆到炉台上,“真香啊!”“那叫鲜,不叫香。
”“没有放盐。
”“你们女娃毛病多!”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异常兴奋,平时最话痨的老三嘶嘶着凉气没吭声。
“三哥你咋了?”“喝得急,烫舌头了!”全家人一下子笑翻。
看着一溜碗,花奶奶望向丈夫,恰和丈夫的目光相遇,花奶奶每个碗里捏一撮盐,给五个孩子一人又盛了一碗,锅里的汤眼看着见了底,拎起大水壶,堪堪倒完一壶。
花奶奶在厨房盯着足足炖了三小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
也许是喝了鸡汤的缘故,几个孩子你出我进不停地去院里上茅房。
一早大师傅去看锅里炖的鸡,一掀盖子就晕了圈,大呼小叫喊来花奶奶。
锅里干巴巴剩着鸡,花奶奶很很一惊:“真是见了鬼了。
”看见炉边的盐罐子,想想几个孩子,随即明白了,赔着笑:“还好,还好,鸡还在!”大师傅生气了:“十几个大男人一只鸡管啥用?我要的是鸡汤!咱也就能凑合做一锅稀点儿的鸡汤揪片!”
要强的花奶奶扭头奔出院外,追得几只鸡乱飞。
大师傅跑出来死死拦下,锅里那只可怜的鸡便被第三次放入清水中,一直炖到快晌午,花奶奶又去借了一斤多面,鸡肉撕成细丝,葡萄一样的鸡软蛋也都放了进去。
知道原委的帮工都说那天的鸡汤揪片特别好吃,听着夸奖,花奶奶的脸成了红布。
故事没讲完,母亲就叮嘱我:花奶奶让你过去一趟呢。
院墙外爬满爬山虎,院里传出上党梆子的乐曲,进门,二层小楼前,和煦的阳光下,花奶奶闭眼躺在摇椅里摇啊摇,手里捧着戏匣子。
我陪花奶奶说话,提起鸡汤的事,花奶奶摇椅一顿,随即笑着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早不记得了。
”
告别的时候,花奶奶一再嘱咐:“下周,五月初九小五的孩子结婚,一定回来吃席哦!”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内容朴实,情节并不复杂,文章主要写母亲对我讲述几十年前花奶奶“鸡炖三遍”之事,结尾又回到了现实,文章首尾圆合,别具匠心。
B.讲述的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时代背景,花奶奶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仍然每天吃不饱,“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可以看出这种窘况应该不止他们一家。
C.花奶奶夫妻两个因为不忍心看着又饿又馋的孩子们一个劲咽口水,就让他们把炖的鸡汤喝了两遍,所以请乡亲吃的鸡汤只能是第三遍炖的了。
D.虚构是小说的灵魂,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
本文再现了农业社时期饿肚子、吃鸡汤时的馋相等方面的真实情景,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生活真实的支撑。
5.花奶奶一家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简析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特色。
6.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
”请简要说明小说叙事结构特色并分析其对小说主题表现的好处。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因受其外国移民的影响,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文化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拥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饮食观念上,《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不仅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红遍海外。
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饮食强调的是对“美”的体验和追求。
这种“美”来自于食物的“色、香、味、型、器”,从嗅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等体验来享受食物本身所带来的美好感受。
西方的饮食则注重“实用性”,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西方的饮食观念里,吃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与精神享受没有关系。
饮食结构上,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这就决定了在食材的选取上,主要以谷物为主,其次是蔬菜,肉类较少。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常看到的是米饭、馒头等主食配以鲜炒时令蔬菜。
而西方国家多是游牧民族,在饮食上以肉食为主,配以蔬菜沙拉等生食。
中国人和西方人虽然都吃肉类,但是除了中国在饮食上辅以肉类、西方在饮食上以肉类为主的差异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对动物内脏的态度。
中国人钟爱动物内脏,无论是猪肝、羊肚,还是牛杂、鸭胗……无不让中国人垂涎三尺。
西方人很难接受这些食物,他们也吃动物内脏,比如法国的鹅肝,西班牙的血肠等,但跟中国人对于动物内脏的热爱程度相比就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受其宗教信仰或是与对于食物营养价值的追求有关。
烹饪方式上,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烹饪方式达20余种,有八大菜系,不同地区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厨师的加工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所以中国的烹饪是一门艺术,他结合了厨师的个人风格,饱含“艺术创作者”本身的认识和灵感,西方的烹任方式主要是烧、
煎、烤、炸、焖,厨师在烹任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莱谱中食材的配比、用量进行操作,丝毫不敢懈怠。
这样的烹任方式主要是与西方人着重强调饮食要科学和营养搭配要平衡有关系。
饮食器具上,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夹莱的筷子、喝汤的汤匙、吃饭的饭碗、盛菜的盘子(深碟)、喝茶的茶杯、喝白酒的酒盅等。
西方人就餐时使用的餐具则是盛食物的盘子、切割食物的刀子、取用食物的叉子、进食的汤匙、喝水的水杯、喝红酒的酒杯、喝白酒的酒杯等。
筷子和刀叉是中西方饮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餐具,代表了中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不同,是中西方智慧的代表。
在餐桌礼仪上,中国是礼仪之邦,因而在就餐的时候也非常讲究饮食礼仪。
中国就餐讲究用圆桌,宾客围桌而坐是有讲究的,主要遵从长幼有序原则。
而西方在餐桌上排座位时则以女士优先为原则。
西方就餐用长桌,一般男女主人各坐在长桌的两端,男主人左右两边分别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的左右两边则坐的是第一和第二重重要的男客人,依次类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不应该出现的失误,能够更好地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摘编自宋秀萍《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文化影响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B.中国的饮食看重食物本身能带给人美好的感官体验,特别强调对“美”的追求。
C.法国吃鹅肝、西班牙吃血肠,是因为其宗教信仰和食物所具有的营养价值。
D.筷子和刀叉,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是中西方智慧的代表。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五个方面来论证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论证了二者的差异。
C.文章论证中国的饮食结构,从传统农业大国的角度切入,很有说服力。
D.结尾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包含着对现实的思考。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追求,不仅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观念,而且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
B.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深厚,注重发挥厨师的个人风格和创造性,因此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多种菜系。
C.中国是礼仪之邦,遵从长幼有序的原则,圆桌用餐,较之西方女士优先,围着长桌用餐,更重礼仪。
D.中西方饮食风俗各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有助于文化交流的更好开展。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其一)
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①。
(注)①订顽:订正愚顽。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门生一路远送,穿行于乱山之间高低不平的小路,深情厚谊令诗人心中不安。
B.大风吹起诗人的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形象的画面中蕴含着诗人的复杂感慨。
C.诗人勉励学生要用心做学问,改正愚钝之性,最后两句诗饱含着谆谆教导之情。
D.本诗情景相生,虚实结合,先写送别情形,再及勉励之意,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11.前人评价本诗“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建隆元年,南唐主李景以御服
..、锦绮、金帛来贺即位。
二年二月,唐迁都于豫章。
八月甲辰,唐主景方议东还,以疾卒于南都。
太子煜时留建康,遂即位。
煜初名从嘉,聪悟好学,善属文,工书画,明音律。
唐主酷信浮屠法,出禁中金钱,募人为僧。
时都下僧及万人,皆仰给县官。
僧有罪,命礼佛而释之。
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
唐主信重,谓之“一佛出世”,由是不复以治国守边为意。
及南汉亡,惧甚,因
上表乞去国号
..,改“南唐主”为“江南国主”,帝许之。
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
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
”江南主不听。
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
”使者归,白江南主。
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
帝欲伐江南而
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
江南主不从。
帝命梁迥复讽之入朝。
江南主不答。
迥还,
帝乃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
..都部署,将兵十万以伐之。
彬等入辞,帝诫彬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
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彬入池州,败江南兵于铜陵,进次采石矶。
八年二月,曹彬连破江南兵于白鹭洲、新林港。
金陵孤城愈蹙,城陷。
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懊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
”煜治
装毕,遂与其宰相
..汤悦等四十五人赴汴京。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壬辰,陇西公李煜卒。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B.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C.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D.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
御是古代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
B.国号,国家的称号,在古代,即朝代名。
取消国号意味着政权的灭亡。
C.行营,古代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和临时设立的地方行政中心。
D.宰相,古代辅助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的一.种俗称,历代具体称谓有异。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宋的步步进逼,李景、李煜父子迁都躲避、去国号称臣都没有逃脱国家灭亡的命运,最终为宋所灭,身死异国他乡。
B.南唐皇帝崇奉佛法,从皇宫中拿出钱来奉养僧人,宋朝皇帝投其所好,使南唐皇帝不再以治理国家、固守边防为意。
C.宋朝皇帝贿赂林仁肇的侍从,偷来仁肇画像,在江南使者面前制造仁肇要投降的假象,离间南唐君臣,除掉了可怕的对手。
D.宋朝皇帝以召见李煜为名,借机发动对南唐的战争,但不准滥杀无辜,要求部属在不得
已之时也不可伤害李煜及家人。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闻其惑,乃选少年有口辩者,南渡见唐主,论性命之说。
(2)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径渡,复江北旧境。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
动范围和气势之大。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3)在《小石潭记》中,当阳光照射下来时,潭中鱼的影子清楚地映在石床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_________,_________”,似乎在和游人作乐。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辐射由一系列过程构成。
从本质上来说,辐射是指一个物体通过粒子或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但我们说到“辐射”时,大多指的是高能量波(比如伽马射线),以及由铀原子等放射性原子释放出的高能粒子。
这些高能量波和粒子会对暴露在其之下的细胞造成伤害,对生物而言十分危险。
但在现实中,① ,即使我们自己体内也有辐射。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同位素和放射性元素,分布在植物和水源中。
因此人们每次吃东西或喝水时,② 。
我们体内最主要的辐射来源为微量的碳14和钾40,但我们每天平均摄入的钾40和碳14分别只有0.39毫克和1.8纳克。
人体内由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水平相当于乘飞机从波士顿到东京过程中所受辐射的1%。
大多数放射性同位素都是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进入我们体内的。
③ ,比如巴西坚果中含有的镭和钾,使得巴西坚果的辐射量约为6600pCi/kg,当然,
就正常人每日摄入的食物量而言,这些元素并不会增加辐射相关的健康风险。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18.请根据上边的文字拟写三个疑问句,用以统摄全文的主要内容,每个疑问句不超过12
个字。